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不婚姐姐,上司追婚 > 第35章 鱼和渔
换源:


       晚上回到家,余夏看着应婉婷给的一叠递推数列题型资料,心里却提不起多少投入的兴趣。

他站在宠物蛇思思的冬眠箱旁边,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笔,眉头微微拧起。

一股强烈的矛盾感涌上心头。

他感激她的帮助和付出,也承认她的方案确实高效精准。但另一方面,他清晰地感觉到,如果继续沿着她设定的路径走下去,他很快就会丧失刚刚尝到的那点“自主探索”的甜头。

尝到自由滋味的鸟儿不会渴望重新回到牢笼。

被精密“规划”和“期待”所包裹的窒息感隐隐约约地缠绕上来,这是余夏头一回产生这种感觉。

答应应婉婷今天一定完成?那就意味着他要搁置自己原本的计划,再次优先处理她的“任务”。

拒绝她?又该怎么说?说“我觉得你的方法虽然好,但限制了我在学习上的自主性”?这听起来太不识好歹,肯定会让她失望甚至生气。

他拿出手机,拨通语音,那边传来江静知剧烈的喘息声:“江老师!你怎么了?”

江静知回头看了一眼,在自己身后,宿管阿姨嘟囔着抱怨她的晚归,关上了楼门。

江静知上气不接下气的回答:“没……没事。在骆老师那里做实验……误了时间……百米速度……冲回来的,还好赶上了门禁……没事了!你说吧……遇到难题了?”

余夏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把白天和应婉婷的对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江老师,我就是觉得别扭。”他最后总结道,带着困惑和求助,“我知道她是好心,而且这段时间,她的方法确实也有效。但我现在更想试试自己‘捕鱼’的感觉。可她话都说到那份上了,我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好像我多不识抬举似的。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电话里传来上楼的脚步声,然后,江静知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了然和一丝笑意:“所以,你这是……在向我炫耀甜蜜的负担吗?”

余夏心里因对方“体贴”而升起的愧疚感依然清晰:“一点儿也不甜蜜,是苦恼的负担。我感觉应婉婷给的,是包装精美的‘鱼’。甚至是一条已经剔好了刺、规定了吃法的鱼。”

江静知秒懂,虽然应婉婷说的是“一起探讨”、“碰撞出更优解”,但仔细一品,确实还是条“鱼”:

任务是她布置的——昨天我们讨论的;

方向是她定的——递推数列题型;

结果要——给她看看;

最终成果要——由她来优化。

这确实和他正在实践的、江静知所说的“渔”,不是一回事。

他的“渔”,是主动去探索知识网络的构造,去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去构建自己的解题策略和错题分析体系。这个过程或许会走点弯路,但每一步的发现和修正都是他自己的,那种掌控感是单纯接受别人规划好的“高效路径”无法比拟的。

余夏需要的是地图和指南针,而应婉婷给的,依然是规划好的、不容偏离的导航路线。

江静知了然道:“所以你现在不知所措。理智上知道可能什么对自己更好,情感上却难以拒绝对方的好意,更害怕去面对你们俩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和负面评价。”

“哎,应婉婷也是好意,但我总觉得……怪怪的,像被程序预设了一样。”余夏嘀咕着。

江静知思忖片刻道:“余夏,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不是一道做不做的选择题。你完全可以二者兼顾的。”

“你有什么好主意?”余夏来了兴致。

江静知接着说:“递推数列这些题虽然是应婉婷给你做的,但递推数列确实也是高考的考点呀,你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捕鱼’的思路去整理,甚至还可以往里面加入新的反馈题,然后与应婉婷交流你的思路,看看她的解题思路堵点在哪里,没准对她也是很好的启发呢?”

余夏眼睛一亮:“是这个道理。那我今晚可能做不完,明天还是要失约。”

江静知:“我想你明天好好说一说你的想法,应婉婷应该能够理解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当然你的感受也很重要。你是感到被支持,还是感到被推着走?是感到欢喜,还是感到压抑?你得自己分辨清楚。好感这东西,没那么快消失,但也不能因为它存在,就忽略了自己真实的不舒服。”

“嗯!我知道了!”余夏不再纠结,高兴的回答:“谢谢你,江老师!我这就去干活了!”

第二天,应婉婷看着余夏摆出的半成品,又听了他没完成任务的解释,不可置信的问道:“你是说,你最近成绩的进步,是因为你的家教给你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

余夏点头确认:“是的是的!”

“你自己边教边学?捕鱼?”应婉婷翻了翻桌上那几页纸。

“这是比喻。”

“我知道。可是这种探索性的试错,成本是不是高了点?高三的时间多宝贵啊!你怎么能如此冒险?”应婉婷露出难以理解的惊讶。

“懂得分析命题意图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余夏信心十足。

应婉婷摇摇头:“高考是看即时分数的战场。我更相信经过验证的、高效率的标准化路径。依我看从历年数据筛选出来的最优复习方案更靠谱。按计划执行,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余夏试图说服她:“你说的标准化路径固然高效,可能适合大多数人,大多数题型,但可能不适合新题型。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理解出题和阅卷的规则,而不仅仅是执行解题指令。通过自己去“解码”,在过程中带来思维能力的提升。”

应婉婷嘴角弧度不变,语气却冷了一分:“我只是担心,有些‘方法’听起来美好,但万一高三最后的关键时刻稳定性不够,反而不如踏踏实实跟着成熟的体系走。”

余夏迎上她的目光,语气温和却坚定:“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比遵循任何“完美”的模板都重要。”

应婉婷淡淡一笑:“但愿如此。我只是不希望因为一些……嗯……新颖但未经充分验证的想法,绕了远路。毕竟,我们的目标,都不允许有闪失,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