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梧桐树下的橘子糖信 > 第一章 转学生
换源:


       苏晓是被粉笔灰呛醒的。

鼻尖萦绕着一股干燥的、混着旧书本油墨的味道,耳边是“哗啦哗啦”的翻书声,还有讲台方向传来的、带着粉笔摩擦黑板的刺耳声响:“最后一道题,辅助线画在这里,用正弦定理就能解……”

她猛地睁开眼,视线里不是大学宿舍那盏发黄的台灯,也不是摊在桌上、让她哭湿了半页的《夏夜晚风》实体书,而是一块写满三角函数的绿色黑板,以及前排同学扎着高马尾的后脑勺——那姑娘的校服领口别着一枚银色的校徽,上面刻着“青禾中学”四个字。

苏晓懵了。

她记得十分钟前,自己还缩在宿舍的被子里,盯着手机屏幕上《夏夜晚风》的结局页掉眼泪。书里的男主陆屿,那个顶着原生家庭的烂摊子、靠自学摸到理科顶尖的少年,最终还是没熬过高考前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废弃教学楼的天台跳了下去,遗书里只有一句话:“风太冷了,不想等夏天了。”

她哭得抽噎,随手把手机扔在枕头边,想着“要是能早一点遇到他就好了”,然后闭眼缓了缓——怎么一睁眼,世界就变了?

苏晓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指尖触到一张硬壳卡片。她悄悄掏出来,借着课桌的阴影看过去:学生证上贴着一张陌生的一寸照,女生眉眼弯弯,和镜子里自己的脸一模一样,但名字栏写着“苏晓”,入学时间是“高三(1)班”,备注栏里印着一行小字:“随母改嫁转学,暂住监护人亲属家”。

心脏“咚咚”地撞着胸腔。苏晓盯着“高三(1)班”这五个字,猛地想起《夏夜晚风》里的主角班级——陆屿,就是青禾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

她不是在做梦。她穿进了这本刚看完的BE青春小说里,成了一个书里从没提到过的、凭空冒出来的转学生。

“叮铃铃——”

下课铃突然响起,讲台上的数学老师放下粉笔,敲了敲黑板:“这道题明天上课讲,现在,我们欢迎一位新同学。”

所有目光“唰”地转过来,落在苏晓身上。她这才发现,自己居然站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空位置旁,手里还捏着那本写满三角函数的数学课本——显然,她刚被老师领进教室,还没来得及介绍自己,就因为“穿书后遗症”愣了神。

苏晓定了定神,跟着老师走到讲台前,尽量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发颤:“大家好,我叫苏晓,从今天起转到高三(1)班,请多指教。”

底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有人小声议论:“转学生啊?看着挺文静的。”“好像是跟着妈妈过来的,住在东边的老城区那边。”

老师扫了眼教室,指着靠窗的倒数第二排:“那里还有个空位,你就坐陆屿旁边吧,他理科好,你有不懂的可以问他。”

苏晓的心脏猛地一缩。

陆屿。

她顺着老师指的方向看过去——窗边的位置上,坐着一个男生。他趴在桌上,半边脸埋在臂弯里,只露出一截线条利落的下颌和乌黑的发顶。蓝白相间的校服袖子长长地盖过手背,仿佛要把自己整个人都藏起来。

周围的同学似乎习以为常,没人去打扰他。苏晓抱着课本走过去时,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明显。她轻轻拉开椅子坐下,尽量不发出声音,却还是在落座的瞬间,看到男生的肩膀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

这就是陆屿。书里那个被父亲酗酒家暴、被同学孤立、最终走向绝路的少年。此刻的他还活着,还趴在高三的课桌上,呼吸均匀,像是在睡觉,又像是在躲避什么。

苏晓的指尖攥紧了课本的边角,眼眶有点发热。她想起书里写的,这个时候的陆屿,已经开始每天只吃两个馒头当饭,晚自习会躲去天台发呆,因为家里的父亲只要喝醉,就会摔东西骂他“是个累赘”。

“你好,我叫苏晓。”她试着小声打了个招呼,声音轻得像羽毛。

趴在桌上的少年没动,也没说话。只有窗外的风卷着几片梧桐叶飘过,吹动他额前的碎发,露出一点苍白的皮肤。

苏晓识趣地闭上嘴。她知道,现在的陆屿,对任何人的善意都带着本能的警惕——他怕那些善意是假的,怕下一秒就会变成捉弄和嘲笑。

第二节是语文课,老师在讲作文素材,苏晓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她偷偷翻开桌角的日历本——不是她带来的,应该是上一任座位主人留下的,上面用红笔圈着一个日期:6月7日,旁边写着“高考”。

