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星途重启35岁的逆风翻盘 > 第十三章 半决赛的挑战与藏在台词里的初心
换源:


       训练营的银杏叶被秋风卷着,在台阶上堆出厚厚的一层金黄。苏晚踩着落叶走向训练厅时,鞋底碾过叶片的“沙沙”声,竟和她此刻的心跳节奏重合——半决赛的考核规则刚贴出来,红色的“即兴表演”四个字,像根细针,扎得她心口发紧。

“十强晋级五强,主题‘抉择’,随机抽取场景即兴演绎,评委综合临场反应、情感深度、角色贴合度打分。”公告栏前,周晓彤攥着苏晚的胳膊,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紧张,“苏晚姐,即兴表演也太考验人了吧?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万一抽到不熟悉的场景,脑子空白怎么办?”

苏晚的指尖轻轻划过公告上的“抉择”二字,指尖冰凉。她比谁都清楚,这是她的短板——过去五年,她习惯了“慢”:琢磨剧本要逐字逐句,设计动作要反复调整,连哭戏都要先在心里过一遍情绪的起承转合。可即兴表演要的是“快”,是瞬间的共情、即时的反应,是把生活里的碎片,在舞台上快速拼成完整的角色。

“别慌。”苏晚拍了拍周晓彤的手背,语气尽量平静,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手心早已攥出了汗,“我们还有三天时间,多练练就好了。你年轻,反应快,肯定能行。”话是安慰别人,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接下来的三天,训练厅成了苏晚的“战场”。她把自己能想到的“抉择”场景都写在便签上——“要不要放弃稳定工作追梦”“要不要原谅犯错的亲人”“要不要送孩子去远方上学”,贴满了宿舍的镜子。每天清晨,她对着镜子随机抽一张便签,看着镜中的自己,瞬间切换情绪;中午吃饭时,她让食堂阿姨“随机出题”,比如“孩子想买玩具你没带钱”,她就站在食堂角落,即兴演绎母亲的愧疚与安抚;晚上,周晓彤成了她的“对手”,两人一个说场景,一个演反应,常常练到训练厅的灯只剩最后一盏。

有一次,周晓彤说“你最好的朋友抢了你的角色,你要不要揭穿她”,苏晚刚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她想起离婚时,张诚说“你跟不上我的步伐”,那种被信任的人背叛的委屈,瞬间涌了上来。她演到一半突然停住,捂着胸口喘气,周晓彤连忙递过水杯:“苏晚姐,你太投入了,别累着自己。”

苏晚接过水杯,看着杯壁上自己的倒影,忽然明白:即兴表演的“快”,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把藏在心里的故事,在合适的场景里“拎”出来。她的生活阅历,不是负担,而是最珍贵的“剧本”。

半决赛当天,演播厅的气氛比以往更紧张。舞台中央的抽签箱是深红色的,像个沉甸甸的考验,台下的观众席座无虚席,连后排都站满了人。学员们坐在候场区,有的在反复深呼吸,有的在小声背诵自己准备的“万能台词”,苏晚的手心里,一直攥着那个小小的幸运星——是念念上周托王阿姨带来的,女儿说“这个幸运星能给妈妈带来好运”,布料上还留着淡淡的洗衣粉香味。

“第一位,李伟,抽取场景:‘你是医生,面对抢救无效的病人家属,要不要说出病人最后隐瞒的病情’。”随着工作人员的声音,第一位学员走上台。苏晚看着他站在舞台上,眼神慌乱,台词说得磕磕绊绊,最后甚至忘了自己的角色,评委无奈地摇了摇头。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学员上场,有的因情绪太夸张显得虚假,有的因反应太慢错过最佳情感节点,候场区的空气越来越凝重,周晓彤的手紧紧攥着苏晚的衣服,指节都泛了白。

“第七位,苏晚。”终于念到了自己的名字,苏晚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时,腿竟有一丝微颤。她一步步走上舞台,聚光灯打在身上,暖得有些发烫。她走到抽签箱前,闭上眼睛,伸手进去,指尖触到一张硬卡纸,抽出来时,上面的字清晰地映入眼帘:“女儿考上外地的重点大学,你既想让她去追求梦想,又怕她一个人在外受委屈,在火车站送她时,你要做出最后的抉择。”

看到场景的瞬间,苏晚的眼眶突然就热了。这个场景,她在无数个深夜里幻想过——念念今年十岁,再过八年,也会像场景里的女儿一样,背着书包离开家。每次想到这里,她都会偷偷抹眼泪,既期待女儿能飞得高,又怕女儿在外面受了委屈没人疼。

她走到舞台一侧,想象着那里站着穿着校服、背着大书包的念念。她伸出手,指尖在空中停顿了几秒,才轻轻落在“女儿”的头发上,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易碎的珍宝:“念念,到了学校要记得按时吃饭,别总熬夜写作业,天气冷了要加衣服,别冻着……”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开始发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她知道,妈妈不能在女儿面前哭,不然女儿会更舍不得。

