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隋末悍卒,一柄横刀压大唐 > 第4章 送戏词
换源:


       “梁祝”的故事,起源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核心情节在唐朝才开始慢慢丰富。

有了历史铺垫,自己借鉴后世经典,再经过加工以后,能更加扣人心弦。

将故事写了一个开头,吹干了墨迹,折好收进了怀里。

“娘,昭儿出门一趟,你在家莫要出去了。”

将傻娘安抚好,宇文昭拍了拍衣服,转身朝着码头方向走去。

日落西山,霞红漫天。

宇文昭出了城,直接往济水码头赶去。

恰巧今日的红楼宝船,没有排戏。宇文昭赶到的时候,只有几个杂役和伙计,在码头上摆弄招牌物件。

宇文昭上前,递上一份拜帖,同时将《梁祝》的文稿拿给了宝船伙计:“麻烦小哥转交秦老板。”

那伙计一愣,捏过拜帖眼眉一挑:“哪来的穷酸小子,秦老板可不是谁想见,就见得到的,一边玩......”

话未说完,另一只手就被宇文昭捧了起来,在其中塞了一些铜钱:“劳烦小哥,若秦老板高看,必有厚报。”

伙计手一拐,把钱收进了袖子,眼神露出一抹欣赏,干他们这一行的,替秦老板把门,多少贵人想讨好,就为了能与贵人见上一面,或是说上一句话。

收受‘辛苦费’都是百文起,此时高兴,是因为见宇文昭仪表堂堂、有股书生气,却又不似穷酸秀才那般,瞧不起他们这些下人。

有时候做下人的,无非是要一份尊重而已。

“在边上候着吧,可不敢答应你什么!”

宇文昭双手插进衣袖,微微点头站到了边上:“有劳小哥!”

红楼宝船的厢房内,坐着一名女子,身着白色交领衫衣,其下一件红色襦裙。面前摆着一面铜镜,正对着镜中倩影,掐着戏指,转换面颊角度。

身后一名十来岁模样的小丫头,生得乖巧水灵,一双眼睛似有万千神采,蛾眉微蹙低声询问:

“这一路北上,过了齐郡也就要回渤海了,不知道何时还能跟着秦姐姐出来游玩。”

秦老板转身笑着说道:“小妮子,我红楼宝船原本计划,就是在历城停留几天,等你无忌哥哥回来,许你去城里玩上几天。”

“多谢秦姐姐。”

笃笃笃!

“进来。”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后,一名丫鬟推开门,提步走了进来。

“秦老板,外面有一少年递了拜帖。”

秦老板没回头,只在铜镜中撇了一眼:“少年?我看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浪荡子,胸无点墨,手无缚鸡之力。”

“拜帖留下,就说我进城去了,不在船上。”

那丫鬟噗呲笑了一声:“今天来的可不是富家子弟,我看他连穷酸书生也算不上。”

“哼!这种人你们传什么话,越来越没规矩了!”

丫鬟见秦老板蹙眉生气,连忙补充:“来人身份复杂,人是宇文府的人,却只是一个庶出,一个星期前中毒没死,后面又被人冤枉,赶出了宇文府。”

“是庶出第三子宇文昭。”

“宇文氏,北周吗?”

丫鬟继续说道:“来人递了拜帖,又拿出一沓纸,想来是投其所好的。”

“投其所好?”

秦老板蹙眉,伸手接过递来的文稿,展开来看,只是几眼,脸上的轻视神情渐渐消失。

转而是一股油然而生的悲情涌现。

“秦姐姐,你怎么了?”

那半大女子在侧身的角度,恰巧看见了对方晶莹的眼眶闪烁,急忙问道。

只听秦老板嘴唇轻启,带着戏腔,念出一段戏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梁祝的故事,她听过,只是没有这篇编排得好,而且故事改得明显更是引人入胜,在其中感受到了两人坚贞的情感,以及对平等自由的诉求。

“后面呢?”

秦老板正看得起劲,结果后面直接留下了六个点。

这抓耳挠腮的感觉,岂不是要了我秦霜的命啊!

丫鬟双手一摆开,说道:“没了,估计那小子也被毒傻了,只写了一半过来!”

秦老板再次看向戏文,默默点了点头,说道:

“着人再查他的生平。

你现在把人带过来,这篇《梁祝》我要了!”

丫鬟含笑退出了闺房。

房内的小女孩上前,也拿过戏文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深,不仅是被戏文深深吸引。

更是对这个,能将情感刻画如此刻骨铭心的男子,产生了好奇。

秦老板一把将戏文抢了过来:“观音婢,你若在我这里学坏,你哥哥可饶不得我。”

“哼!”

宇文昭在码头上静静地等着,直到夜幕掩盖,高脚火盆又燃起火焰,将整个码头照得通明。

红楼宝船,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戏班,其主秦老板身后,相传是渤海郡的秦氏支撑。

秦老板好戏曲,亦是靠着戏曲为生,宇文昭不信她不喜欢。

下一刻,远处的一名丫鬟走了出来,与伙计交代几句。

那伙计便笑着下了红船。

成了!这将是我宇文昭,开启新人生的重要一步。

......

一袭青衣,五六处补丁。确是格外的整洁。

闺房之中透露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宇文昭静气凝神,目不斜视地恭敬站着。

秦老板上下打量,看对方穿着心中难免轻视,目光缓缓上移,看到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其中似含有万千星辰。

“咦?”

没有卑微慌乱、只有笃定与沉着。

此子可不像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知道偷窃的蠢材。

“你叫宇文昭?”

“正是在下。”

秦老板举起那叠文稿:“这半篇《梁祝》是你亲笔写的?”

直到此时,秦老板也没有相信,这篇戏文是眼前之人的创作。

孔武有力,目光如炬,明明是胸藏千军万马,何处又生出男女万千情愫?

宇文昭尴尬地咳了两声:你这是在说我剽窃吗?要说抄,我也是抄的后世,而且也只是梳理了主线,增加了化蝶等等戏份。

若硬要界定一个性质,我觉得应该是同人,《梁祝》同人。

同人怎么能算是抄呢。

宇文昭躬身回复:

“《梁祝》起源于东晋,却只是以口头传说或诗歌形式记载,虽然结构完整,但是我觉得,他俩的情感不应该就这样草草而过......”

秦霜很喜欢这一版《梁祝》的故事,虽然只有半部,却也正如宇文昭所说,他们的情感不应该草草而过。

“后面的故事在哪里?”

宇文昭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笑而不语。

秦霜振振打量,心里明白,他送来半部戏文,必是有所求:

“你想要什么?”

宇文昭躬身拱手:“秦老板大义,望解囊相助,某不胜感激!”

“多少钱?”

宇文昭伸出一个手指:“十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