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重生签到:我回到了爸妈确诊那天 > 第35章 B3仓里的第一份工资
换源:


       晨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时,小陈已经在工位前坐了半小时。

她把体检表按照车间编号码成整齐的三摞,手指反复摩挲着最上面那份——老陈的体检报告复印件,边角都被她折出了毛边。

林川走进B3仓时,正好看见她揉了揉发红的眼尾,然后又低头敲起了键盘,机械键盘的轻响在空荡荡的仓库里格外清晰。

“小陈。”林川放轻了脚步,但还是吓得她肩膀抖了一下。

这时他才注意到她眼下的青黑,就像被墨汁洇开的两团阴影:“昨晚又熬夜了?”

“没……”小陈慌忙把保温杯往桌角推了推,杯身上还凝着水珠,倒映出她眼底的血丝,“就是……给打磨区的张叔记录病史,他记不清具体咳嗽时间了,我翻了三次老陈的笔记才对上。”她指了指白大褂口袋里的录音笔,“苏姐说要把这些细节做成案例,以后用来宣讲。”

林川没有接话,转身走向自己的工位。

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早筛通”APP的后台数据跳了出来——用户留存率89%,随访完成率91%。

他盯着那个91%看了足足十秒钟,手指抵着下巴,喉结动了动。

前世他做客服的时候,为了提升5%的用户留存率,带着团队熬了三个月的大夜;如今这个数字,比医院试点时的预期高出了整整23%。

“叮——”

小陈的键盘突然卡住了,她低头检查,发现是指甲劈了一道缝,正好卡在键帽里。

林川看着她用牙齿轻轻咬起那截翘起的指甲,突然想起上周她蹲在仓库门口吃泡面的样子——当时她举着手机跟主治医生确认用药剂量,面条都坨在碗里没动。

他转身走进里间,密码锁的“滴滴”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保险柜最底层放着一个牛皮信封,边角都被他摸得发皱了。

那是他昨晚算完三遍账后特意封好的,封口处还压着社区盖章的《志愿者服务协议》。

“小陈。”林川把信封放在她的键盘旁边,纸张与桌面摩擦的轻响让她抬起头来,“第一个月工资,三千。”

“我……”小陈的指尖碰了碰信封,像被烫到似的缩了回去,“我是自愿帮忙的,苏姐说这是公益项目……”

“正因为是公益项目,才要发工资。”林川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膝盖几乎要碰到她的桌角,“你熬夜做健康课件,跑了五家医院调取病例,骑电动车摔破的裤腿都还没补——这些时间和精力,都应该被看到。”他伸手按住信封,手指隔着纸能感觉到里面的厚度,“如果我们总觉得‘做好事’就得饿着肚子,那等你毕业去了大医院,谁还愿意回头来帮这些老工人呢?”

“小林说得对。”苏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她抱着一摞社区宣传册,发梢还沾着晨露,“区里有志愿者补贴政策,但项目要长久发展,得先学会自己造血。”她走到小陈身边,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你现在是项目专员,不是帮工。”

小陈的睫毛颤抖了一下,低头盯着信封上自己的名字——是林川用钢笔写的,字迹工整得不像他平时潦草的笔记。

她突然想起上周二凌晨,林川蹲在她的工位旁边修改宣讲稿,说“要让张婶听懂‘低剂量螺旋CT’比‘普通胸片’好在哪里”;想起他偷偷往她的保温杯里塞的红枣枸杞,说“熬夜伤气血”;想起昨天他陪老周头去复查,在医院走廊蹲了两个小时等加号,出来的时候腿都麻了。

“那……我签协议。”她突然抬起头,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的玻璃,“但三千太多了,我只要两千五。”

林川还没来得及开口,仓库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周秀芬提着保温桶站在门口,蓝布围裙上沾着几点油星,目光扫过桌上的信封,眉心慢慢拧成了一个结:“川川,你给人家开工资?”

