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边军儒将:醉卧沙场,一策定天下 > 第18章 诗词传,帝王谋深
换源:


       一夜激情,俩人早起又温存几场。

“别乱摸,手老实点”

上官云清红着脸拍掉秦武的手,然后帮秦武穿衣。

“嘻嘻,谁让娘子如此美艳,怕是修炼有成的老和尚看了也得找老鸨泄泄火。”

“你敢拿我和老鸨子比?”

上官云清捏着秦武的耳朵往上提,秦武连连求饶。

“娘子放手,错了错了”

俩人嬉闹时,距辽东府两百余里的北平城中。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如同夜啼般尖锐的拉长音响彻在堂皇大殿中。

这里是大顺朝权力的中枢,也是大顺朝最繁华的城市—北平城!

而在这里站着的官员,最次也是从五品的官员。

(辽东府府尹许定远为正四品)

众人之上的龙椅中,坐着一位年轻俊美,但眼神阴暗深沉的男子——

明武帝李继渊。

接着,各部官员开始上奏,都是某地雪灾,冻死百姓无数。

又或是某地军户,农户造反,但被当地府衙镇压,向朝廷求赏。

李继渊百无聊赖的看着下面开始舌战群儒的户部官员。

自他登基至今,已经十三年了。

明武一年时,他面对此间场景手足无措,看着各地递上来的奏折,感觉天都塌了。

今天山东府一村造反,杀了当地县令上山。

每天福建府海盗倭寇连连侵扰,民不聊生。

后天广州府苗民土司降而复反,当地府兵连连战败,退缩府城。

仿佛大顺朝的崩塌就在明天,他将要成为亡国之君。

就这样,惶恐伴随着明武帝度过了一日又一日,一年复一年。

某一刻,他突然意识到。

只要朝堂上这些家伙不造反,那这李姓大顺朝的天,就翻不了!

但李继渊很年轻,很有野心,也很有行动力。

明武七年,铸中兴剑,誓要光复大顺荣光。

冬,提拔宫廷内卫长许定远为北平城守备,统领京城五万御林军。

明武八年春,开恩科,提拔十余位“寒门”出身才子入六部。

可是他忘了,真正的寒门,根本不可能读的起书。

同时令户部减税,灾变地区皆免税,提高商税,漕运税等。

明武八年冬,许定远被调离京城,前往辽东府任府尹兼辽东府一应军事。

与此同时,由礼部尚书牵头,其他五部尚书附和,取消了提高商税的政策。

哪怕今年的税收比往年多了整整七成。

明武帝不允,同年末,太子李建业失足落水,不治而亡。

明武九年,第一次早朝中。

神色颓废的明武帝看着龙椅下低着头,由他亲手提点的恩科状元,“辅国之才”张成栋。

“陛下,提高商税乃与民争利,施行至今未满一年,各地民怨四起”

“请陛下收回成令,否则江山社稷将毁于一旦啊”

“大胆!张成栋,你莫非是要逼宫不成!!”

一旁的太监总管苟多福呵声道。

明武帝压了压手。斜靠龙椅看着下面的张成栋。

“你的意思是,朕提高个商税,这大顺朝就要变天了不成?”

张成栋低着头默不作声,明武帝气极反笑。

“好,好,好!!”

“朕的京城守备被你们赶去了辽东府,门生被你们收买倒戈”

“这龙椅要不让你张成栋来做?还是你们中的谁来做???”

“微臣不敢!”

张成栋连忙跪下,其他六部官员,武官们纷纷应和。

“不敢,好一个不敢,你等还有不敢的事!!”

明武帝将桌上的玉器扔向张成栋,一下给他打倒在地,额头出血。

但他仍一声不吭,重新爬起跪在地上。

明武帝惨然一笑,颓废的坐下。

“准了,朕准了,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挥了挥手,明武帝丢下众臣离开。

此后,当今明武帝贪图美色,不理朝政,昏庸无道的消息传到了各地。

散朝后,明武帝李继渊看着书桌前堆起的奏折,随手抽出了一本,翻开斜眼看着。

“辽东府长史?赵洁...”

翻开奏折,开篇又是些狗屁倒灶的吹捧词,他直接略过,看向奏折中格式不同的俩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好一个荡气回肠的诗句!

“这赵洁居然有如此文采??”

李继渊眼神一闪,然后接着往下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李继渊倒吸一口冷气,重新阅读起这篇奏折。

看完奏折,他又惊又喜。

惊的是边关居然能出现如此有才学之人。

喜的是此人居然只是一个普通军户,没有任何世家背景!

他的心中瞬间就起了将秦武收入囊中的打算。

明武八年至今五年,朝堂众臣大多都将他当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但他其实一直在暗中布局,借着培养太监的名义收拢孤儿。

在宫中设立密探飞鱼卫,再以巡查名义布局各府。

时至今日,广州府,福建府,杭州府以及应天府四府,都已经收入麾下。

辽东府府尹许定远原本就是他提拔的,就更不用多说。

表面圣旨出不了京城的大顺天子,实际已经掌控了大顺一十三府当中的五府。

其他八府名义上也是他家的。

看完奏折,李继渊对秦武此人有了极大的兴趣。

在他看来,能写出这种诗的多半是有风骨之人。

绝不会如同张成栋那般,满口忠君爱国,干的却都是些乱臣贼子的勾当。

“此等有才之人,自是要收入麾下的,但该如何........”

李继渊眼神幽幽,如今辽东战事未起,也派不出飞鱼卫...

每年辽东战起,李继渊就会借此派“太监”慰问各地。

也是为了借此机会安抚犒劳已经收入麾下的众臣。

谁能想到,堂堂一位皇帝,连派出一位太监都要看他人脸色?

“父皇父皇,晴儿做了热乎乎的莲子羹,你快尝尝吧”

李丽晴一路小跑闯进御书房,将莲子羹放在了书桌上。

“父皇,你不要再看了,来尝尝晴儿做的怎么样”

李丽晴满脸期待的看着李继渊,等待着他的回复。

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李继渊有些恍惚。

一晃这么多年,晴儿如今都16岁了,他也已经快三十岁。

自从长子李建业暴毙宫中,他就不敢对子嗣抱有明显的好感。

但对这个唯一的女儿,他还是疼爱有加。

“要不,将晴儿下嫁给秦武?”

这个想法只是在李继渊脑海中闪过一瞬就消失了。

就凭秦武,他还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