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后,是个语文老师,也是名抑郁症患者,准确来说是躁郁症患者,又叫双向情感障碍。我大约在在2014年秋天发病,当时五心烦躁,吃不香睡不着,去过医院检查一切正常,当时也没有想到是精神出了问题。2014年底起,离婚大战开启,2016年底离婚。婚姻的失败,让我的病情加重。离婚前后,妈妈的强烈反对,又让病情雪上加霜。但一直没有确诊是什么病。直到2019年暑假,我同学跟我说,我的病情与他父亲相似,让我去泰州四人医精神科找陈主任,这样我才确诊我得了躁郁症。
近十年了,我慢慢走出来,其中反反复复。但一年比一年好。我究竟做了什么?
1、与自己和解,坦然接受一切。婚姻的失败,身体健康出问题,事业前功尽弃,生活的变故等。总之,不要苛求完美,失败也是一种结果,遗憾是生活的常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2、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我喜欢游泳乒乓球,我还喜欢韵律操瑜伽。后来直接选择家里跑步机快走。让自己主动出汗,分泌多巴胺。
3、与正能量的人相处,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及时止损。最好能遇到高自己一层的人。他可以有意无意引导我们思考,让我们认识事物真相。
4、业余爱好,让自己充实。阅读旅游写作,身体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读了大量的书,关于原生家庭,婚姻,解读亲密关系…我尤其喜欢台湾黄维仁博士的亲密之旅;台湾张德芬解读亲密关系;毕淑敏的等。旅游我应该是每年至少一次,国内外都可以,有时甚至一年三四次。写作,可以治愈,也可以自愈。写真实的自己,抒发真实感情,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不能言说的痛……更能发现最初的伤痕是什么时候,什么事件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三观!
5、严重时,必须借助专业人士。养生馆艾灸针灸推拿。我还有自己的神经科医生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李教授。
6、回归原生家庭。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幸运的是我的童年幸福满满,我阴差阳错的回归原生家庭。回到妈妈家,我知道了我的独特个性(独立自律、多思多虑、好强追求完美、聪明第六感很强、慕强、花钱大手大脚,对于自己喜欢的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大大咧咧、善良重情,有时有点任性、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我独特的三观(渴望爱情,但不信任婚姻。走进亲密关系,我严重缺安全感……)。我内心小小我的真实需求(男女平等、要自由、不要压力……),我为何成为如此独特的我?原生家庭,尤其是0—7岁的时候。回到妈妈身边,我从一个乖乖女变成一个不委屈自己,勇敢说№。不憋屈自己,我想怎样我就怎样,我不接受他人的安排,更不要说指责了。回到原生家庭,我找到了我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7、要有信仰,知道善良感恩。佛教基督教都行,也可以都接受。
……
抑郁症不能痊愈,他会复发。尤其是冬春季节。医生告诉我,双向情感障碍必须吃西药,但我一直没有。一来因为我胃不好,二来我选择了自愈的道路。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人生唯有自渡。愿我们此后余生,都能被温柔以待,也愿我们都能以同样的温柔,去善待自己和他人!一个微笑、一句暖言,也许能够拯救一个生命。这就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你及你的家人有所帮助!
你的故事是关于如何勇敢面对并逐步走出双向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的真实经历。这个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敏感又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精神健康和个人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你提到的一些重要步骤和体会,它们对于那些同样面临这个挑战的人来说可能特别有价值。
一个人在面对精神健康挑战时的强大内心和恢复的可能性。你选择的自愈之路虽然独特,但提醒我们每个人的恢复之路都是个性化的。通过分享你的经验,你在鼓励他人也能找到自己的恢复之路,同时你的经历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愿你的故事能继续激励和帮助更多的人,同时也祝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保持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