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淮右布衣逆天记 > 第四十三章 诱惑孔雀胆
换源:


       “云南,云南,又是云南!”朱元璋拍着桌子,吓得旁边的小太监一哆嗦,“这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当真以为天高皇帝远,朕就拿他没办法?”

兵部尚书赵仁达躬身道:“陛下,梁王不仅拒绝归顺,还杀了我们派去的使者,实在猖狂。”

朱元璋眯起眼睛,忽然抓起桌上的辣椒往嘴里扔了一颗,嚼得噼啪作响——这是他从民间带来的习惯,思考时总爱嚼点辣的。

“辣得好!”朱元璋忽然拍案而起,“傅友德!沐英!蓝玉!给朕进来!”

三位将军应声而入,朱元璋大手一挥:“朕给你们三十万大军,去云南给梁王送份‘麻辣烫’!”

沐英眨眨眼:“陛下,是要我们带上厨子吗?”

朱元璋笑骂:“你个憨货!朕是要你们把云南给朕煮了!”

---

大军开拔那天,南京城万人空巷。朱元璋亲自送行,往每位将军怀里塞了一包辣椒面。

“云南潮湿,多吃辣去湿气。”皇帝眨眨眼,“别忘了给梁王捎点。”

行军路上,沐英挠头问傅友德:“大将军,陛下这‘麻辣烫’到底什么意思?”

傅友德高深莫测地捋须:“沐将军,这你就不懂了。陛下这是要我们刚柔并济,既要有辣椒的火热攻势,又要像炖汤一样慢慢熬煮。”

蓝玉在一旁冷哼:“要我说,直接打过去便是,哪来这么多讲究!”

沐英却偷偷拿出小本本记下:“洪武十四年秋,陛下授辣椒面三包,喻示云南战术:一要火辣,二要持久,三要...呃,第三包被蓝将军踩碎了...”

---

云南梁王府内,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正对着一只孔雀发愁。

“大明军队都打到门口了,你们还在这里开屏?”梁王踹了一脚笼子,“能不能有点危机意识?”

谋士杨政凑上前:“王爷,硬拼不是办法。沐英部队已到白石江,咱们得用点特别的手段。”

梁王挑眉:“比如?”

杨政神秘一笑:“比如...孔雀胆。”

据说云南深山中有种孔雀,食毒草而生,胆汁奇毒无比,无色无味,三滴便可毒倒一头大象。

梁王眼睛亮了:“这可比千军万马管用!”

于是乎,一个名叫阿七的彝家少年被选中执行任务。他换上汉服,混入明军大营,手里拎着个竹筒,假装是送特色美食的。

“地道的云南菌子汤,将军尝尝?”阿七在沐英帐外吆喝。

沐英正在研究地图,头也不抬:“进来吧。”

阿七心跳如鼓,手微微发抖——竹筒有夹层,上层是鲜美菌汤,下层是孔雀胆毒液。

就在他要下手时,沐英突然问:“小伙子,哪的人啊?”

“昆...昆明。”

沐英抬头笑了:“巧了,我有个昆明老友。你们那儿见面怎么打招呼来着?”

阿七懵了。他本是山里娃,哪懂昆明城里的礼节?情急之下,他按彝族习俗行了个礼。

沐英眼神一凛,突然用彝语问:“天空是什么颜色?”

阿七下意识回答:“蓝色...”说完才意识到露馅了。

沐英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菌汤放下吧,告诉你家王爷,下次派细作记得培训到位。”

阿七连滚带爬跑了,毒汤都忘了下。

沐英摇头轻笑:“年轻人啊,还是太嫩。”转头对副将说,“不过这菌汤闻着真香,热热给我端来。”

---

次日两军白石江对峙。梁王军队占据有利地形,明军几次渡江都被击退。

傅友德愁眉不展:“强攻不是办法。”

沐英却盯着江面若有所思:“你们发现没有,每当我们佯攻,敌军就往同一个方向增援。”

蓝玉眯眼看去:“那里必定有重要通道。”

沐英忽然拍大腿:“有了!咱们今晚给梁王演场大戏!”

是夜,明军分成两拨。一拨敲锣打鼓假装全面进攻,另一拨悄悄绕到下游浅滩。

却说沐英亲自带队渡江,快到对岸时忽然脚下一滑,整个人跌进水里。

“将军!”亲兵急忙去捞。

沐英湿漉漉爬上岸,却大笑:“妙啊!这江水不过腰深!弟兄们,直接趟过去!”

原来他故意摔倒,是为了试探水深。明军顿时士气大振,纷纷涉水过江。

梁王军队正在正面应对佯攻,忽听背后杀声震天,顿时阵脚大乱。

沐英一马当先,边杀边喊:“弟兄们,打完仗我请客!云南菌子管够!”

明军欢声雷动,越战越勇。这一仗,直打得梁王军队丢盔弃甲,退守昆明城。

---

昆明城外,明军围而不攻。傅友德道:“陛下说要刚柔并济,如今刚过了,该柔了。”

于是派使者进城劝降。

梁王在王府急得团团转:“这沐英简直是猴子成精!滑不溜手!”

