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汝之素年,谁予锦时 > 第20章 母亲突生病,微言急返乡
换源:


       2015年 11月 17日的晨光透过图书馆彩色玻璃窗时,林微言正用铅笔在 CAD图纸上标注斗拱尺寸。沈知行送的木灯笼放在桌角,暖黄色的光线刚好照亮图纸上的榫卯节点,那是她昨晚熬夜修改的亭台模型细节。桌对面的沈知行正对着《文化遗产法》案例汇编出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那里有林微言用红笔标注的“非遗传承证据链要求“。

“你看这个案例,“沈知行突然抬头,眼镜片反射着晨光,“江苏的古琴传承人用录音录像作为传承证据,是不是和爷爷的口述技艺记录异曲同工?“他推过来的书页上,泛黄的照片里一位老者正在调试琴弦,背景中的琴桌木纹隐约可见。

林微言刚要回答,手机突然在帆布包里剧烈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爸爸“字样让她心里一紧——父亲很少在上课时间打电话。她快步走到阅览区外的走廊,指尖因紧张有些发颤:“爸,怎么了?“

电话那头的背景音嘈杂得刺耳,夹杂着医疗器械的滴滴声。父亲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慌乱:“微言,你妈......你妈刚才突然晕倒了,现在在医院抢救......“电流声突然变大,后面的话变得模糊不清。

林微言感觉全身的血液瞬间冲到头顶,又在下一秒坠回脚底。她扶住冰凉的墙壁才站稳,喉咙发紧得说不出话。“医生说......是高血压急症,“父亲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血压飙到 200了,现在还在监护室......你能不能......“

“我马上回去!“林微言终于挤出声音,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爸你别慌,我现在就请假买票,告诉医生一定要好好治......“她语无伦次地叮嘱着,挂了电话才发现自己在发抖,走廊的橡木栏杆被攥得发白。

回到座位时,沈知行已经注意到她的异样。“怎么了?“他立刻站起来,看到她通红的眼睛和颤抖的嘴唇,“家里出事了?“

“我妈......我妈住院了,高血压急症,“林微言的声音哽咽着,努力想把事情说清楚,“医生说很严重,在监护室......“她突然想起什么,慌乱地翻找书包,“我得马上回去,可是下午要交文物保护法的作业,还有 CAD绘图实训......“

沈知行扶住她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传来:“你先别慌,作业我来处理。“他迅速打开林微言的笔记本电脑,调出作业文档,“这个案例分析你昨天已经写完了吧?我检查下格式,下午帮你打印交上去。CAD作业在哪个文件夹?“

林微言指着屏幕上的文件夹图标,泪水模糊了视线:“还有课堂小测,老师说必须本人到场......“

“我去跟张老师解释,“沈知行合上电脑,从帆布包里拿出纸笔快速写着什么,“你现在立刻去办请假手续,需要什么证明我帮你找。“他把写好的纸条塞给她,“这是辅导员的电话和智慧学工系统的登录密码,紧急情况可以先口头请假,回来再补手续。“

林微言看着纸条上工整的字迹,突然想起昨天沈知行教她画剖面图时说的话:“古建筑的基础一定要稳,遇到险情先加固承重结构。“此刻他沉稳的样子,就像为她摇摇欲坠的世界临时支起了支撑架。

“资料袋里有我整理的复习重点,“沈知行把她的书包拉链拉好,“你路上可以看看,但别太累。需要带什么东西?我陪你回宿舍收拾。“

两人快步穿过阅览区时,李阿姨从服务台探出头:“这是怎么了?微言脸色这么差。“

“她家里有急事要回去,“沈知行替她回答,“李阿姨麻烦您帮我看下这些书,我晚点来还。“他指了指桌上的教材,拉着林微言的胳膊快步走向楼梯。

宿舍楼道里,林微言的手机又响了,是顾屿。她深吸一口气接起,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正常:“喂?“

“你在哪?我刚去图书馆没看到你,“顾屿的声音带着关切,“张老师说下午的小测取消了,改成交论文......“

“我有点事要回家一趟,“林微言走到宿舍门口,手忙脚乱地找钥匙,“我妈生病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顾屿急促的声音:“严重吗?需要帮忙吗?我开车送你回去吧,从高速走也就四个小时,比高铁方便。“

林微言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知道顾屿的车是上周刚提的 SUV,特意选了她喜欢的白色。但此刻她实在没有力气应付长途车程中的沉默或安慰:“不用了,谢谢你,我坐高铁更快,票也好买。“

“可是高铁站离市区还有段距离,你家那边医院不好找......“顾屿还在坚持,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

“真的不用麻烦了,“林微言打开宿舍门,沈知行已经帮她拿出了行李箱,“我爸会去车站接我,谢谢你。“她匆匆挂了电话,心里充满愧疚。

沈知行正在帮她叠衣服,动作笨拙却认真:“需要带厚衣服吗?你家那边比学校冷三度。“他指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天气预报说北方有冷空气,可能会下雪。“

