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同学十七岁正式进入大学,跟现在的大一新生同样的年纪,只不过他的高考题目和现在的有些区别,他的高考题目只有一个:谋生。
他顺利的通过了高考,考试成绩不错,上了重点(旱灾蝗灾的重点地区),学校名称:淮西社会大学。
该大学有四门必修课,第一门:乞丐的自我修养;第二门:成功要饭的实际操作;第三门:军事地理学的初级理论;第四门:宗教意识形态概论。
大学新生朱重八智商极高,悟性极强,学习态度极其端正,极其刻苦;什么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都难以形容他学习的刻苦程度,大学四年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是通过他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朱重八同学无疑是这所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他积累的知识和养成的品格足以能帮助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
他的大学生活没有花前月下的爱情故事,没有固定讲师的专门授课,没有固定的食堂和寝室,大学四年他除了努力就是努力,因为他的目标很明确,必须活下去。
只要木鱼敲得响,馒头稀饭少不了。刚进入要饭行业的朱重八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同行的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别的叫化子都是断个腿或折个手地趴在街上磕头作揖的要(有点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狠劲),识字的就用木炭写几行字在面前,不识字的就学几句吉利的话吆喝。
朱重八每到一户人家都诓骗别人说自己是五台山、普陀寺、峨眉山金顶下来的和尚(无关品行好坏,与偷书不算盗一个道理),理由都是翻修寺庙和更换佛身,人们一听是大寺庙里来的和尚,定然假不了,为求个心安理得都会挤出点善钱给他。这样他的收入就比一般的叫化子高得多。
当别的叫花看见朱重八的日子过得都比大家好时,叫花们都会屁颠屁颠的跟着问“大哥,你是怎么做到的?”
朱重八的回答简单又干练“用心。”
不错,干一行爱一行,任何一项工作不用心是干不好的。
虽然很多同行完全没听懂他说的是啥,但大伙都知道这小子有要饭的真本事,都愿意跟着他干。一帮人在一起同时干一件事,这就成了帮派。混混在一起那叫黑帮,花子在一起就叫丐帮。丐帮里的江湖人物出来都是泰斗级别的,洪七公、乔大爷、苏乞儿,那会并不流行武侠小说,朱重八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就相信一点,任何事情只要把握住它的规律总有一把钥匙能打开。
就这样一群花子在朱重八的安排下在各个小区域开始工作,乞讨任务实行区域责任包干制,定期缴纳帮费,所谓帮费就是保护费,你在要饭的过程中收到了欺负,帮里的兄弟一定会为你出头。
乞丐还收保护费,听着有些奇怪。要饭也要分区域,你如果不小心走错了圈子,圈里的人绝不会轻饶你的,要饭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乞丐与叫花之间相互斗殴。那为啥官府不管呢,社会治安问题应该是历朝历代的官府最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啊。当时的元朝当局已经开始乱了,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小事,几个叫花打架,在他们眼里就好比街上的几条狗在挣食的过程互相撕咬一样。
在乞讨互殴的过程中,朱重八带领的队伍战绩有胜有败,打赢了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扩大自己乞讨的地盘,打输了就带着队伍换一个地方继续乞讨,正所谓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在经多处辗转之后,朱重八接触到了当时社会上一种很流行的教会组织,人称“明教”,听说这种教会组织能带着大伙过上幸福生活。带着好奇的心理,朱重八开始关注明教。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朱重八决定去弃丐从教。他果断的遣散了小有规模的花子队伍,走的时候,大伙抹泪的抹泪,擤鼻的擤鼻,反正就是说:“你走了我们咋办啊!你要不还是别走了,还是继续带领我们大伙当叫花吧,以后的剩菜剩饭咱还接着吃。”
朱重八说:“各位叔叔阿姨,求你们放过我吧,我真的是再也不想要饭回去了,实在太累了。我走了你们跟着跛豪混,他能继续带领大家要饭,以后大伙要继续搞好团结,别为了他娘的半截肉丝打的头破血流的,不值得。好了,就此别过,以后若有缘分,我还会来找大家的。”说完转身离去。
通过一段时间的财富积累,朱重八这回存下的银两足够他在不要饭的情况下吃上半年的了,但他并没有坐着等吃半年,而是将多余的钱拿去补课(买门票听明教组织专题课)。
刚踏入社会的青年都是白纸,可塑性比较强,朱重八一开始对明教宗教意识形态的热忱度应该还是很高的,动机也是相当纯洁的,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想翻身农奴把歌唱。
学习期间,虽然从未见过江湖人称五大散人之一的彭和尚,但彭和尚的传奇事迹深深的打动着涉世未深的朱重八,那时的彭和尚的影响力堪比铜锣湾的扛把子陈浩南,是诸多古惑仔心中的偶像,朱重八与他当时的偶像神交已久,这就是所谓的品牌的力量。
由于明教和弥勒教是由佛教衍生而来,佛教知识又博大精深,一般要学懂弄通的人,要么是书呆子,要么就是准备成为书呆子,很显然咱们的朱大哥并不是学术型的人才,学习有时候让他头疼欲裂。没办法学费都交了,不上不亏了,总得找点存在感才能对得起自己和家人啊。
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佛是谁?谁是佛?我是谁?一系列问题搞得头都快炸了。诶,管他的,爱谁谁!弄不懂就不弄了,朱重八的一贯作风就是“活人一定不能让尿给憋死。”最后朱重八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了人和佛的课题。人从五湖四海来,终究都会到我的麾下去,佛就是我,我就是佛,任何人也拯救不了我,我却能拯救所有人。
课程的意外收获,与孔子的学生问“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性格的学生所需的“仁”是不一样的。
这过程朱重八学会了如何把人们召集在一块,如何激发人们内心的积极性,如何调遣队伍,如何在演讲时抓住大伙的内心,如何在说话时具备感染力,如何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这些课程之外的本事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在大学当过学生会主席的同学应该都会有同感。
学生会主席一般都是很好的活动家,喜欢活动的人就喜欢四处游荡,经过的地方哪儿有个坑哪儿有个坎都门清,有沟有坎就有危险,走夜路的时候就容易受伤。学生会主席是知道的,所以在很多人都跌倒在同一个坑里的时候,他很巧妙的避开了,别人就会对他刮目相看。这样学生会主席就会顺利成章的成为走夜路的领头人。
具有领导能力的人都具备这种先期的情报意识,识别地理山川就是这种意识的其中一项,一般具备这项能力的人通常被大家称之为军事天才,就是天生会看地图会打仗的人。会看地图的人能很好的利用山川河流作为战争的屏障,也能从大自然规律中悟出很多的战争道理来,比如“水无常势,兵无常形,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打仗的时候能做到草木皆兵,能把吹风下雨、花草树木、星辰大海与军队融为一体并运用得游刃有余的可以称之为神级人物了,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先生就有这样的本事。
这些精髓朱重八在游历淮西和豫东地区的时候都学习得很好,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鬼使神差的去领悟这些东西,也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学来有何用处,反正他就学到了。这种被学习的意识会成为潜意识,将会深深的刻在他的骨子里,有朝一日会用在改用的地方,科学解释——条件反射。
但对于当时前途未卜的他,就连人生目标都还没找到,毕业即失业,看来就业难的问题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存在。暂时找不到工作就先回家猫着吧,毕竟家才是心灵的港湾,朱重八带着迷茫又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黄觉寺,下一步他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