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三年四月(1363年)陈友谅率大军60万进攻洪都,城里的守将除了朱文正还有邓愈和赵德胜,都是不世出的名将。
洪都城里有多少守军?2万。
2万对60万,小学生都能算清楚的题目,比例30:1。也就是说你一个人对付三十个人,或者是三十个人围着你一个人揍。除非是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不然一般人要想一个人打三几十个人基本属于扯淡。
在陈友谅眼里,拿下洪都就是分分钟的事儿。60万对你2万,别说是打,吓都得把你吓死。再加上朱文正这么个花花公子,这不是探囊取物!
但老天爷专跟陈友谅开玩笑,而且这玩笑是越开越大。
陈友谅先是进攻的是抚州门,尽管此门是名将邓愈镇守,但陈友谅根本没把邓愈放在眼里,在他眼里谁镇守都一样,对他而言不过是大门旁边放了条狗而已。
因为陈友谅从小到大的性格就是“志骄”。对于一个自负(心理学上的专业用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来说,谁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当一个人的性格有缺陷的时候,不以为然的同时又自我感觉良好,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你致命的弱点。
进攻的前三天,陈友谅的军队并没有讨到一丝一毫的便宜,城里的士兵用石头和木头从上往下伺候,汉军的死伤极为惨重,尸体在城墙边都堆成了小山。
陈友谅见状也是窝了一肚子火,随即下了死命令“必须拿下抚州门,不然军法从事”。士兵们很是无奈,前面怎么也进不去,后面又拿着皮鞭在往死里抽,最后没办法,城外的士兵只能用手中的大刀猛砍城墙,城里的士兵见了都以为这些人疯了。
也不知是汉军的兵器质量好,还是洪都城的城墙质量太差,这么一砍,抚州门的城墙居然被砍出了诺大一个缺口。
城外的士兵踩着死人堆往城里挤,城里的士兵见状,随即用火枪、弓箭和长矛应对,火枪打的都是散弹,杀伤力极强,一枪开出去,敌人死伤一大片。弓箭射完,接着长矛就顺着城墙从里往外戳。
由于火枪填装弹药麻烦,很难形成连续式的进攻,一时间只能依靠弓箭长矛对敌,外面的敌人估计也是杀红了眼,顺手就接过城里戳过来的长矛。照此下去,城门非被攻破不可,这时城里的士兵急中生智,用矛头在火中加热之后再往外刺,这次的效果好多了,一阵惨叫声过后,没人再敢阻碍长矛队的进攻了。
战斗还在继续,城墙破了得想办法补啊!不然晚上打盹儿的时候,敌人悄悄溜进来都不知道。
就这样洪都之战一开始就在一边打仗一边砌砖中拉开序幕,场面相当混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工地上发生了械斗。
人的牛皮吹得有多大,最终就会有多打脸。
抚州门打了一个星期都没找到一个破绽。
陈友谅这时也顾不得面子了,他怒气冲冲的跟部下说道:“别再跟他们客气了,没时间了,出绝招!”
命令大军朝其他城门进攻,洪都城一共八个门。但攻打其他城门的效果和抚州门是一样的,毫无违和感!
陈友谅错误的估计了朱文正的实力,攻打洪都的一个多月里一直“啪啪”打脸!没有占到一丝便宜。
陈友谅的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洪都城里的人也不怎么好过,打仗一直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营生,对参赛队员的精神和肉体的承载能力都极为考验,被围在城里的人的精神随时都是高度紧张着的,毕竟被动应战确实很让人崩溃。
这是真正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朱元璋这时在干嘛?为何不趁此机会来个前后夹击?难道洪战役这么大的事儿他不知道?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他也是分身乏术。此时的他刚解完安丰之围,结果不尽如人意,部队主力又派去攻打庐州了。最主要的一点是朱文正并未向朱元璋求援。
主将没收到求援的报告,自然认为你是可以支撑的。
洪都被围攻一个多月之后,朱文正的军事直觉告诉他,此时再不向应天求援就没机会了。
朱文正便秘密派出一个人去往应天,此人名叫张子明,他夜行晓宿,一个月后到达应天,见到了朱元璋。
张子明是个聪敏的人,他跟朱元璋说“洪都还在坚持,城里的将士都同仇敌忾,士气不减。敌军的粮草支撑不了多久了,这是破敌的最好时机,如果大王此时出兵,定能一举灭掉陈友谅!”
老练的朱元璋当然知道张子明是在宽自己的心,也知道朱文正肯定是坚持不住了,要不也不会派人过来求援。
朱元璋叫张子明回去给朱文正带话,让朱文正再坚持一个月。我这边集结队伍马上就过来。
如果按照朱元璋的计划,等张子明回去送完信,朱元璋一个月后再出兵,这样的话两个月已经过去了,那时估计朱文正的坟上都长草了。
朱元璋知道朱文正坚持不了这么久,朱文正肯定也坚持不了这么久。
到时候陈友谅只需围而不攻,洪都也会不攻自破。
实际上在张子明回去后的几天,朱元璋便把徐达调了回来,集结所有的文臣武将朝洪都进发。
张子明在回去的路上被汉军俘获,面对陈友谅的威逼利诱,张子明答应做叛徒。
陈友谅是想利用张子明去洪都报信的时候跟城里的人说“朱元璋不管我们了,援军不会来了,与其死守不如弃城投降算了!”想以此来打破城里守军的希望,击垮他们的意志。
当陈友谅胁迫张子明来到洪都城下的时候,张子明大声向城里的将士说到“大家再坚持一下,朱大帅正率领大军过来援救我们,几天之内便能达到,胜利……”
还没等张子明说完话,陈友谅便叫人把张子明杀了,陈友谅又被骗了,而这次是被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欺骗的。他不理解自己都这么强大了,生杀大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些人还不惜生命的欺骗他。“啊………这道题实在太难了,我不会解!”
其实这只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而已,对于陈友谅,他永远理解不了。
洪都之战在朱文正和邓愈等人的率领下,以坚强的意志力抵挡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残酷地进攻,创造了名留青史的洪都奇迹,不枉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千古名句。
洪都战役历时85天,面对号称六十万大军的汉军,每一天都是何等的悲壮和惨烈!岂是我寥寥数语所能描述的?面对历史,很多华丽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过往是能穿透人心的,有时候我们需要静静地感受才能从中得到升华。
根据历史学家的评判,朱文正在明朝的开国名将中他可以排到第五位,但历史就是这样巧合,冥冥之中,命运也是如此安排。洪都战役成就了他,也印证了他。《滕王阁序》中有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也成了朱文正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