“妈,我会想你的。”苏晚模仿着念念的声音,语气里带着孩子气的委屈,还有对远方的一丝胆怯。

听到“女儿”的声音,苏晚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舞台的地板上。她连忙用手背擦了擦眼泪,挤出一个笑容:“傻孩子,哭什么呀。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多交些好朋友,要是受了委屈,就给妈妈打电话,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会接。”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这辈子最难的决定,“去吧,去追求你的梦想,妈妈会在家等你回来,会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苏晚看着“女儿”离开的方向,站在原地,肩膀微微颤抖着,却始终没有回头。她知道,只要一回头,她就会忍不住把女儿留下,可她不能——女儿有自己的人生,她不能成为女儿的牵绊。这个不回头的动作,是她昨晚对着镜子练了无数次的,每一次都哭得不能自已,却也每一次都更坚定:真正的母爱,是学会放手。

表演结束时,演播厅里安静了几秒,然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苏晚深鞠一躬,转身走下舞台时,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连手心的幸运星,都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

“苏晚姐,你演得太好了!”周晓彤立刻跑过来,递过纸巾,眼睛红红的,“我刚才都哭了,好像真的看到你送念念去上大学的样子,太真实了。”

苏晚接过纸巾,擦了擦眼泪,心里却依旧忐忑。即兴表演的评判标准太主观,她不知道评委会不会觉得她的表演“太生活化”,不够有戏剧张力。

所有学员表演完后,评委们开始低声讨论。演播厅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苏晚的心跳越来越快,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服。终于,李导演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今天的即兴表演,让我看到了大家不同的潜力。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苏晚。”

苏晚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

“你没有用夸张的哭腔,没有刻意煽情,却用最细腻的细节,把一个母亲的‘抉择’演活了。”李导演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从一开始轻轻摸头发的温柔,到后来擦眼泪的隐忍,再到最后不回头的决绝,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情绪,每一句话都藏着牵挂。尤其是最后那个不回头的动作,太戳人了——很多演员会选择回头目送,觉得这样更显深情,可你没有,你让我看到了母爱的另一种样子:明明舍不得,却还要笑着放手。”

听到这话,苏晚的眼眶又红了。她想起这些天的努力,想起念念的支持,想起那些在深夜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的场景——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就在这时,坐在李导演身边的制片人突然开口。他是业内著名的张制片人,以眼光毒辣著称,这次来担任评委,也是为了给新电影挑选演员。“苏晚,我很好奇,”张制片人看着她,语气里带着一丝探究,“你为什么会设计‘不回头’这个动作?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母亲送孩子离开,都会回头目送,你却反其道而行之。”

苏晚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认真地回答:“我是一个母亲,我知道送孩子离开时的心情。那种舍不得,不是靠回头就能表达的,反而越是回头,越会让孩子不安。我觉得真正的母爱,是‘克制’——克制住挽留的冲动,克制住不舍的眼泪,让孩子能安心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希望通过这个动作,让大家看到母爱的伟大,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张制片人点了点头,眼里满是赞赏:“很好,你不仅演活了角色,还赋予了角色更深层的意义。我最近在筹备一部关于‘单亲妈妈’的电影,里面有一个母亲角色,性格坚韧又温柔,我觉得你很适合。如果你愿意,我希望你能来试镜这个角色。”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炸得苏晚大脑一片空白。她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哽咽:“谢谢张制片人,我愿意!我一定会好好准备,不会让您失望的!”

最终,苏晚以第二名的成绩晋级总决赛。走下台时,林薇薇和周晓彤都跑过来,抱着她又哭又笑。“苏晚姐,太好了!你不仅晋级了,还得到了电影邀约!”林薇薇拍着她的背,语气里满是真诚的祝福,“我就知道,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苏晚笑着点头,眼泪却越流越多。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总决赛的挑战会更加艰难,电影试镜也充满了未知,但她不再害怕了。

晚上,苏晚给念念打了视频电话。女儿刚洗完澡,头发湿漉漉的,看到她就高兴地喊:“妈妈!你是不是晋级总决赛了?王奶奶说,你要是赢了总决赛,就可以带我去看你的电影了!”

“是呀,妈妈晋级了,还有机会演电影呢。”苏晚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柔,“等妈妈拍完电影,就带你去电影院,让你坐在最前面,看妈妈演的角色好不好?”

“太好了!”念念高兴得跳起来,小脸上满是骄傲,“妈妈,你真棒!我以后也要像妈妈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我要当画家,画出最好看的画,给妈妈看!”

挂了电话,苏晚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却让她觉得格外清醒。天上的星星格外亮,像撒在黑夜里的碎钻,照亮了她前行的路。她紧紧握着手里的幸运星,在心里默默说:苏晚,你做到了。你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辜负那些支持你的人。你的星途,终于在这一刻,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她走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然后,她拿出电影试镜的资料,开始认真研究角色——她知道,总决赛和试镜都在等着她,她不能松懈。她要带着这份初心,带着这份热爱,在舞台上继续发光,为自己,也为所有像她一样,在追梦路上从未放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