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戴森纪元 > 第十二章启程下
换源:


       两个人排着队,随着人流步入那延伸向飞船舱门的黑色廊桥。他们所在的六楼,位于这庞大脚手架系统的较高处。行走在略显晃动的网格状通道上,若不畏惧脚下那网格间隙透出的、令人眩晕的深邃虚空,抬头望去,便能看见一幅奇景:一堵通天彻地的巨墙--发射井的内壁与楼兰市层层叠叠的建筑群相互依偎,构成钢铁与文明的垂直画卷。漆黑的井壁上,每隔一段距离便镶嵌着一盏不断闪烁的红色警示灯,从这高处远远望去,它们像是悬于黑暗中的一只只孤独的红灯笼,在弥漫的稀薄水汽和光线折射中微微摇曳,散发着一种冷静而威严而恐怖的气息。

他们所走的这条廊桥两侧,除了坚固的金属骨架和防护网,几乎看不到任何实体遮蔽,视野所及之处大多被深邃的黑暗填充。黑暗中又隐约可见远处其他廊桥的模糊轮廓和更下方发射井底部难以辨认的微弱光点,但整体给人一种除了脚下这条被照明灯标记出的、通向飞船舱门的明亮路径外,四周皆是未知深渊的感觉。没有人在此刻东张西望或大声交谈,所有人都只是微低着头,遵循着引导灯的指示,安静地跟随着前一个人的脚步,走向那唯一的光明出口——飞船舱门。

“哇~,这里是奈何桥么?”不凡打趣道。

“去你的,赶紧走,别挡着后面的人。”荣昌推搡着不凡让其加紧步伐。

两人跟随着人群踏入船舱,内部的景象豁然开朗,却又与想象中有所不同。舱内的空间并非特别宽敞,大约几十平方米的样子,呈现出一种高效的紧凑感。没有人对此流露出惊讶或评论,仿佛这艘远航飞船的客舱本就该是这般模样,一切以功能性和安全为优先。船舱的四周,靠近圆弧形内壁的位置,整齐地排列着二十多个高大异常的座椅——与其说是座椅,不如说是一个个竖立着的、充满科技感的银色蛋形舱体。每个“蛋壳”都紧闭着,侧面附有简洁的爬梯,显然,所有乘客都需要攀爬上去才能进入其中。这就是所谓的“沉浸式太空舱”,专为抵御飞船在加速阶段产生的恐怖过载而设计,名字贴切而直白。

在每一层船舱的中央,矗立着一个异常粗壮、贯穿上下、闪烁着各种状态指示灯和接口的金属柱体——飞船中心传送轴。它不仅是整艘飞船的结构脊梁,承担着主要的力量传导与支撑,也是连接各层船舱、输送能源和数据的关键核心,如同这钢铁巨兽跳动的心脏和中枢神经。

船舱内的主照明灯光异常明亮甚至有些刺眼,或许是出于发射前严格检查的需要,这使得周围用于引导的显示屏和全息投影的光芒都显得有些黯淡,乘客们需要稍微眯起眼或者凑近些才能看清上面滚动的指示信息。荣昌和不凡按照座位编号找到了各自的太空舱,手脚并用地攀上爬梯,依照舱内简洁的语音和图示指引,缓缓关闭了厚重的舱门。

“一会见~”不凡打着招呼关上了舱门。

随着舱门“嗡”地一声密闭锁死,世界仿佛瞬间被隔绝开来。舱内的空间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本略显局促的坐姿被一种巧妙的结构调整缓缓放平,变成了更舒适的半躺卧姿态。几乎同时,一种微凉而柔软、质感如同流水般的物质——半流体电导液——从舱壁四周悄无声息地涌出,温柔而紧密地包裹住他们的身体。奇妙的是,在液体与身体接触的瞬间,一层极薄却坚韧、触感类似高级皮质的智能薄膜立刻形成,将电导液完美地隔离在衣物和皮肤之外,只留下那种被稳稳承托、无比安心的包裹感。

在这个私密而舒适的蛋形空间里,听着循环系统极轻微的嗡鸣,感受着身体被全方位支撑的放松,在等待其他楼层乘客登船的短暂时间里,大多数人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昏昏欲睡的感觉。这种被精心设计的保护性包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安全感。面前的舱门内侧实际上是一面透明的显示屏,此刻正清晰地显示着飞船起飞的倒计时。

当倒计时的数字骤然变成刺目的红色时,即便隔着舱体和飞船外壳,似乎也能隐约感受到外界的变化。发射井口开始迸发出道道狰狞扭曲、如同闪电般的蓝白色空气电子流,发出低沉的噼啪声。这些电子流的速度和强度肉眼可见地急剧增加,闪电越来越亮,越来越长,如同狂暴的能量巨蟒在井口挣扎窜动,直至达到某种极限!

