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8章 惊天消息,高考恢复了!
换源:


       1977年10月21日。

这是一个足以被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用醒目的黑体字,向全中国人民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积压了整整十年的能量,在这一刻,轰然引爆!

无数在工厂里挥汗如雨,在田间地头修理地球的知识青年,在看到报纸的那一刻,扔掉了手里的工具和锄头,冲向街头,奔走相告,相拥而泣。

整个国家,都沸腾了!

京城,后海的四合院里。

林铮教授拿着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手抖得不成样子。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几行黑体字,嘴唇哆嗦着,一遍又一遍地确认。

是真的!

竟然是真的!

他猛地抬起头,冲出房门,几乎是踉跄着跑到了李大叶租住的那间小屋门口。

“砰砰砰!”他用力地敲着门。

“大叶!李大叶!”

门开了,李大叶看着门外激动得满脸通红的林铮教授,脸上露出了平静的笑容。

“林教授,您看到报纸了?”

林铮一把抓住李大叶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他看着李大叶,那表情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敬畏的震撼。

“大叶!你……你……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半个多月前,就是在这个院子里,这个年轻人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猜测”高考将会恢复。

当时他还不信,觉得是年轻人异想天开。

可现在,事实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

这不是猜测!这是预言!

面对林教授的追问,李大叶只是笑了笑,扶住激动的他,递上一杯水,用早已想好的说辞回答道:“林教授,我真就是瞎猜的。我平时就爱看报纸,琢磨上面的政策风向,觉得国家要发展,肯定需要人才,所以就斗胆猜了一下,没想到蒙对了。”

蒙对了?

这种足以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国策,是能“蒙对”的吗?

林铮教授一个字都不信。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那张平静的脸上,仿佛写满了深不可测。

他越是说得轻描淡写,林铮就越觉得他高深莫测。

这哪里是个十八岁的青年,这分明是个洞悉时局、算无遗策的妖孽!

与此同时,消息也传回了李大叶家所在的那个大院。

苏媚也看到了报纸,她撇了撇嘴,看着那些为了一个考试名额就欣喜若狂的同龄人,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屑。

考试?

太慢了。

在她看来,读书哪有找个有本事的男人来得快?

她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李大叶那张沉稳的脸。

那个男人,才是真正的捷径。

而在李大叶家那间小屋里,李建国和刘淑芬夫妇,捧着报纸,激动得热泪盈眶。

“能考大学了!咱儿子也能考大学了!”刘淑芬捂着嘴,喜极而泣。

李建国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也重重地拍着桌子:“考!必须考!砸锅卖铁,也得让你去考!”

他们立刻找到了李大叶租住的小屋,当看到儿子屋里那堆积如山的书本时,夫妻俩更是心疼又骄傲。

“大叶,你想考哪个学校?跟爸妈说,我们全力支持你!”李建国说道。

李大叶看着父母那充满期盼的脸,平静而又清晰地吐出了四个字。

“清华或者北大。”

李建国和刘淑芬都愣住了。

那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啊!

但看着儿子那双充满自信的眼睛,他们没有丝毫怀疑,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李建国的儿子,就该有这个志气!”

林晚晴也第一时间报了名。

她本来就是66届的高中毕业生,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如果不是因为那场风暴,她早就该坐在大学的课堂里了。

她找到李大叶,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带着一种并肩作战的约定。

“李大叶,我们一起努力,考同一所大学。”

“好。”李大叶笑着答应。

于是,两个人成了学习上的伙伴。

起初,林晚晴是抱着帮助李大叶复习的心态来的。毕竟她基础扎实,而李大叶看起来更像个“社会人”。

可仅仅过了一天,她就彻底傻眼了。

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她还在按部就班地列着公式,一步步推导。李大叶只是扫了一眼,便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晚晴,你的思路很精妙,但依旧是在二维平面上思考。试试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升维,把这个函数想象成一个三维图形在特定平面上的投影,答案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

一句话,如同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林晚晴顺着他的思路推演下去,原本需要半页纸的繁琐计算,三两步就得出了正确答案。那思路之巧妙,逻辑之清晰,让她这个学霸都感到一种智识上的钦佩。

物理、化学,同样如此。

李大叶并非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比她记得牢固,但他总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用一种洞悉本质的视角,直指问题的核心。他不是在教她解题,而是在教她如何“思考”。

林晚晴彻底被震撼了。

她看着身边这个男人,他低头解题时专注的侧脸,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安和……心动。

她原本以为李大叶只是在时局判断上有着超人的天赋,现在才发现,他在学习上,同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妖孽!

这个男人,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几天后,在复习政治课时,两人讨论到了当前最热门的“两个凡是”的问题。

林晚晴从课本的角度,阐述着自己的理解。

李大叶听完,却摇了摇头。

他沉默了许久,昏黄的灯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阴影。

脑海中正在进行着一场疯狂的推演。

仅仅考上清华北大,对他来说只是起点,但太慢了。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上面”的人注意到自己的机会,一个能让他跳过漫长原始积累,直接参与到时代变革布局中的机会。

他从林教授那里隐约听说了,现在思想领域的斗争依旧激烈无比,甚至有人想借着平反的机会,否定过去的一切。

这种思想的混乱,如果不从根子上理顺,他未来所有的商业计划,都可能因为一句“路线错误”而灰飞烟灭。

他需要一份护身符,更需要一个投名状!

写这篇文章,是赌博,赌输了,万劫不复。但赌赢了,他将一步登天,真正成为时代的棋手!

他深吸一口气,五十岁的灵魂在这一刻压下了十八岁身体本能的恐惧,心中有了决断:这不是投机,这是为了未来的布局,是必须承担的责任!他必须做!

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一张稿纸上,写下了一个标题。

《实践才能检验一切事物之真理》。

写完,他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奋笔疾书。

他不是在复述记忆,而是在用一个五十岁灵魂的阅历,用对未来几十年国家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去重新解构这个伟大的命题。

他要写的,不是一篇应付考试的策论文。

他要写的,是一份献给这个时代的,惊世骇俗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