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天的试机后,第二天再次来到一处田地时,这神奇的插秧机立即引来了亲戚们的围观。
这一次,大家的目光里好奇多于疑惑,因为这台机器的“颜值”和科技感太高了。
安安拿出一个普通的智能手机,是校长淘汰的旧手机,
上面运行着她自己编写的简易控制APP。她点击了“开始”按钮。
机器悄然启动(电动就是安静!),履带缓缓转动下田。
前方的传感器快速扫描田地,自动规划出了最优插秧路径。
平整辊轻巧地掠过水面,身后的高精度机械臂则以一种近乎优雅的姿态,
精准无误地取秧、分秧、插秧,行距株距完全一致,效率极高,且不知疲倦!
整个田埂再次死寂,随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惊呼!
“它自己会看路?!自己会拐弯?!”
“老天!这插得比老把式还整齐!”
“这动静也太小了!比拖拉机安静多了!”
“就用手机一点就行了?这比遥控玩具还简单!”
今天来的亲戚们一个个都震惊得语无伦次。
今天县电视台的记者恰好在邻村采访春耕,昨天听说后,今天特意扛着摄像机赶来。
当记者看到田里那台正在那自主运行工作的自动插秧机,顿时就震惊了,“我的天,它居然是全自动的!”。
科技感十足的插秧机器人,再看到它的总设计师和指挥官是一个年仅四岁、正拿着手机操控的小女孩时,
记者和摄像师都彻底惊呆了,话筒差点掉进水田里!
“小朋友……这……这机器是你做的?”
“是设计和集成的。”
安安纠正道,然后用稚嫩的声音清晰介绍,
“它采用了锂电池供电,融合了简单的SLAM算法实现自主路径规划,
机械臂的轨迹由我写的逆运动学算法控制,理论上插秧精准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并且能耗只有传统燃油插秧机的十分之一……”
记者和周围的乡亲们听得云里雾里,但“毫米级”、“十分之一”这些词和眼前的事实,足以让他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天才萌娃”、“四岁农机发明家”、“领先时代的智能插秧机器人”,
这些标题瞬间在记者脑中炸开。他知道,这绝对是一个能轰动全国的超级新闻!
县电视台的报道像一颗重磅炸弹,让安安和她的智能插秧机在全县乃至周边地区都出了名。
接下来的几天,安安家的电话(主要是校长和周慧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了。
全是十里八乡的农户打来的,问题只有一个:
“这机器卖不卖?或者……租不租?”
面对蜂拥而至的需求,安安的小脑袋已经开始飞速运转。
卖?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一次性支出太高。租!才是最灵活、最能快速铺开的方式。
她心里立刻算清了一笔账:
•单台机器的制造成本(主要是零件采购)约为C元。
•如果出租,按照当地雇人插秧的平均亩成本和机器效率(一台机器日均工作量相当于XX个劳动力),
将每日租金定为R元,既远低于人工成本,又极具吸引力。
•预计整个春耕季,一台机器至少可以工作D天,那么单台机器单季的租赁收入就能达到S元(S= R* D),远超成本C。
•如果扩大生产,规模采购零件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算清了经济账,她立刻找到了校长。
“校长伯伯,”
安安仰着小脸,表情非常认真,像个小大人一样开始分析,
“现在好多爷爷伯伯都想用我们的机器,但是他们都买不起。我们可以租给他们呀!”
校长还在兴奋中:“租?好主意啊!学校那台可以先租出去!”
“一台不够的,校长伯伯。”
安安摇摇头,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需要造很多很多台。这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生意?”
校长愣了一下,“学校……做生意?”
“不是学校做生意,是合作。”
安安早就想好了说辞,
“学校出钱买零件,我来设计和指挥组装。赚到的钱,学校分三成,我分七成。”
“三七开?”
校长下意识觉得学校有点亏,
“可是……零件都是学校出的钱啊,这成本……”
安安早就预料到校长伯伯的这个反应,她立刻抛出了准备好的核心论点,语气清晰而坚定:
“校长伯伯,零件虽然是学校花的钱,但机器本身的价值,远远不止零件的价格呀!”
她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给校长算:
1.设计价值:“没有我的设计,这些零件就是一堆废铁,值不了多少钱。我的设计,才是最值钱的。”
2.品牌效应:“现在大家都认‘乔家庄小学的智能插秧机’,这个名气,也是钱。”
3.利润巨大:“就算只分三成,一台机器租一个春天,
学校就能赚回好几倍零件的钱!这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厉害多了!”
4.持续收益:“机器可以用好多年,明年、后年还能继续租,学校就能一直分钱。
这些钱可以用来修操场,买新电脑,给老师们发奖金哦!”精准命中校长的需求要点。
校长被安安这一连串条理清晰、无法反驳的逻辑给说懵了,
尤其是最后一点“给老师们发奖金”,直接击中了他的心坎。
他仿佛看到学校经费前所未有的充裕起来!
“好……好!安安,就按你说的办!学校和你合作!”校长一拍大腿,下了决心。
安安的商业帝国,就此起步!
学校投入了一笔“巨款”(对他们而言的),根据安安提供的优化后的采购清单,大规模购入零件。
微机室和杂物间变成了临时的“生产车间”。
安安依旧是总工程师和总监工,校长老师们则成了快乐的“装配工人”。
一批接一批的智能插秧机组装下线。
租赁业务火爆异常,订单排成了长队。
租金带来的现金流迅速回笼,不仅覆盖了成本,利润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许多原本因劳力不足而荒废的田地,被重新开垦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水稻。
安安的发明,真正开始改变家乡的农业面貌。
同时,正如安安所料,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乡镇老板、种粮大户,不满足于租赁,直接询价购买。
安安早就准备好了方案。她告诉校长:
“校长伯伯,如果有人想买,我们可以卖。价格嘛……”
她报出了一个数字,是单台机器零件成本的整整十倍!
“十……十倍?!”校长吓了一跳,“这会不会太贵了?”
“不贵。”
安安摇摇头,信心十足,“对他们来说,买回去不是自己用,是租给别人用。
他们计算的是投资回报周期。即使按照这个价格,
只要顺利出租一到两个耕作季,他们就能回本并开始净赚。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
果然,消息放出后,前来购买的乡镇老板络绎不绝。
他们看中的正是这巨大的租赁市场和稳定的回报预期。
钞票像雪花一样飞向乔家庄小学那原本干瘪的账户。
校长数钱数得手软,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他严格按照协议,将利润的七成存入了安安的账户,由父母代管,学校留下三成。
这笔钱,不仅彻底解决了安安家的债务和经济困境,
更是让她拥有了实现更多想法、守护家人更好生活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