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的银杏叶几乎落尽时,总决赛的战旗终于在演播厅顶端升起。红色的“巅峰之夜”背景板前,五强学员的照片被放大成巨幅海报,苏晚的照片在中间偏右的位置——穿着浅粉色针织衫,笑容温和却坚定,照片下方的文字是“35岁单亲妈妈,用真实演绎重启星途”。
“总决赛分三轮考核,”导演组的工作人员拿着流程表,语气严肃,“第一轮‘角色互换’,抽取对手的经典片段演绎;第二轮‘导师合作’,与特邀导师共同完成即兴场景;第三轮‘终极独白’,围绕‘初心’主题自由发挥。最终结合评委打分与观众投票,决出总冠军,直接获得张制片人新电影的女主角资格。”
最后一句话像颗石子,在学员中激起千层浪。林薇薇攥着流程表的手指泛白,却还是笑着看向苏晚:“苏晚姐,看来我们要好好较量一场了。”苏晚回以微笑,心里却沉甸甸的——她不仅要应对总决赛的三轮考核,还要在每天晚上抽出两小时,研究张制片人新电影《暖阳之下》的剧本,试镜定在总决赛后第三天,时间紧迫得让她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第一轮考核的“角色互换”抽签环节,苏晚抽到了林薇薇在淘汰赛中演绎的“叛逆少女”片段——一个与母亲吵架后离家出走,在街头独自落泪的角色。这与她平时擅长的“温柔母亲”形象截然不同,林薇薇也有些惊讶:“苏晚姐,这个角色需要很外放的情绪,你……”
“我会尽力。”苏晚接过剧本,指尖轻轻划过“少女摔门时的愤怒”“街头哭泣时的委屈”等标注,心里已有了思路。她没有刻意模仿林薇薇的“外放”,而是试着从“叛逆”背后找原因——少女的愤怒,其实是怕被母亲忽视;街头的哭泣,是渴望被理解。
表演时,苏晚穿着林薇薇当时的黑色皮衣,站在舞台中央的“家门口”。她攥着书包带,肩膀紧绷,声音带着刻意压低的倔强:“你从来都不理解我!你只知道让我好好学习,从来不管我喜欢什么!”说完,她猛地转身,“摔门”的动作却顿了顿——不是林薇薇那样的用力撞击,而是带着一丝犹豫的轻推,仿佛还在期待母亲的挽留。
走到“街头”时,她蹲在地上,双手抱膝,哭声从压抑的哽咽慢慢变成放声大哭,却在哭到最凶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成绩单——那是她偷偷藏起来的、进步了十名的成绩单。这个细节是她自己加的,她想让“叛逆少女”的形象更立体:她不是真的叛逆,只是想用错误的方式,寻求母亲的关注。
表演结束时,台下的掌声比以往更热烈。李导演笑着点头:“苏晚,你把‘叛逆少女’演活了。你没有刻意追求情绪的外放,而是找到了角色的‘根’——所有的叛逆,都是渴望被爱的伪装。这才是高级的演绎。”
林薇薇也走过来,真诚地说:“苏晚姐,你演得比我好。我只看到了角色的‘愤怒’,却没看到她的‘渴望’。”
第一轮考核,苏晚以微弱优势暂列第一。回到后台,她刚拿出《暖阳之下》的剧本,手机就响了——是顾承泽打来的。他是张制片人新电影的监制,也是总决赛的特邀导师,之前在《演技突围营》的复选现场,曾夸过她“有生活赋予的表演质感”。
“苏晚,”顾承泽的声音温和而专业,“我看了你第一轮的表演,很精彩。关于《暖阳之下》的女主角,我有几个想法想跟你聊聊——这个角色是个独自抚养患病女儿的单亲妈妈,她的‘坚韧’不是靠喊口号,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比如她给女儿熬药时,会习惯性地先尝一口温度,比如她在医院缴费时,会偷偷把零钱捋得整整齐齐。”
顾承泽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苏晚对角色的理解。她想起自己给念念熬粥时,也会先尝一口温度;想起自己每次交房租时,都会把零钱一张张捋平,再放进信封里。这些生活里的细节,不正是角色最需要的“真实”吗?