林微言看着他把毛衣整齐地放进箱子,突然想起母亲平时叠衣服也是这样,袖口一定要对齐。“我妈总说,衣服叠不好会走形,就像榫卯结构错位了就拼不起来,“她的眼泪又涌了出来,“都是我不好,昨天跟她视频还说考试压力大,让她别担心......“

“阿姨不会有事的,“沈知行递给她纸巾,“高血压急症虽然凶险,但发现及时就能控制住。就像古建筑抢险,只要第一时间加固好关键结构,就能避免坍塌。“他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个小木盒,“这个你带上,爷爷说桃木能安神。“里面是个精致的榫卯结构平安符,比上次那个更小巧,能灵活拆卸重组。

林微言小心地把平安符放进贴身的口袋,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的医保卡在抽屉里,还有身份证......“

“都找到了,“沈知行把证件放进她的钱包,又塞进去一沓现金,“路上备用,别用手机转账,信号不好的时候不方便。“他的手指碰到她的,这次两人都没有缩回,只是轻轻握了一下,像是无声的鼓励。

收拾行李的间隙,林微言登录智慧学工系统请假。沈知行在一旁指导:“请假类型选事假,事由写'直系亲属重病',上传医院的诊断证明——你让叔叔拍张照片发过来。“他指着屏幕上的审批流程,“辅导员审批后还要学院领导批,我帮你盯着进度,你路上别操心这个。“

当林微言把父亲发来的诊断证明照片上传时,两人同时看到了上面的内容:“高血压急症(205/120mmHg),伴随急性左心衰竭,收入 CCU监护病房。“沈知行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个情况确实需要重视,不过你别太担心,现在医疗技术很成熟。“他想起什么,拿出手机快速查着什么,“你们市医院的心内科不错,去年有个类似病例,预后很好。“

林微言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心里却更暖了。她突然想起顾屿,拿出手机想解释一下,却看到他发来的微信:“票买好了吗?我帮你查了班次,最快的一班是下午两点十五分,我送你去车站。“

“真的不用了,“她回复道,“沈知行陪我去就行,谢谢你的好意。“发送成功后,她把手机塞进包里,不敢看顾屿的回复。

沈知行把最后一本笔记放进她的背包:“CAD作业我帮你完善下,那个亭台的剖面图你昨天画到一半,我按你的思路补完。“他打开自己的电脑,调出绘图软件,“你看这里的斗拱角度,我们昨天讨论过的,我标注了修改意见,老师不会看出破绽的。“

林微言看着屏幕上熟悉的界面,突然意识到沈知行不仅在帮她处理琐事,还在维护她的学业尊严。“谢谢你,“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不知道该怎么......“

“等阿姨好了再谢我,“沈知行合上电脑,拉起行李箱,“现在去车站正好赶上检票,我叫了出租车在门口等。“他突然想起什么,从书架上拿下顾屿送的《文化遗产法案例汇编》,“这个带上,里面有你要的剪纸维权案最新进展,路上没事可以看看,别一直胡思乱想。“

出租车驶向高铁站的路上,天空开始飘起细雨。林微言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心里五味杂陈。沈知行一直在处理她的学业问题,微信消息不断:“张老师说作业可以延迟交,等你回来补测““辅导员已经批了假,正在等学院领导审批““我把你的课堂笔记整理好了,传你邮箱了“。

“你不用这么帮我......“林微言看着他忙碌的侧脸,心里既感激又不安。

“我们不是互相帮助吗?“沈知行收起手机,转头看着她,“就像你帮我整理法律笔记,我帮你处理这些理所当然。“他从包里拿出个保温桶,“李阿姨听说你要赶路,特意煮了红枣小米粥,你趁热喝。“粥的温度透过桶壁传来,暖到了心里。

到了高铁站,沈知行帮她取了票,又去买了些面包和矿泉水:“车上的饭不好吃,这个你垫垫。“他把票塞进她手里,上面用红笔圈出了车厢和座位号,“到了给我发消息,下高铁后直接去医院,别回家里耽误时间。“

候车大厅的广播响起时,林微言突然抱住了沈知行:“真的谢谢你,在我最慌的时候......“

沈知行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轻轻拍着她的背:“快去检票吧,别误了车。“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阿姨一定会没事的,我每天给爷爷的老槐树浇水时,都帮你祈福。“

林微言擦干眼泪,拉着行李箱走向检票口。回头时,看到沈知行还站在原地,手里拿着她落下的笔记本,正朝她挥手。雨丝在他身后的玻璃上划出蜿蜒的水痕,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

高铁启动时,林微言收到两条消息。一条是沈知行的:“学院领导批假了,期限七天,不够再续。作业已交,老师说质量很高。“另一条是顾屿的:“听说你走了,一路平安。有需要随时打电话,别客气。“她盯着两条消息看了很久,最终给沈知行回复了个谢谢的表情,给顾屿回复了同样的内容。

