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躺在自己简陋的小木板床上,安安睁着大眼睛望着窗外的星星。
外婆那些像刀子一样的话,和父亲之后长久的沉默、母亲躲在灶房里压抑的啜泣声,都深深地烙在她心里。
她所珍视的这份和平与安宁,其下掩盖的脆弱与不堪被赤裸裸地掀开。
贫穷如同蛰伏的敌人,而轻视则是刺向家人最锋利的刺刀。
她不能,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再破坏这个家,嘲笑她的父母!
前世作为科研人员和战时后勤人员的韧性、规划性与血性,在这一刻彻底苏醒,并找到了新的目标。
一个清晰无比的计划在她那颗智商超群的小脑袋里迅速成型,脉络分明,如同她前世绘制的精密图纸。
获取知识,是第一块基石。不仅要学,更要快,要远超常人。
第二天一早,当村里的炊烟刚刚升起,安安就迈着小短腿,
目标明确地走向村里最“气派”的建筑——乔家庄小学。
红砖的围墙,铁艺的大门,里面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对安安来说,
不亚于一座充满弹药物资的宝库。她需要这里的“补给”。
行动计划清晰后,安安并没有直接去学校门口傻坐。
她先是发挥前世情报搜集的本能,摇摇晃晃地找村里几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套话”。
“小哥哥,学校里哪个老师最漂亮呀?”
“姐姐,哪个老师最凶?你们哪天有音乐课呀?(音乐课通常在特定教室,便于她潜入语文课教室)”
“王老师是不是教语文的呀?我好像听谁说过她讲课像唱歌一样好听呢!”
几句童言童语,结合她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很快,
一份简单的“乔家庄小学教师性格与课程表”就在她脑中成型。
第二天,恰逢三年级有一节音乐课。上课铃响后,学生们纷纷前往音乐教室。
安安瞅准这个空档,像一只灵巧的小猫,蹬蹬蹬溜进瞬间空无一人的三年级教室。
她个子太小,够不到椅子。但这难不倒她,她利索地搬来墙角给老师备用的矮脚小凳,
垫在脚下,爬上了最后一排的空座位。
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不知从哪找来的、皱巴巴的旧作业本和一小截铅笔头,
像模像样地“摆好阵势”,小身板坐得笔直,就等老师到来。
随着同学们一个个走进教室,王老师也拿着教案走了进来,
习惯性地扫视全场,目光掠过最后一排时猛地顿住——怎么多了个毛茸茸的小脑袋?还坐得那么端正!
她疑惑地走近。安安早就通过脚步声判断出老师的动向,
抢先抬起头,露出一个毫无破绽的、甜度超标的灿烂笑容,用软糯清亮的声音率先发起“攻击”:
“王老师好!王老师今天扎的新辫子真好看!像……像蝴蝶结一样!”(先夸外貌,降低对方警惕)
王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夸奖弄得一愣,下意识摸了摸头发:
“你是?”
安安立刻接上,眼睛眨巴眨巴,充满“真诚”:“我是安安呀!
我乔小兵哥哥说,他以前最爱上您的语文课啦!他说您讲话好听,
课文讲得比故事还好懂,他到现在都记得呢!我……我就忍不住想来听听。”(拉关系,表达崇拜,暗示信息来源)
王老师顿时被逗笑了。乔小兵?好像确实是几年前教过的一个调皮但聪明的孩子。
这话从一个四岁娃娃嘴里说出来,又真诚又好笑。
“你这么小,听得懂吗?”王老师有些忍俊不禁。
“听得懂!”
安安立刻点头,为了证明自己,竟奶声奶气地把刚才王老师在门口和班主任闲聊时说的几句话,
一字不差、连语气都模仿了七八分地复述了出来:
“张老师,这批孩子基础还行,就是作文想象力差点。’王老师,是这样吗?”
(小露一手,展示超强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制造第一个小震惊)
王老师彻底惊呆了!这孩子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也太强了!
这哪是普通娃娃,这简直是个小天才!加之安安刚才那番“糖衣炮弹”的攻势,
让她心下顿时充满了发现“好苗子”的惊喜和怜爱。
“好吧好吧,”
王老师心软得一塌糊涂,笑着轻轻捏了捏安安的小脸,
“那你就在这儿安安静静听一会儿,不能捣乱,知道吗?”
“嗯!安安最乖了!”计划通√!
有了第一次成功经验,安安如法炮制。
几天后,她又故技重施,潜入了五年级的数学课堂。
李老师可比王老师严肃得多。
刚上课几分钟他一眼就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眉头紧皱地走过去。
不等他开口,安安再次抢先,仰着小脸,表情无比认真:
“李老师好!我乔小虎表哥说,您是他遇到过最厉害、最聪明的数学老师!
他说再难的题您一讲就通!我……我想来学聪明!”
李老师:“……”(内心吐槽:乔小虎?那小子当年快把我气死,他能说这话?)
但好话谁不爱听,尤其是从一个眼神清澈的小娃娃嘴里说出来。
但他还是板着脸:“胡闹,这是课堂,你快出去。”
安安立刻“祭出”大招,她伸出小手,指着黑板上李老师刚才讲解的一道思考题(鸡兔同笼之类),
用稚嫩的声音说:
“老师,这个题……是不是可以这样想?”
她磕磕绊绊,但却精准地复述了李老师刚才讲解的核心思路,甚至补充了一个更直观的比喻:
“……就是把所有小动物都先当成小鸡,多出来的脚脚就是小兔子的……”
虽然言语稚嫩,但内核完全正确!
李老师脸上的严肃瞬间化为震惊!这道题他还没讲完,
这个偷偷溜进来的小豆丁,不仅听懂了,还能理解并转化?!
这已经不是记忆力好的问题了,这是真正的数学思维!
他看着安安那双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所有批评的话都咽了回去,只剩下发现璞玉的狂喜和不可思议。
“你…,找个高一点的凳子坐好,好好听!”李老师的声音都有点发颤。
从此,安安的“蹭课”生涯从“地下”转为“半公开”。老师们都默许了这个天才小听众的存在,
甚至会下意识地在讲课时,把目光投向最后一排那个坐得笔直、眼神发亮的小不点。
而安安,则心满意足地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