“妈,您来得正好。”林川起身接过保温桶,掀开盖子,萝卜排骨汤的香气混合着小米粥的甜暖气息涌了出来。

他拉着母亲坐到自己的工位前,鼠标在账本上划动着:“生鲜店这个月净利润四万二,‘早筛’项目支出八千,其中五千是设备折旧,三千是人工费用。”他点开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票据,“剩下的钱都在专用账户里,给爸的中药钱、李叔的手术押金,一笔都没动。”

周秀芬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围裙带。

那是她上个月刚换的,因为旧围裙的带子被洗衣机绞断了——当时林川非说“妈你该买条新围裙”,她嫌浪费,最后还是用红布自己缝了一条。

“这是团队职责表。”林川又点开一张表格,“小陈负责数据录入和患者随访,苏姐对接社区和医院,我负责整体协调。”他指着“薪酬标准”那一栏,“以后招人都按照这个来。”

周秀芬没有说话,伸手抽走了小陈桌上的健康手册。

封皮是小陈自己设计的,画着一个戴安全帽的工人,旁边写着“你的肺,我们在意”。

她翻到中间页,看到老陈的笔记被工整地誊抄了上去,旁边配着肺叶结构图,标注着“粉尘吸入5年以上需警惕”。

“秀芬阿姨。”小陈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我爸走的那天,您蹲在病床前跟我说‘别念护理了,没前途’。”她低头绞着白大褂的袖口,“可我现在才明白,能让张叔早三个月查出结节,能让李婶知道咳嗽不是老毛病——这比什么前途都值得。”

周秀芬的手指在“老陈”两个字上停住了。

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以前总是听林建国说“老陈又修了一台破机器”,后来变成了“老陈咳得睡不着”。

她突然想起昨天买菜的时候,张婶拉着她的手说:“秀芬,你家小川给我们约的检查,比我闺女托关系找的还早半个月。”

“傻孩子。”她抽了一张纸巾,假装擦桌子,却擦过了眼角,“阿姨给你添点。”她从钱包里抽出一张百元大钞,硬塞进信封里,“买点牛奶喝,看你瘦的。”

出门的时候,她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回头看到林川正在给小陈演示新到的录入软件,苏晚在旁边记录着注意事项。

晨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一棵正在抽芽的树。

“你爸今天在厂里说,‘我儿子不是做生意,是在办正事’。”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汤的热气,“我以前不懂,现在……信了。”

深夜十一点,林川盯着手机银行的转账成功提示,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

【亲情值 30(价值认同闭环)】

【当前等级:4级】

【解锁创业资源:优秀员工联系方式(医疗运营/数据工程师/社区推广,首批3人)】

他揉了揉发酸的后颈,抬头看向仓库的另一头。

小陈和苏晚还凑在电脑前,屏幕的蓝光映着她们的脸,小陈指着动画脚本说“这里要加上咳嗽的声音”,苏晚在本子上画着分镜。

B3仓的灯亮得像一颗小太阳,把窗外的夜色都照亮了。

手机突然震动,新的系统提示跳了出来:

【明日签到地点:宁州硅谷·人才交流中心】

【提示:核心团队组建启动】

林川笑了笑,把手机扣在桌上。

窗外的风掀起了百叶窗,吹得桌上的健康手册哗哗作响,停在了老陈笔记那一页——“2023年4月10日,小川带我们做了新检查,医生说我的肺……能养。”

他伸手按住那页纸,手指下的字迹还带着小陈录入时的温度。

远处传来夜班公交的报站声,“宁安社区站到了”,尾音被风揉碎,飘散在春夜的空气中。

凌晨五点,林川趴在桌上打了个盹。

迷迷糊糊中听到苏晚轻声说“该回家了”,小陈回应着“再改两帧”。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手机屏幕亮着,显示有三个未接来电——是融资顾问打来的。

他揉了揉眼睛,打开微信,对话框里躺着一条新消息:“晨六点,B3仓,线上融资会议,需准备项目估值报告。”

窗外的麻雀开始扑腾翅膀,B3仓的灯还亮着。

林川摸了摸口袋里的信封,里面装着母亲塞的一百块,边角被他折出了一个小角,像一朵还没开放的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