“谢谢顾导,”苏晚的声音有些激动,“我明白了,我会把这些细节放进试镜的表演里。”
挂了电话,苏晚重新翻开剧本,在空白处写下“熬药时尝温度”“缴费时捋零钱”等细节,心里的底气更足了。
第二轮“导师合作”考核,苏晚抽到的导师正是顾承泽,场景是“单亲妈妈带着患病女儿去医院,遇到曾经的初恋情人(顾承泽饰演),他如今是医院的主治医生”。这个场景充满了矛盾:有母亲对女儿的担忧,有对初恋情人的尴尬,还有对生活的无奈。
表演时,苏晚抱着一个玩偶(代替患病的女儿),站在“医院走廊”里,眼神里满是焦虑。顾承泽穿着白大褂走过来,看到她时,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苏晚?好久不见。”
苏晚的身体僵了一下,连忙低下头,声音有些发紧:“顾医生,好久不见。我女儿……有点不舒服,我带她来看看。”
“我来帮你看看吧。”顾承泽接过玩偶,语气里带着关切。
苏晚跟在他身后,脚步有些犹豫,却在走到“诊室门口”时,突然停下:“顾医生,谢谢你。但我还是找其他医生吧,不麻烦你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卑——她怕顾承泽看到她如今的窘迫,怕他知道她离婚后,过得并不好。
这个细节是她临时加的,顾承泽却完美地接了下来。他转过身,看着她,眼神里满是理解:“苏晚,我们之间,不用这么见外。不管你现在过得怎么样,在我眼里,你还是当年那个认真、努力的女孩。”
苏晚的眼眶一下子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她知道,这个场景里的“自卑”,不是角色的弱点,而是她真实的人生经历——离婚后,她也曾怕被别人看到自己的窘迫,怕别人说“你看,她现在过得这么差”。
表演结束时,台下的观众都红了眼眶。顾承泽看着苏晚,真诚地说:“苏晚,你是个很有天赋的演员。你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转化为角色的养分,这是很多演员一辈子都学不会的能力。”
第二轮考核,苏晚稳居第一。只剩下最后一轮“终极独白”,主题是“初心”。
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身上,苏晚深吸一口气,看着台下的观众,看着评委席上的李导演、顾承泽、张制片人,也看着后台屏幕里,念念那张带着笑容的脸——那是王阿姨特意发来的,说“让念念给妈妈加油”。
“我的初心,是从 22岁那年开始的。”苏晚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那年我刚出道,演了一个校园剧里的‘小白月’,有个粉丝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姐姐,你的表演让我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梦想’。那时候我就想,我要一直演下去,用我的表演,给更多人带来力量。”
“后来,我结婚了,有了念念,为了家庭,我放弃了演戏。这五年,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接送孩子、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渐渐忘了自己曾经的梦想。直到离婚那天,我前夫说‘你 35岁了,还想回演艺圈?谁会要一个只会带孩子的黄脸婆’,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不能让念念觉得,妈妈是个只会围着家庭转的人。”
苏晚的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现在,我站在这里,参加《演技突围营》,不是为了当什么大明星,而是为了找回自己的初心——用真实的表演,给更多人带来力量。我想告诉所有像我一样的单亲妈妈,我们不仅能为孩子挡风遮雨,还能为自己发光;我想告诉所有 35岁的女性,年龄不是限制,只要你不放弃,梦想永远都来得及。”
“我的初心,从来都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而是用表演,传递爱与力量。”
独白结束时,演播厅里安静了几秒,然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站起来,对着舞台上的苏晚,用力鼓掌。
评委打分和观众投票的间隙,张制片人走到苏晚身边,笑着说:“苏晚,不管总决赛的结果怎么样,《暖阳之下》的女主角,我都定你了。你的‘初心’,和角色的‘初心’,是相通的——都是用爱,对抗生活的苦难。”
最终,苏晚以绝对优势,获得了《演技突围营》的总冠军。当李导演把总冠军的奖杯递给她时,她的眼泪再次掉了下来。她看着台下的顾承泽、林薇薇、周晓彤,看着屏幕里念念笑着挥手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激。
她举起奖杯,对着台下大声说:“谢谢大家!谢谢《演技突围营》,给了我重新追梦的机会;谢谢我的女儿念念,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谢谢所有支持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找回了自己的初心。我会继续努力,用更好的表演,回报大家的支持!”
晚上,苏晚抱着奖杯,回到了家。念念早已在门口等她,看到奖杯,高兴地跳起来:“妈妈,你真棒!你是总冠军啦!”
苏晚把女儿抱进怀里,在她脸上亲了一口:“是呀,妈妈是总冠军了。这是妈妈给念念的礼物,也是妈妈给自己的礼物。”
她走到书桌前,把总冠军奖杯放在《暖阳之下》的剧本旁边,又拿出那个小小的幸运星,放在奖杯旁边。灯光下,奖杯闪闪发光,幸运星也泛着淡淡的光泽,像两颗互相照耀的星星。
苏晚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会带着自己的初心,带着对表演的热爱,在《暖阳之下》的片场,演绎出最真实的单亲妈妈;她会继续在演艺圈里,一步一步,走得更稳、更远。
她的星途,终于在这一刻,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而这光芒的背后,是她从未放弃的初心,是她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对女儿的爱。这光芒,会一直照亮她前行的路,也会照亮更多像她一样,在追梦路上从未放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