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关注?
是伊万诺夫,还是更高层面的力量?
陈致远眉头微皱,随即又松开。
他不在乎谁在暗中窥探,他在乎的,是那份刚刚解锁的新图纸。
【新图纸解锁:无后坐力炮(需3000积分)】
积分还差一大截。
但这项技术,对眼下的战局来说,价值甚至超过了钨芯穿甲弹。
它意味着步兵班就能拥有对抗坦克的重火力,意味着战士们不必再用血肉之躯去贴近那钢铁猛兽。
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从系统界面拉回现实。
比起虚无缥缈的“特定关注”,如何尽快攒够积分,将图纸变成现实,才是他唯一的目标。
就在他准备投入新一轮的技术攻关时,一阵与军用吉普截然不同的引擎声由远及近。
几辆崭新的黑色轿车停在了厂院门口,车门打开,下来一群穿着中山装、干部服的陌生面孔。
为首的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面容白净的中年人,手里夹着一个公文包,神情严肃。
赵刚的秘书小跑着进来,压低声音报告:“主任,是总参和工业部联合派来的考察团,来核实咱们厂的技术成果。”
陈致远了然。
红星厂这颗卫星放得太响,上级派人下来摸底,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迎了出去。
“你就是陈致远同志?”
为首的中年人推了推眼镜,目光审视地在他身上扫了一圈,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意味。
“我是这次考察组的组长,高明。”
简单的握手之后,高明并没有急着参观车间,而是在一行人的簇拥下,直接走进了陈致远的办公室。
他环顾一周简陋的陈设,最后目光落在墙上那张手绘的离心机改造图上,嘴角不易察觉地撇了一下。
“陈致远同志,我们看了你的档案。”
高明坐下后,直接打开了公文包,却没有拿出任何文件,只是将包放在桌上,十指交叉。
“德国留学背景,有机会进入克虏伯深造。是什么让你放弃了世界顶尖的工业殿堂,选择回到这个……嗯,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
他的用词很客气,但那份骨子里的轻视,像针一样扎人。
陪同的几个军代表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国家需要我。”陈致远回答得简单直接。
“需要?”
高明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嘲弄。
“恕我直言,以你的才华,待在德国能学到更系统的理论,接触更前沿的技术,将来能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远比在这里敲敲打打要大得多。你现在的行为,在我看来,更像是坐井观天。”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冷了下来。
周大山正好送开水进来,听到这话,手里的暖瓶都晃了一下,滚烫的水差点溅出来。
陈致远却面色如常,只是平静地看着他:“高组长,井里也能看到星星。而且,这里的井,连着前线的战壕。”
“说得好听。”
高明扶了扶眼镜,身体微微前倾,“我们这次来,不是来听口号的。你们搞出的钢壳覆铜子弹,还有那个钨芯穿甲弹,我们都看到了测试报告,很惊人。但是,陈主任,你懂概率学吗?”
不等陈致远回答,他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在统计学里,孤立的成功事件,我们称之为‘偶然’。一个设备简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小厂,突然连续攻克两个世界级的技术难题,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你不能把这种撞大运式的成功,当成一种可以复制的科学方法。”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支钢笔,在纸上画着正态分布曲线:“任何工业生产都存在一个良品率的波动范围。你们之前的合格率在50%上下徘徊,突然跃升,更像是一个离群的、异常的数据点。这不科学,也不可持续。”
“我甚至可以大胆假设,你们只是恰好摸索到了某个工艺参数的‘甜点区’,但你们并不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换个环境,换批材料,你们的成功就无法复制。”
他抬起头,用一种教导的口吻看着陈致远:“技术突破,靠的是深厚的理论基础、精密的实验设计和海量的数据支撑,而不是靠一腔热血和几次侥幸。你放弃了学习真正科学方法论的机会,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整个办公室鸦雀无声。
几个考察团的年轻成员,脸上露出崇拜的神色,显然被高明这番“高深”的理论折服了。
连赵刚派来的军代表都有些发愣,不知该如何反驳这种听起来很有道理的“科学”。
林梅站在门口,气得脸都白了,紧紧攥着拳头。
陈致远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站起身,走到窗边。
他没有回头,只是指着窗外热火朝天的车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高组长,你说得很对,我不懂太复杂的概率学。”
他顿了顿,指向那台用坦克发动机改造的冲压机。
“我只知道,那台机器每冲压一次,前线就多一发不会炸膛的子弹。这个概率,是百分之百。”
他又指向远处正在调试的烧结炉。
“我只知道,那座炉子每烧结出一枚合格的钨芯,就可能有一辆敌人的坦克被打穿。这个概率,也是百分之百。”
他的目光转向高明,眼神锐利如刀。
“你说我们是撞大运,是偶然。那我想请问高组长,前线的战士,在冲锋时遇到一颗哑弹,他牺牲的概率是多少?是百分之五十,还是百分之百?”
高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陈致远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火气和悲愤。
“上个月,徐参谋送来的阵亡报告里,有一个战士叫李二牛,就是因为反坦克枪里卡了一发劣质穿甲弹,被坦克机枪打碎了半个身体!”
“你现在用你的概率学,去跟他的家人解释,说他的牺牲只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统计数据’吗?”
“我……”
高明张口结舌,脸色由白转红,再由红转青。
“我们的理论,就写在那堆从战场上拖回来的废铜烂铁上!我们的数据,就记在前线送来的每一份伤亡报告里!”
陈致远猛地一拍窗台,震得玻璃嗡嗡作响。
“我们没有时间去建立什么完美的数学模型,也没有条件去做海量的数据实验!敌人不会等我们,牺牲的战士更不会!”
他转过身,一步步走到高明面前,目光直视着他因震惊和难堪而躲闪的眼睛。
“高组长,你说的都对。但你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在这里,在红星厂,我们不计算成功的概率。”
“我们只计算,如何用我们拥有的一切,去换取战士们百分之百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