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重生四岁萌娃用科技带着全村起飞 > 第4章 获奖与亲戚们的态度转变
换源:


       安安代表乔家庄小学参加全县奥数竞赛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池塘的石子,在亲戚圈里漾起了小小的波澜。

最先打来电话的,果然还是外婆。

这一次,电话那头的语气不再像以往那样冰冷带刺,

但也谈不上多么热络,更多的是将信将疑和一种“可别是吹牛”的审慎。

“慧芳啊,我听你姐说……安安那孩子,要去县里比赛?什么数学……奥、奥什么?”

外婆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试探。

“妈,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周慧握着电话,手心有些出汗,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骄傲和底气。

“哦!这么小的孩子,去那种地方,行不行啊?别是老师搞错了吧?”

外婆的话里依旧带着习惯性的质疑,

“人家城里的孩子,都是专门学那个的,咱们这山沟沟里的娃娃……”

“安安很聪明的,李老师说她很有希望。”周慧忍不住为女儿辩护,语气坚定。

“哼,希望吧。要是真能拿个名次回来,那才算本事。”

外婆的语气松动了一些,甚至勉强补了一句,“去比赛穿像样点,别让人瞧低了。”

电话挂断后,周慧长长吁了口气。

旁边安安正在帮父亲递竹篾,闻言仰起脸,眨了眨大眼睛,软软地说:“外婆会知道的。”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怀疑的松动”,根本不足以偿还父母曾经承受的伤痛。

她要的,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胜利,一场能让所有轻视他们一家的人,都不得不低下头、换上一副笑脸的绝对胜利!

全县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李老师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给安安“开小灶”。

他翻出了历年的竞赛真题,从基础的逻辑推理到复杂的应用题,一道题一道题地给她讲解。

可往往李老师刚把题目念完,安安就已经报出了答案,

甚至能反过来给李老师讲出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李老师常常看得目瞪口呆,最后只能叹着气说:

“安安啊,你这脑子,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村里人看安安的眼神也变了。以前提起乔大勇家,总带着点同情或是隐晦的轻视。

如今见了乔大勇和周慧,脸上都多了几分热络和敬佩。

有人主动跑来问,要不要帮忙照看小豆丁,好让周慧能专心陪安安准备竞赛;

还有人把家里攒的土鸡蛋送来,说给安安补补脑子。

乔大勇的腰杆似乎也挺直了些。他编竹筐的手艺本就不错,

如今村里有人帮着联系镇上的商铺,说要长期收他编的筐篓,价格也比以前公道了不少。

他每天劈竹篾时,嘴里会哼起不成调的曲子,空着的袖管晃荡着,也少了几分落寞。

竞赛当天,李老师特意借了辆三轮车,载着安安和周慧往县城赶。

路上风有点大,周慧把安安紧紧抱在怀里,生怕她着凉。

安安靠在妈妈温暖的怀里,看着路边飞驰而过的树木,心里异常平静。

考场设在县实验小学,门口挤满了送考的家长和学生。

安安下车时,引来了不少目光——这么小的孩子也要参加竞赛?

有人好奇地问,有人小声议论,还有人露出怀疑的神色。

李老师把安安送到考场门口,蹲下来整理了一下她的衣领:

“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安安点点头,背着小小的书包,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了考场。

考场里,监考老师核对准考证时,看着安安的年龄,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小朋友,你确定是来参加奥数竞赛的?不是陪哥哥姐姐来的?”

安安从书包里掏出李老师给她准备的铅笔盒,认真点头:

“老师,我是乔安宁,乔家庄小学的。”

监考老师挑了挑眉,没再说话,只是在她坐下后,多看了几眼这个比课桌高不了多少的小不点。

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周慧和李老师在考场外等着,手心都捏着汗。

周慧不停地看着表,嘴里念叨着:“应该不难吧?安安应该会做吧?”

李老师在一旁安慰:

“放心,安安这孩子,心里有数。”

可他自己的腿也忍不住来回踱着步。

终于,考场的门开了,学生们陆续走了出来。周慧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身影,连忙迎上去:

“安安,怎么样?”

