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陈友谅,朱元璋的目标开始转向张士诚。
庆功宴上朱元璋喝醉了跟大伙感叹道:鄱阳湖一战真是太险了,倘若张士诚直捣应天或是给我来个前后夹击,我们这会儿估计都到阎王爷那儿去报道了;如果陈友谅不是意外中了那箭,我们要想取的全胜也是不可能的。
《明史》记载刘基对张士诚的评价是:“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意思是说:张士诚只晓得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个地地道道的地主,格局小,不足为虑。陈友谅尽干些欺师灭祖的事儿,口碑很差,但那家伙在我们上游,一直和我们为难,应该先搞他。如果搞定了姓陈的,姓张的就容易多了。接着再北伐中原,灭掉大元政府,就可以做皇帝了。
刘基的战略分析得很到位,看人也很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士诚兄弟三人(张士德,张士信),都是靠贩卖私盐起家。所占的地盘都是中国很富庶的地方。当初元朝招安张士诚和方国珍合围红巾军的时候,张士诚就负责出粮,方国珍负责出船。是个地地道道的大财主。
张士德是个智勇双全,敢作敢为,礼贤下士的好干部,可惜不小心被朱元璋俘获给杀了。
张士信是个花天酒地,贪图享乐,宠信奸佞的浪荡公子。你们有谁听说上战场打仗带着歌妓和三陪小姐的,这位大哥就是。他出门打仗就跟旅游似的,什么好玩的都不落下,输赢对他来说那就是个屁。
张士诚前前后后投降过元朝有2次,反元的态度不是很坚决,只要有酒有肉有美女,他能不惹麻烦就不惹麻烦。这也符合他沉默寡言,不喜欢热闹的闷骚型性格。
张士诚小名叫张九四,那时候以数字为代号的人都是苦命的孩子。他先是自立诚王,建国号大周,当他干掉苗完军之后自立为吴王。
张士诚自从称王之后就意志懈怠了,贪图享乐,不问政事,把大权都交给他那个不靠谱的弟弟张士信来打理。很像后来天平天国的李自成。
他弟弟任东吴的丞相,尽用一些只有嘴上功夫,没有真本事的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姓黄,姓蔡,姓叶的三个文人骚客。民间有童谣:丞相干事业,专用黄菜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朱元璋在除掉张士诚之前先是要把他老家那个碍手碍脚的家伙先干掉,不然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的。
朱元璋秘密命令廖永忠去滁州去接小明王韩林儿,半道上在瓜州渡江,廖永忠没事就喜欢用匕首刻舟,他倒不是想求剑,纯粹就是看韩林儿不顺眼。一不小心把船底凿穿了,水一漏,淹死了。至此,宋国龙凤政权灭亡。
朱元璋憋了这么久终于可以称王了,他也称吴王。社会上把他的政权叫做西吴,张士诚的叫做东吴。
当年刘邦可以跟项羽相抗衡的时候,就把底牌露出来了。叫人写了项羽的十条罪状。然而,朱元璋给张士诚写的是二十条罪状。
并不是张士诚比项羽坏到哪里去?也不是朱元璋手下的文人墨客比刘邦的水平高到哪儿去?如果想写,一百条罪也能往上扒。只是朱元璋比刘邦更狠,心思更重,心机更黑暗。
朱元璋把陈友谅体无完肤的骂了一遍,把对手搞黑搞臭的宣传目的达到之后,开始部署进攻计划。
张士诚的老巢在平江,就是今天的苏州,浙江的湖州和杭州一带都是张士诚的地盘。
常遇春建议直接攻打平江,直接一步到位。徐达等武将附议。
文臣叶兑则建议不能攻打平江,如果直接攻打平江的话,湖州和杭州等地的军队定会拼死相救。那时平江不仅攻不下,还会腹背受敌陷入被动的局面。要想拿下张士诚,只有先拿下湖州和杭州等地,剪除张士诚的羽翼,最后才能将平江收入囊中。
朱元璋是个判断很准的人,这个特征是他一路走来能做老大的法宝。
朱元璋迅速集结二十万大军攻打湖州和杭州等地。发动总攻之前,朱元璋接到了一个一个让他大跌眼镜的消息。
朱文正叛变张士诚。
这是个能触及朱元璋内心痛处的消息。
虽然他是一个不会真正完全相信任何人的主,但朱文正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就连自己最亲的人都选择背叛他,他还能信任谁?
这让朱元璋有种内心在滴血的疼痛感。
朱文正的性格是个很高调的人,所谓艺高人胆大,能选择跟张士诚合作不用太惊讶。
接到消息的朱元璋连夜飞奔到洪都,准备清理门户。
经核实,朱文正的叛逃动机是因为官位。洪都之战,朱文正功居功至伟,可到了封赏的时候并没有他。
朱文正一开始也是假客气,觉得都是自家人,他老叔应该不会亏待他,就虚情假意的推辞了一下,本想高风亮节一番的,没成想朱元璋当真了,觉得这侄子还挺有格局的,就先把他搁一边了。
这一搁,彻底把朱文正给忘了。看来过分谦虚的结果都不会太好。
朱元璋对待背叛者是毫不留情的,一代军事新星成了朱元璋的刀下之鬼。
二十万大军很顺利的拿下了湖州和杭州,攻城之前朱元璋反复交代,进城之后不准烧房子,不准滥杀无辜,不准刨别人祖坟。这次常遇春克制住了。
攻打平江根本不需要什么战术,二十几万大军用烧火棍戳都得把城戳破。
西吴的军队看来是想故意恶心东吴一番。在城墙的外围用木头筑成高塔,居高临下。火炮、火枪、火箭、泼粪水,石头、木头、骂祖宗对城里就是一顿输出,城内的人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倍受折磨,这仗打得东吴的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尽管如此,张士诚还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支撑了八个月。彰显了之前高邮之战的英雄本色。
张士诚打防守战的能力绝不在朱文正之下。这俩人放在足球场上肯定都是门神级的人物。
张士诚被俘之后,朱元璋本想让张士诚诚服的,派了很多人去劝降都没效果,愤怒的小朱最终杀了他,还将他的尸体烧成灰烬喂了狗。想想这心理还真够变态的。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9月)张士诚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朱元璋离一统天下的目标又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