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目色沉沉。
环顾一圈,望着孙儿们期盼的眼神,最终忍不住叹了口气做出决定。
“好!家里每人都穿新衣服!”
新衣服自然不是买成衣,而是扯几块布,回家自己做。
三个儿媳妇都是巧手,不担心做不出一套衣服。
孙儿们听到有新衣服穿,个个欢呼雀跃,甚至还有人忍不住抱起姜绵亲了一口。
姜川云见状,连忙将闺女抢了过来,生怕再被侄子们抢过去。
“行了,你们这些小辈先出去吧,今日的事不要对外说。”
姜老太太挥挥手,让小辈们先出去,余光瞥见小五时,轻咳一声:“小五留下。”
姜泠舟还以为自己安然无恙,正躲在哥哥身后,打算悄悄出去。
谁知却被祖母瞧见了,他只好嘿嘿一笑,快速来到祖母面前。
他蹲下身子,一脸讨好,给祖母捏肩捶腿,一副乖巧模样。
“祖母,小五知错了!不该偷偷跟你们上山,下次我一定跟绵绵一样,死缠烂打让你带上我!这次要不是我跟着,只怕绵绵妹妹还没这么容易找到!”
姜泠舟说到最后,声音渐渐弱了下来,但还是被姜川柏听见。
姜川柏寒着脸,走上前,一巴掌拍在姜泠舟后脑袋上,语气严肃:“像什么样子!老实点!”
姜泠舟缩了缩脖子,不敢继续开口了。
姜老太太见状,拦住了继续抬手要打人的姜川柏,苍老的脸上带着一抹庆幸。
“小五这话没错,若不是小五,只怕我们会慌了神,下次让小五他们几个换着一起上山。”
山上野兽多,危险也大。
姜家一般都是拘着孩子去山上,生怕遇到什么危险他们不知道。
但此次发生的事,让姜老太太警醒了些。
孩子一直拘着也不好,男孩子还是要多锻炼锻炼的。
“祖母,你真的太好了!爹!下次我也能跟你上山了,我要跟大哥他们说一声!”
姜泠舟说完,飞快出了堂屋,迫不及待将好消息告诉大家。
等姜泠舟一走,姜川云将房门关上,这才扭头询问:“娘,那这些人参怎么办?”
老太太说要留下两百年以上的,但小姑娘不同意,现在不知怎么办了。
姜老太太闻言,抬头望向姜绵,似是等小姑娘拿主意。
若是被外人瞧见了,只怕会笑话姜家没种,这么大的事情还让一个小姑娘拿主意!
“绵绵,这事你怎么看?祖母想听听你的意思?”
姜老太太把小姑娘抱在怀中,指着地上篮子里放着的人参,柔声问道。
“都卖辽!那个…和那个都留下来给祖母和祖父!”
小姑娘伸手指向五百年的四根人参,其他的都卖掉。
她空间里还有更好的,等长成参王后,再给两位老人好了!
现在只能委屈两人要五百年的人参。
姜老太太和姜老爷子闻言,眼睛瞬间红了。
尤其是姜老爷子,更是背过身擦了擦眼角。
事情敲定,姜家人也商量了如何卖掉这些人参。
兄弟三人打算每人都揣点几十年的小参,先去几个医馆摸清价格,再决定具体去哪个医馆将人参都出了。
他们也担心,镇上的医馆不见得都能要了这些人参。
如果镇上的卖不出去,只能去县里瞧瞧了。
一听要去镇上,姜绵呆不住了,挣扎着就想要从老太太怀中下来,想要扑上姜川云大腿。
她想让爹带她一起去。
小姑娘的心思被老太太发觉,“明日老三你带着绵绵一起去。”语气一顿,接着道:“我跟你们一起去。”
她不放心老三一个人看着孩子!
事情说定,叶氏带着姜绵去梳洗。
简单吃过晚饭,洗漱后,叶氏带着姜绵躺在拥挤的土炕上。
五口人一起挤在土炕上。
本就闷热的天气,在拥挤的房间内,更加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
也难怪姜老太太执意先修缮房屋。
家里房屋大小总有二十几间,占地面积广。
起初尚存的房间只有三间,这三年他们攒了一点,又修缮了两间。
三房才从拥挤不堪的大通铺中脱离而出。
叶氏躺在炕上,一边给闺女扇风,一边瞧瞧两个儿子是不是睡着了。
确定两个小家伙睡着后,用手肘碰了碰自家男人,压低声音:“明天去镇上我也跟着去!”
不等男人开口,她继续开口堵住男人的嘴,“家里的线不多了,我想买点线。再者卖了东西后,正好趁机买几块布。”
“眼看小八七岁了,启蒙是有些晚了,但我还想让孩子去读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也是叶氏的希望。
姜川云沉默片刻,就在叶氏以为他会拒绝时,男人低沉嗓音响起:“行!就依你说的,松砚确实该进学堂了。”
大越国孩子启蒙会在四五岁时,专门找个老师,简单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等七岁时入学堂。
学堂都会有入学测验,达标者直接入学,若是不达标,要么学好基础再去,要么就是多花点钱。
以姜家的条件来说,多花钱有些难。
姜川云想了想,便想让大哥家的老大姜临舟给弟弟们启蒙。
姜临舟年仅十八,不仅样貌好,就连才学也是不一般,在灾荒前,已经成了秀才老爷。
本打算参加科举,却因大旱而取消科举。
他不想让侄子姜临舟十年寒窗苦读白白浪费,倒不如温故而知新,同时等待恢复科举。
两口子又说了一会悄悄话,没多久便在一声声虫鸣声中睡过去。
翌日。
天还未亮,叶氏爬起来给全家做早饭,同时起来的还有姜老太太和柳氏林氏。
对于做饭,姜家几个女眷们分工明确,大嫂柳氏负责清洗,二嫂林氏负责烧火,叶氏则是负责掌勺。
至于姜老太太,是睡不着,纯纯过来打下手。
柳氏照常早开大门,将门口躺着的野鸡和野兔提进来,今日的野兔还活着,时不时蹬下腿。
这模样还怪吓人的。
野鸡野兔身上尚存余温,显然也是刚送来不久。
老太太瞧着野鸡野兔,觉得嘴里全是肉味,索性让叶氏做点清淡的,这些则是拿到镇上换些粮食。
野味也不能经常吃,否则容易烧心。
婆媳俩正盘算着做些什么时,忽地一道异响从门外传来,紧接着响起砰砰声和杂乱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