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我和IT博士的探灵日记 > 第二十四章:文学少女(伪)的致富经与“鬼”室友
换源:


       抱着我的全部家当——半块能砸死人的青砖(小红的豪华大餐)、两枚锈迹斑斑的铜钱(小红的餐后零食)、一堆散发着历史尘埃味的旧报纸(我的致富密码),我站在秋风萧瑟的街头,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和咕咕叫的肚子。

当务之急,是找个窝。总不能带着我的“吞金石兽”露宿街头吧?万一晚上被当成盲流抓起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凭着原主沈招娣那点模糊的城市记忆和我那被饥饿逼出来的方向感,我钻进了更深的巷子里。这里的房子比主街的更破旧,墙皮剥落得跟得了牛皮癣似的。

终于,在一个挂着“光荣之家”褪色牌匾、门口却堆满杂物的院门口,我看到了一个正在眯着眼晒太阳、满脸褶子能夹死蚊子的老太太。

“奶奶,”我拿出这辈子最乖巧最可怜的表情,声音都带上了颤音,“请问…您知道这附近有…有便宜的房子租吗?能挡风就行…”我适时地打了个喷嚏,效果拔群。

老太太睁开眼,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目光在我湿漉漉的头发和补丁衣服上停留了片刻,浑浊的眼睛里没什么情绪,只是慢悠悠地指了指身后:“后院有个以前堆柴火的小棚子,漏风漏雨,你要不嫌弃,一个月一块五,不要票,先给钱。”

一块五!巨款!但我怀里还有投稿赚来的五块钱(虽然还没到手,但信心十足!),我咬咬牙:“能…能先看看吗?”

老太太颤巍巍地起身,带我绕到后院。那所谓的“棚子”,其实就是倚着后院墙搭出来的一个违章建筑,低矮、阴暗,里面堆着些破烂家什,一股子霉味。屋顶确实有个破洞,能看到天空。但…至少有个顶,有四面墙(虽然有一面是歪的)。

“就这了!”我当机立断,掏出一块五毛钱(心疼得滴血),生怕老太太反悔。

老太太收了钱,揣进兜里,又慢悠悠地回去晒太阳了,仿佛只是做了一笔微不足道的交易。

好了,现在我有窝了!虽然是个堪比难民营的窝,但至少是独门独户(破)!

接下来,喂饱自己!

我揣着剩下的三块五毛钱和几张粮票,再次冲向国营饭店。这次,我豪气地买了三个大肉包子和一碗热乎乎的馄饨!蹲在饭店门口的台阶上,不顾形象地狼吞虎咽。肉包子面皮宣软,肉馅香得我舌头都快吞下去了,馄饨汤暖得我冻僵的四肢都舒坦了。

小红飘在我旁边,抱着她的墨玉残料,“吸”得啧啧有声,传递来满足的情绪,仿佛也在享受虚拟大餐。

【能量补充完毕,体温回升,生理指标趋于正常。】罗一鸣冷静汇报。

【呜呜呜,看着真香…佐佐你下次吃好的能不能意念共享一下味道?】古博士的关注点永远那么清奇。

吃饱喝足,回到我的“豪华单间”。开始大扫除!把那些破烂家什归置到角落,扫掉厚厚的灰尘和蜘蛛网,又找了些旧报纸,试图糊住那个漏风的破洞(效果聊胜于无)。最后,把那张唯一的、吱呀作响的破板床收拾出来,铺上干燥的稻草(从角落里翻出来的)和我的旧衣服,总算有点窝的样子了。

环境勉强能住人了。接下来,执行核心计划——投稿致富!