车窗外,城市渐渐远去,田野和村庄在雨中模糊成一片。林微言打开沈知行塞给她的案例汇编,发现里面夹着张纸条,是沈知行的字迹:“第 47页那个案例,法官引用了《非遗法》第 16条,对你妈妈医院的非遗剪纸康复项目可能有用,你可以留意下。“她翻到那一页,果然看到顾屿用荧光笔标注的重点,旁边还有沈知行补充的笔记。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父亲发来的视频。画面里母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监护仪上的曲线平稳地跳动着。“医生说暂时稳住了,“父亲的声音带着疲惫,“你别担心,路上注意安全。“

林微言看着屏幕里母亲苍白的脸,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包粽子的情景。“粽叶要选宽的,像选木料要看纹路,“母亲的手很巧,三两下就包出棱角分明的粽子,“做人也一样,要正直,但也要有韧性。“这些话此刻听来,竟和沈知行说的榫卯结构道理不谋而合。

高铁驶入隧道时,车厢瞬间变暗。林微言摸到口袋里的桃木平安符,指尖感受到那些精巧的榫卯节点。她轻轻转动其中一个部件,听到细微的“咔哒“声,像是心结被悄悄解开。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总有一些人会像稳固的榫卯结构一样,在她需要时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四个小时的车程里,林微言断断续续地看着书,累了就靠在窗边打盹。沈知行时不时发来消息,都是些琐碎的安慰:“爷爷说高血压病人要少盐,你提醒叔叔注意医院的饮食““我把你的 CAD作业发老师邮箱了,抄送给你一份““李阿姨让我告诉你,她给你妈妈求了平安符,等你回来拿“。

顾屿也发来消息,问她是否平安上车,有没有吃饭。林微言简单回复后,就没再继续聊。她看着窗外渐渐熟悉的风景,心里明白有些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顾屿的好意像精致的榫卯构件,完美却略显刻意;而沈知行的帮助则像老木料,带着自然的温度和恰到好处的贴合。

高铁到站时,雨已经停了。林微言走出车站,看到父亲举着牌子在出口等她,头发花白了不少,背也有些驼。“路上累坏了吧?“父亲接过她的行李箱,“医生说你妈今天情况好多了,能说话了。“

去医院的路上,父亲告诉她,母亲是因为连夜给她织围巾,又担心她期中考试,血压突然升高的。“她总说你一个人在外不容易,“父亲叹了口气,“看到你发的朋友圈说在图书馆熬夜,就一直念叨着心疼。“

林微言的眼泪又涌了出来。她掏出手机想给母亲发视频,却看到沈知行发来的消息:“顾屿刚才问我你到了没,我说应该快了。他好像有点担心,但不好意思直接问你。“后面跟着个无奈的表情。

走进 CCU病房时,林微言轻轻握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指还在微微颤抖,但看到她时,眼睛亮了起来。“回来啦,“母亲的声音虚弱却温柔,“耽误学习了吧?“

“不耽误,同学帮我请假交作业了,“林微言帮母亲掖了掖被子,“你好好养病,别的都别操心。“她从口袋里拿出那个桃木平安符,“这是朋友送的,说能安神。“

母亲看着平安符上的榫卯结构,笑了:“做得真精巧,像你小时候玩的积木。“她轻轻转动平安符,“你在学校交的朋友,看来是个靠谱的孩子。“

林微言看着母亲苍白却带着笑意的脸,心里突然安定下来。她知道,生活就像这复杂的榫卯结构,难免会有错位和危机,但只要有坚实的支撑和真诚的连接,总能重新变得稳固。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平安符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温暖的星光。

晚上,林微言在医院附近的旅馆安顿下来。她打开沈知行传来的 CAD作业,看到自己画的亭台模型已经被完善得非常精美,尤其是斗拱部分,标注着“微言原创角度“。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老师说这个创新点很好,等你回来详细讲解。“

手机突然弹出顾屿的消息:“阿姨情况怎么样?需要帮忙查什么医疗资料吗?我认识医学院的同学。“

林微言认真回复:“谢谢,现在情况稳定了。医生说恢复得不错,有需要的话我会找你帮忙的。“发送后,她放下手机,看着窗外陌生的夜景,心里却感到莫名的踏实。

她知道,期中备考季还在继续,法律条文和 CAD图纸还在等着她,但此刻最重要的是守护在母亲身边。而远方的图书馆里,一定有个人在替她整理笔记,在老榆木桌前默默等待她归来。就像那些坚固的榫卯结构,无论经历什么风雨,连接彼此的羁绊永远不会松动。

夜深时,林微言收到沈知行的最后一条消息:“爷爷说让你别担心,他明天去给阿姨求平安符。你的笔记我帮你标了重点,回来就能直接复习。晚安,好梦。“后面跟着个画得歪歪扭扭的桃木符图案。

林微言笑着擦干眼泪,把手机放在枕边。病房的方向传来隐约的监护仪声音,规律得像时光的脚步。她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图书馆的暖光,看到老榆木桌上的书本和木灯笼,看到那些在岁月中悄然生长的情愫,像古建上的藤蔓,温柔而坚定地缠绕着彼此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