“滴——发射井磁力通道准备完毕。”

“滴——飞船预点火完毕。”

“滴——4号发射井准备发射。”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每个人舱内响起。

霎时间,飞船周围那圈原本幽蓝的引导光环瞬间转变为炽烈的红色!几乎在同一瞬间,一股无法形容的巨力从背后猛地袭来!根本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起飞”,更像是一只无形的宇宙巨脚,狠狠地踹在飞船底部,将它瞬间“踢”出了深邃的发射井!仅仅一眨眼的功夫,飞船便已狂暴地冲至发射井塔顶之外!

飞船沿着那条由狂暴电子流开辟出的短暂通道,继续以恐怖的速度向上猛冲。飞离发射井顶端大约一千五百米的高度时,主推进器终于全面启动,喷吐出磅礴炽热的等离子射流,巨大的推力再次狠狠将乘客按进保护液深处。与此同时,飞船开始与稠密的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声浪即便隔音效果极佳的舱体也无法完全隔绝,那是一种持续不断、令人心悸的沉闷轰鸣。飞船本身开始产生剧烈的震颤,仿佛正在承受着无形的、要将它撕裂的巨力。

飞船内部的荣昌和不凡,在各自的太空舱内同样承受着极大的考验。虽然舱体高效地过滤了绝大部分剧烈震动,但那持续不断的恐怖加速度,却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物理压力作用在他们身上。仿佛有千斤巨石死死压在前胸,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眼球似乎要被按进颅骨,全身的血液都沉重得快要凝固。若非太空舱内的半流体电导液通过均匀传递压力,奇迹般地保护着他们的身体,在这般骇人的过载下,血肉之躯恐怕早已被压垮。不凡甚至有一瞬间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要窒息过去,意识都有些模糊。

不知过了多久,那可怕的压力终于开始缓缓减轻。随着飞船速度趋于稳定并成功冲出大气层,主推进器的轰鸣声陡然降低了一个量级。不凡感觉自己的身体在电导液中微微浮起,那股要命的重压迅速消退。他盯着眼前透明屏幕上显示的“已进入近地轨道”字样和不断跳动的、前往空间站的倒计时,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刚才一直处于窒息边缘。

“感觉自己刚刚差点死掉了……”他心有余悸地自言自语,声音在私密的舱室内微微发颤,“好在是熬过去了。”

飞船优雅地调整姿态,依靠惯性滑行和细微的姿态调整推进器,仅用了短短几分钟,便抵达了漫长旅途的第一站——华夏十一号空间站。空间站的泊船港早已准备就绪,一道柔和而明亮的拟牵引光束精准地笼罩了飞船。这光束虽是牵引光束的低配版,主要提供路径引导的全息投影和微弱的磁力校准信号,却足以清晰地标出安全的对接路径。飞船的智能导航系统依循着光束的指引,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自己的速度和角度,缓缓地向空间站的接引舱口靠拢。

当飞船平稳地进入接引舱,依靠在空间站的对接臂上完全停稳后,庞大的机械化流程立刻展开。空间站伸出数条巨大的机械臂,开始高效地为飞船进行货物舱的模块化组装更换,以及为主推进器加注深空航行所需的高能燃料。不凡和荣昌之前托运的所有物资,以及木卫三基地需要的各种设备、储能模块,都早已通过太空电梯提前运送至空间站,此刻正被有条不紊地通过专用通道输送进飞船的货舱。

他们各自在太空舱的主屏幕上看到了“货物交接进行中”的状态回馈信息。屏幕一侧清晰地显示着“已抵达:华夏十一号空间站”以及下一次启程的精确倒计时。看着屏幕外那庞大、复杂、充满工业美感的太空站结构,以及更远处深邃的星空和弧线优美的地球,两人心中都不由得升起一丝遗憾——若时间允许,真想踏上这太空之城,亲身体验一下失重下的生活。

这个空间站规模极其宏大,本身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太空小城市,拥有生活区、工作舱、商业模块,甚至还有为勇敢游客准备的太空喷气背包体验和令人心跳骤停的“太空蹦极”(系着安全绳跃向地球的体验)。每年都有无数探险爱好者慕名而来,在这片寂静的虚空中寻找极致的兴奋与刺激。

然而,他们的旅程紧凑。飞船的装配和燃料加注效率极高,不过短短二十分钟,所有准备工作均已显示完成。

舱内的屏幕再次切换,显示出新的航路图和倒计时。

飞船微微一震,对接臂缓缓收回,拟牵引光束再次亮起,指引着新的方向。

下一次启程的时刻,到了。这一次,目标将是更加遥远的木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