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军工霸主:从红星厂开始铸剑强国 > 第十七章 不给图纸我们自己画
换源:


       赵刚看着图纸上那个造型古怪的巨大炉体,满脸困惑。

“致远,这又是什么?”

“氧气顶吹转炉。”

陈致远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可以叫它‘钢铁巨龙’。它吃进去的是铁水和废钢,吐出来的,是这个时代最优质的钢水。效率是现有平炉的十倍以上,成本却不到一半。”

赵刚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十倍的效率!一半的成本!

这两个数字像两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他不是炼钢专家,但他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工厂,他太清楚这两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国家钢铁产量的爆炸式增长,意味着那些被国外卡着脖子的高端合金钢,将像自来水一样从他们自己的炉子里流淌出来!

“这……这是真的?”

赵刚的声音都在发颤,他死死抓住图纸的边缘,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一块救命的浮木。

“图纸在这里,工艺流程在我脑子里。”

陈致远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只要人手和材料到位,三个月内,第一座试验转炉就能点火。”

“人!材料!我给你!”

赵刚猛地一拍大腿,整个人像是被点燃的炮仗,前几日的憋屈和愤怒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亢奋,“我就是绑,也要把全国最好的冶金专家给你绑来!我就是拆,也要把别的厂的钢板给你拆过来!”

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留下来的咆哮声在办公室里回荡:“等着!致远!咱们的钢铁长城,马上就立起来!”

这一次,赵刚的能量爆发得超乎想象。

在李振和老将军的全力支持下,第七研究院的“钢铁长城”项目获得了比“东风”项目启动时更好的优先权。

全国最顶尖的冶金工程师、结构专家和耐火材料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集结到了这座深山里。

三个月后,在研究院专门开辟出的一片工地上,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庞然大物拔地而起。

当陈致远亲自按下点火按钮,氧气长枪刺入火红的铁水,发出的那一声震天动地的咆哮,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第一炉钢水成功出炉,经过检验,各项指标全面超越了从苏联进口的特种钢。

消息传到北京,整个高层都为之震动。

半年后,当三座大型转炉全部投产,高品质的钢水源源不断地支撑着“东风”项目和其他军工生产时,新的嘉奖令再次送达。

陈致远再获特等功一次。

第七研究院,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那面鲜红的锦旗,被工人们郑重地挂在了研究院大礼堂最显眼的位置。

钢铁的枷锁被彻底砸碎,陈致远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赵部长,我们的无后坐力炮和‘龙牙’火箭筒,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生产线也稳定了。”

一天,陈致远在办公室找到了正在核对钢材调拨单的赵刚。

“是啊,前线都乐开花了!听说美国人的乌龟壳现在一敲就碎,咱们的伤亡率直线下降!”

赵刚提起这个就眉飞色舞。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用。”

陈致远语出惊人,“世界上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正在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国家。

他们也需要武器,需要敲碎敌人乌龟壳的工具。”

赵刚愣住了:“致远,你的意思是……”

“我们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

陈致远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卖给朋友们物美价廉的武器,赚取外汇。然后用这些钱,购买我们需要的设备和资源,投入到更尖端的武器研发中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一条强国之路。”

赵刚张大了嘴巴,半天没合拢。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有点跟不上陈致远的思路了。

从解决技术难题,到创造一个全新的工业体系,现在,竟然要开始做跨国生意了。

就在陈致远准备将这个宏伟的计划付诸实践时,赵刚却一脸神秘地拦住了他。

“致远,天天待在山里都快发霉了,走,跟我去参加个聚会,劳逸结合嘛!”

“没兴趣。”陈致远头也不抬。

“这次你必须去!”

赵刚的态度异常坚决,“是老将军亲自安排的,在北京的一个内部招待所。能到场的,都是各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让你去,就是让你跟大伙见见面,混个脸熟,以后办事也方便。”

拗不过赵刚,陈致远只好换上一身干净的中山装,跟着他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吉普车。

聚会的气氛很热烈,与其说是聚会,不如说是一场非正式的工作交流会。

三三两两的人群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国家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陈致远的名字,显然在这里已经是如雷贯耳。

不少人主动过来跟他握手,言语间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陈致远只是礼貌地点头回应,对这种场合他确实提不起太大兴趣。

他独自走到一个角落,端起一杯茶,目光却被不远处的一场争论吸引了过去。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海军军装,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正激动地拍着桌子。

“憋屈!太憋屈了!”

他对着身边几个人大声抱怨,“我们花了那么多外汇,从老大哥手里买回来那四艘破烂!号称是‘鞍山级’驱逐舰,其实就是他们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回来之后三天两头出毛病,修都没地方修!”

“最气人的是什么?”

他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杯盘作响,“我们想派人去他们的造船厂学习,人家根本不让!连张完整的图纸都不给我们!美其名曰技术保密!我呸!我看他们就是怕我们学会了,以后不买他们的破烂了!”

这位海军将领的怒吼,让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这番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技术封锁,是这个年轻国家面临的最沉重的枷锁。

陈致远端着茶杯,缓缓走了过去。

“这位首长,”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如果,我们能自己造全新的战舰呢?”

海军将领猛地转过头,锐利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你是谁?”

“第七研究院,陈致远。”

赵刚赶紧上前介绍。

“陈致远?”

海军将领的眼睛瞬间瞪大了,脸上的怒气化为了震惊和一丝敬意,“你就是那个搞出无后坐力炮和喷气发动机的陈致远?”

陈致远点了点头,重复道:“首长,我问您,如果国家能自己造,您还想要吗?”

“想!做梦都想!”

海军将领没有丝毫犹豫,他一把抓住陈致远的手,粗糙的手掌像铁钳一样有力,“但是小同志,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吧?造船可不是造炮,那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系统工程!我们的底子,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件事情做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