我摊开那叠旧报纸,找到那则征稿启事,又仔细看了看《青年文学》的风格和往期文章。果然,大部分都是什么《我的知青岁月》《改革春风吹满地》之类充满时代气息的正能量文章。

我脑子里那些《霸道总裁爱上我》《废柴逆天大小姐》的套路显然不合时宜。

“两位大佬,”我盘腿坐在破板床上,一脸严肃,“需要技术支持!来一篇符合时代主旋律,但又能惊艳四座、让编辑拍案叫绝、立马掏钱的故事!最好…还能带点咱们的特色!”我指了指正抱着石头啃的小红。

【数据库检索中…】罗一鸣立刻响应,【符合要求的模板:结合‘科学种田’与‘破除封建迷信’的乡村题材。可融入少量无法用当前科学解释的‘民间智慧’作为悬念和亮点,但结局必须回归科学和正能量。】

古博士兴奋起来:【这个我熟!比如…村头老槐树半夜发光,指引村民找到了抗旱良种?或者…祖传的罗盘其实是某种矿物探测仪?嘿嘿,佐佐,把你家小红包装成‘民间气象预报员’怎么样?】

我:“……”让一个能量体去预报天气?古老头你的科学精神呢?

不过…思路好像没错?

我集中精神,感受着两位博士通过那玄乎的“知识支持”通道灌输过来的大量信息碎片:八十年代的农村背景、各种作物习性、当时的政策口号、还有各种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可能有科学道理的土法子…

然后,我拿起那半截铅笔,在一张旧报纸的空白处,刷刷刷地写下了标题:

《夜半歌声与金种子:槐树坳的科学谜团》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山村连年干旱,庄稼蔫头耷脑。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村头的老槐树每到半夜就发出微弱的光,还有奇怪的歌声(其实是风吹过特定树洞的声音)。村里一个懂点祖传看天象土法的老人结合歌声的调子和槐树叶子的朝向,推断出山后某个洼地可能有地下水。村里的知青(正面形象)不信邪,但本着科学探索精神,带着人去挖,果然挖出了泉眼,还意外发现了一种耐旱的野生稻种,最终解决了村里的难题。结局皆大欢喜,老地主被表扬“民间有高人”,知青受到嘉奖,科学种田思想得到弘扬。

写完最后一个字,我长舒一口气。完美!既有时代需要的正能量,又带点灵异色彩(方便我发挥),最后还圆回了科学!我真是个天才!

【文学性评分:B 。政治正确性:A。悬念设置:A-。预计采用概率:90%。】罗一鸣给出专业评分。

【奖金五块!佐佐快投!然后买肉!】古博士永远那么实在。

我小心翼翼地把稿子折好,塞进口袋。第二天一早,就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位于小城一隅、门脸不大的报社。

接待我的还是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老编辑。他接过我那写在破报纸上的稿子,先是皱了皱眉。但当他开始阅读后,表情逐渐从漫不经心变成了惊讶,然后是饶有兴趣。

他反复看了两遍,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小同志,这…这真是你写的?这故事…有点意思。”

我立刻进入状态,眼神带着点乡下孩子的淳朴(假装)和一点小得意:“俺瞎编的,就想着…科学也能有点神秘色彩不是?”

老编辑推了推眼镜,笑了笑,从抽屉里数出五张一块钱的纸币递给我:“稿子我们留用了。写得不错,以后多写点这种积极向上又有趣味的。”

“哎!谢谢编辑同志!”我接过那五块钱巨款,感觉手心都在发烫!

第一桶金!到手!

走出报社,我 feeling自己就是未来的文坛巨星(幻觉)!第一时间去供销社称了一斤最肥的猪肉,又买了几个白面大馒头,奢侈了一把!

回到我的小破屋,我把肉包子掰开,肉香四溢。小红虽然不吃这个,但也好奇地飘过来,绕着肉包子转圈,传递来“闻起来好香”的情绪。

“古老头,罗冰块!看到没!知识就是金钱!”我得意地啃着馒头夹肉。

【资金流入确认。建议合理规划用途。】罗一鸣提醒。

【干得漂亮佐佐!下次写个《古墓里的无线电波》怎么样?】古博士已经开始策划下一部“巨著”了。

看着手里剩下的钱,又看了看这个四处漏风的小破屋,和小红那抱着墨玉残料、依旧眼巴巴的样子(这石头能量快吸完了),我知道,文学创作这条路来钱还是太慢。

得找个更稳定、更快的路子。

忽然,我想起了昨晚扫街时,罗一鸣提到的那个城西废弃砖窑厂附近的“夜间物资交流会”。

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我脑海里逐渐成型。

(第二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