而日历本最上方的空白处,用黑色马克笔写着一行大大的数字:距离高考还有278天。

苏晓的脑子“嗡”了一下。

她记得《夏夜晚风》里的时间线——陆屿被同桌林浩诬陷偷班费,是在高考倒计时277天的时候。也就是说,明天,就是第一个悲剧节点的开始。

书里写得很清楚:那天早自习,林浩说自己收的300元班费丢了,一口咬定最后一个碰过钱袋的是陆屿。因为陆屿平时孤僻,没人愿意帮他说话,班主任虽然没明着批评,但看他的眼神也带着怀疑。

苏晓猛地转头,看向自己的前排——坐在陆屿正前方的男生,穿着和陆屿一样的校服,正趴在桌上偷偷玩手机,侧脸的轮廓和书里描写的“林浩”一模一样。

就是他。明天,就是他要诬陷陆屿。

苏晓的手心冒了汗。她知道自己必须阻止这件事,可她只是个刚穿来的转学生,没有任何人脉,也没有理由去“预言”一场还没发生的诬陷。如果做得太刻意,不仅救不了陆屿,还会让自己变成别人眼里的“怪人”。

“喂,新同学,你有多余的笔吗?”

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不是陆屿,是前排的林浩。他转过头,脸上带着一点漫不经心的笑,手里把玩着一支断了芯的自动铅笔:“我的笔芯用完了,借我一支呗。”

苏晓愣了一下,下意识摸出笔袋里的笔。就在递笔的瞬间,她的目光扫过林浩的书包——书包侧面的夹层是拉开的,隐约能看到一个蓝色的布袋,和书里写的“装班费的布袋”颜色一模一样。

原来,他已经把班费带来了,就藏在书包夹层里。

苏晓的心跳得更快了,她飞快地收回目光,把笔递给林浩:“不用谢,你用完记得还我就行。”

林浩接过笔,咧嘴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了回去。

苏晓靠在椅背上,悄悄松了口气。至少,她知道了班费的位置。明天,只要能在林浩“发现”钱丢了之前,让那袋钱“意外”掉出来,或许就能帮陆屿躲过这一劫。

放学铃声响起时,陆屿几乎是立刻就站了起来。他没收拾课本,也没和任何人说话,抓起桌角的书包就往外走,动作快得像一阵风,仿佛身后有什么东西在追他。

苏晓下意识跟了上去。她想看看陆屿住在哪里,也想确认一下,书里写的“他家住在老旧的拆迁巷子里”是不是真的。

出了校门,陆屿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巷子两旁的房子都很旧,墙皮斑驳,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在半空。偶尔有住户开门,能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和酒瓶摔碎的声音——和书里描写的一模一样。

苏晓站在巷子口,看着陆屿的背影消失在巷子深处,心里堵得慌。这就是陆屿的生活环境,压抑、窒息,看不到一点光。

她转身往自己的“住处”走——根据学生证上的地址,她住在巷子附近的一栋老居民楼里,暂时借住在母亲远房亲戚家。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张书桌,书桌上放着一个老旧的手机,是这个身体原主人的。

苏晓坐在书桌前,拿出纸笔,想把原书里的剧情节点都写下来——比如陆屿什么时候会被家暴,什么时候会被诬陷作弊,什么时候会去天台……可她刚写下“6月7日高考”,笔尖就顿住了。

她想不起来林浩明天具体是在什么时间“发现”班费丢了的。

书里明明写得很清楚,是早自习的第二十分钟,林浩假装翻书包找东西,然后大喊“钱丢了”。可现在,她怎么也记不清那个具体的时间点了,脑子里像蒙了一层雾,只剩下“早自习”这个模糊的概念。

苏晓用力揉了揉太阳穴,试图回忆更多细节,可越想,头越疼。就在这时,桌上的老旧手机突然亮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条奇怪的消息——不是短信,也不是微信,更像是一串乱码,只隐约能看清开头的几个字:

“不要试图……”

后面的内容瞬间消失,手机屏幕恢复了漆黑。

苏晓盯着手机,心脏猛地一沉。

她想起穿书前看过的那些小说——很多穿书者都会遇到“剧情修正力”,一旦试图改变原剧情,就会受到警告,甚至被强制“抹杀”。刚才的头痛,还有这条模糊的消息,是不是就是这个世界的“警告”?

窗外的天渐渐黑了,巷子里传来谁家炒菜的香味,还有孩子的嬉笑声。苏晓握紧了手里的笔,看着纸上“陆屿”两个字,眼神慢慢变得坚定。

不管有没有警告,不管能不能改变剧情,她都不能看着陆屿重蹈覆辙。

明天,她一定要盯住林浩,一定要保住那袋班费,一定要让陆屿避开这第一个悲剧的节点。

哪怕,要和看不见的“剧情修正力”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