杨政又出主意:“王爷,这次咱们来直接的。设宴请沐英,酒里下孔雀胆!”

梁王皱眉:“他能来吗?”

杨政笑道:“沐英好奇贪玩是出了名的。就说请他品尝地道云南菜...”

果然,沐英接到请柬眼睛就亮了:“鸿门宴?有意思!我去!”

蓝玉急忙阻拦:“将军不可!明显是陷阱!”

沐英眨眨眼:“没事,我带个‘尝毒官’去。”

明代将军赴宴有个规矩:带专门尝毒的人。但沐英偏不按常理出牌,他带了个...猴子。

“这是我养的小猕,最会识别毒物。”沐英得意道,“要是酒菜有问题,它先翻跟头后跳舞。”

宴会上,梁王亲眼看着沐英带来的猴子每道菜都先尝一遍,急得直冒汗——毒就在酒里,可猴子不喝酒啊!

酒过三巡,梁王亲自敬酒:“沐将军,这杯云南特色梅子酒,您一定要尝尝。”

沐英端起酒杯,忽然道:“且慢!这么好的酒,先敬天地如何?”

说罢往地上洒了半杯。只见地面顿时泛起白沫,嗤嗤作响。

全场寂静。沐英摇头叹息:“王爷啊,您这梅子酒...劲儿也太大了吧?”

梁王面如死灰。沐英却大笑起身:“不过没关系!我沐英最好说话。这样吧,您自罚三杯,我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梁王看着那毒酒,手抖得跟筛糠似的。

沐英忽然正色道:“王爷,陛下让我带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云南本就是中国之地,何苦自相残杀?归顺大明,保你世代荣华。”

梁王长叹一声,终于放下酒杯:“容我...考虑三日。”

---

当夜,沐英营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阿七,那个下毒未遂的少年。

“将军,我愿归顺。”少年跪地,“梁王...梁王他抓了我妹妹。”

沐英扶起他:“慢慢说。”

原来梁王见明军势大,准备逃往大理,挟持了许多当地土司的亲人作人质。

沐英皱眉:“可知关押在何处?”

阿七点头:“就在王府西侧的孔雀园。”

沐英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次日,沐英派人给梁王送了一份“大礼”——整整十车辣椒面。

“听闻云南潮湿,特送此物给将士们祛湿。”沐英在信里写道,“另,听闻王爷爱养孔雀,我这儿有几只江南带来的珍品,愿与王爷共赏。”

梁王狐疑:“这沐英又耍什么花招?”

但当他看到那几只“江南孔雀”时,顿时笑出声——分明是染了色的山鸡!

然而梁王不知道的是,这些“孔雀”体内藏着沐英的精兵。当夜,月黑风高,“孔雀”们突然脱掉伪装,救出人质,打开城门。

明军一拥而入。梁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而亡。

昆明城破后,大理段氏闻讯归降。沐英站在城楼上,望着云南大好河山,不禁感叹:“所以说啊,玩毒不如吃辣,害人终害己。”

蓝玉在一旁嘀咕:“将军,您这话毫无文采...”

沐英瞪眼:“那你来句有文采的!”

蓝玉沉吟片刻:“嗯...孔雀胆虽毒,毒不过人心;辣椒面虽辣,辣不过正义之师!”

沐英拍手:“好!这话得记下来,回头告诉陛下!”

---

数月后,南京皇宫。朱元璋看着战报,笑得合不拢嘴。

“好个沐英!果然没辜负朕的辣椒面!”皇帝大手一挥,“传旨!云南设省,沐英世代镇守!”

这时太监来报:“陛下,沐将军送来的云南特产到了。”

朱元璋兴致勃勃地查看:菌子、普洱茶、孔雀羽毛...还有一个小瓶,上书“孔雀胆”。

朱元璋吓了一跳:“这沐英真要毒朕不成?”

仔细看还有封信:“陛下,此乃梁王欲用于毒害臣之孔雀胆。然臣思之,毒药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今献于陛下,愿陛下以此警醒:权力如毒,慎用之。”

朱元璋感慨万千,将孔雀胆瓶置于案头。

次日早朝,朱元璋指着瓶子对群臣说:“看见没有?这就是沐英从云南捎回来的道理。为君者,手握重权如持毒药,当慎之又慎啊!”

群臣山呼万岁,心里却都想:这沐英真会来事儿,下次出征得学学...

而远在云南的沐英,正在教当地人怎么用辣椒面烹制菌子火锅。

“将军,您真是无所不能啊!”副将赞叹。

沐英眨眨眼:“那是!要不陛下能让我镇守云南?记住喽,治国如烹鲜,火候很重要——该辣时辣,该鲜时鲜!”

火锅沸腾,香气四溢。云南的蓝天之下,一片祥和。

沐英夹起一筷菌子,忽然想起什么,笑道:“对了,还得给陛下捎点菌子去——这次保证没下毒!”

众人哄堂大笑。而在欢声笑语中,云南正式迎来了大明王朝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