安安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都会做。”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周慧和李老师瞬间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这孩子从不说大话。

周围还有其他考生和家长,听到这话,有人撇了撇嘴,

有人露出“小孩子吹牛”的表情,但安安只是靠在母亲怀里,安静地笑了笑。

成绩公布那天,乔家庄小学的电话被打爆了。

校长激动地跑到安安家小院,手里挥舞着一张纸,声音都在发抖:

“大勇!周慧!安……安安拿了全县第一!是金奖!”

乔大勇手里的竹篾“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愣了半天,

才猛地反应过来,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憨厚又激动的笑容,

眼角的皱纹里都挤满了泪水。周慧捂着嘴,蹲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村子,甚至传到了邻村。

县教育局的领导亲自带着奖状和奖金赶来,还说要推荐安安去市里的重点小学读书,学费全免,食宿全包。

一个四岁的山村娃,碾压了全县所有五六年级的精英!

“神童”、“天才”的惊呼声不绝于耳。

县里的电视台甚至来到程家村做了个简短的采访。

镜头前,安安手里拿着比她脸还大的奖状,笑得一脸天真无邪,

用软糯的声音说着“谢谢老师,谢谢爸爸妈妈”,萌翻了所有观众。

而这则新闻,恰好被安安那位在镇上、喜欢看本地新闻的姨婆看到了。

姨婆的电话,以光速炸响了外婆家以及所有亲戚的电话。

竞赛后的第一个周末,一大早,一辆平时很少见的中巴车,

晃晃悠悠地开进了寂静的乔家庄,精准地停在了安安家那低矮的土坯房前。

车门打开,外婆、舅舅、舅妈、大姨、姨婆……几乎所有能来的亲戚,一个不落,全都来了!

每个人脸上都堆满了前所未有的、甚至有些夸张的热情笑容。

手里再也不是以往那种敷衍的、自家吃不完的菜干,

而是提满了牛奶、水果、甚至还有给安安买的新书包和新裙子!

“哎呦!妹妹!妹夫!恭喜啊恭喜!”舅舅一下车就大声祝贺,嗓门洪亮。

“我就说咱们安安从小就看得出聪明!那双大眼睛,滴溜溜转,一看就是个文曲星!”

舅妈挤上前,亲热地想摸安安的头,被安安不着痕迹地躲开了。

“快让姨婆看看咱们家的小状元!哎呦呦,这奖状真大!真给我们老家长脸!”姨婆笑得见牙不见眼。

外婆被簇拥在中间,脸上以往那种刻薄和嫌弃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复杂的、混合着尴尬、难以置信、以及最终被荣耀感压过的局促和喜悦。

她看着被围在中间、一脸淡定的安安,嘴唇动了动,最终干巴巴地挤出一句:

“安丫头,好……好样的。”

周慧和乔大勇被这阵仗弄得手足无措,看着眼前这群热情得过分的亲戚,仿佛在做梦。

尤其是乔大勇,那条空袖管似乎也不再是他刻意想隐藏的耻辱,

亲戚们的目光扫过时,也变成了“身残志坚教女有方”的赞叹。

安安站在人群中心,接受着这份迟来的、基于她绝对实力之上的“亲情”。

她脸上挂着符合年龄的、羞涩的笑容,心里却冷静得像一块冰。

她知道,这份热闹和热情,是因为她胸前的奖状,

是因为她在电视上的露脸,是因为她证明了她的“出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看到母亲周慧终于能挺直腰杆和人说话,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她看到父亲乔大勇,虽然依旧沉默,但眉宇间的自卑和郁结消散了大半,眼神里有了底气。

这就够了!

她成功地用她的能力,为这个家,赢得了尊严和体面。

安安笑着,接过外婆递过来的、她人生中第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新裙子。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会让这个家,过得更好,让父母的笑容,永远保持下去。

而那些曾经的轻视,已然在她绝对的实力面前,烟消云散,

变成了此刻亲戚们脸上略显尴尬却又不得不堆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