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力手中那枚淡蓝色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准考证,边缘印着烫金的赛事 LOGO,正面清晰地标注着关键信息——赛事全称是“第二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决赛”,举办地设在BJ国家会议中心,赛程共三天
从 10月 15日至 10月 17日,而她和林笙的参赛编号分别是“BJ-087”和“BJ-088”,考场被分配在三楼的 302教室,座位紧邻彼此。
这场竞赛并非普通的校园选拔,而是覆盖全国 31个省市的顶级赛事,分为市级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决赛三个阶段。
诸葛大力和林笙早在半年前就通过了市级初赛当时她们在全市两千多名参赛者中,以并列第一的成绩晋级;
两个月前的省级复赛,两人又凭借“电磁感应创新设计”和“天体物理模型构建”两个附加题的满分,从三百名省级选手里脱颖而出,拿到了通往全国决赛的入场券。
决赛的赛程设置远比前两阶段复杂。
第一天是理论考试,时长三个小时,共六道大题,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五大模块,题目难度直逼大学物理专业水平。
比如去年的压轴题,要求结合狭义相对论公式推导高速运动粒子的能量变化,还需结合实验数据修正误差,全国仅有不到十人完全做对。
诸葛大力为此特意整理了近五年的真题,将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按“公式推导-模型建立-数据验证”三步法分类,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连林笙都忍不住感叹“你的解题框架比参考解析还清晰”。
第二天则是实验操作考核,选手需在四个小时内完成两个指定实验和一个创新实验。
指定实验通常是经典物理实验的变式,比如“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会增加“不同介质对干涉条纹影响”的拓展要求;创新实验则不设固定答案,去年的题目是“设计简易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有的选手用单摆,有的用自由落体仪,而诸葛大力当时提出的“利用弹簧振子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方案,还被评委评为“最具创新性设计”。
为了应对实验考核,林笙特意从时空管理局的资料库中调取了不同时空的物理实验数据,帮诸葛大力分析“不同重力环境下实验误差的修正方法”,虽然当时没明说数据来源,但诸葛大力隐约觉得,这些数据“比教科书上的案例更全面”。
第三天是答辩环节,选手需向由院士、高校教授组成的评委团展示自己的竞赛成果,包括理论题的解题思路、实验过程中的创新点,以及对物理学科前沿领域的理解。
去年有位选手因为在答辩中提出“量子纠缠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设想”,直接被清华大学物理系提前录取。
诸葛大力和林笙早就约定好,答辩时要结合她们之前讨论过的“时空曲率与引力波的关联”——虽然这个话题超出了中学物理的范畴,但林笙说“物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或许评委们会喜欢这种大胆的设想”。
更特别的是,这届竞赛还增设了“跨校合作任务”,要求来自不同省市的选手组队完成一个科研课题,课题方向随机抽取,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
诸葛大力在拿到准考证时,特意留意了合作任务的说明,发现落款处印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一个旋转的星云图案,而这个符号,她曾在林笙那本古籍的扉页上见过。当时她没多想,只当是赛事组委会的设计元素,却不知道这个符号正是时空管理局标记“魂魄碎片所在时空”的暗号,而她们即将抽取的课题,恰好与莫云琛魂魄碎片的能量波动频率相关。
准考证的背面,除了考场规则,还印着一行极小的字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10月 16日晚 8点,国家会议中心西侧露台,有关于‘时空能量’的补充资料”。
这行字是林笙在拿到准考证后,用只有她们两人能看懂的荧光墨水加上去的,她原本打算等竞赛间隙再告诉诸葛大力,却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会让她们在决赛期间,意外撞见时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让莫云琛魂魄碎片的线索,第一次与现实世界的物理竞赛产生了交集。
对于诸葛大力来说,这场竞赛是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是通往理想大学的阶梯;但对林笙而言,这不仅是陪伴挚友完成梦想的约定,更是寻找莫云琛魂魄碎片的关键契机
她从时空管理局的消息中得知,这届竞赛的举办地,恰好是莫云琛魂魄碎片在这个世界的“能量汇聚点”,而竞赛中的某些环节,甚至可能触发碎片的能量波动,让她能更精准地定位碎片的位置。
只是这些秘密,她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向诸葛大力全盘托出。
当诸葛大力兴奋地和林笙讨论备考计划时,她没注意到林笙看着准考证的眼神里,除了对竞赛的期待,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她知道,这场看似普通的物理竞赛,即将成为她们卷入时空风波的起点,而那枚淡蓝色的准考证,会是解开所有谜团的第一把钥匙。
10月 15日清晨,BJ国家会议中心外的银杏叶被秋风染成金黄,林笙和诸葛大力并肩站在入口处,指尖都攥着那枚淡蓝色的准考证。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两人身上,诸葛大力的校服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物理公式徽章,而林笙的墨色外套口袋里,悄悄藏着那本印有时空管理局暗号的古籍——她昨夜反复确认过,古籍扉页的星云符号,与跨校合作任务说明落款处的图案一模一样。“别紧张,按我们之前练的来就好。”
诸葛大力侧过头,给了林笙一个自信的笑容,指尖还在无意识地背诵电磁感应公式。
林笙点点头,目光却扫过会场角落——那里站着一个穿黑色风衣的人,衣领遮住了半张脸,袖口露出的银色徽章,正是时空管理局的标记。她心里一紧,不动声色地拉了拉诸葛大力的衣袖:“快走吧,理论考试要开始了。”
302考场内,监考老师分发试卷的声音格外清晰。林笙坐在 BJ-088号座位上,刚翻开试卷,就被最后一道题吸引了——题目要求结合广义相对论,推导特定时空曲率下的引力波传播方程,配图竟是一个与莫云琛魂魄碎片能量波动图高度相似的曲线。她握着笔的手顿了顿,余光瞥见诸葛大力也皱起了眉,显然也觉得这道题“超出了常规范围”。
“叮——”考试开始的铃声响起,林笙迅速收回思绪。
前五道题对她和诸葛大力来说并不算难,诸葛大力用她擅长的“三步法”快速推导,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的痕迹又快又整齐;林笙则结合时空管理局资料库中的数据,巧妙地简化了复杂公式,连最难的热学熵变计算,都只用了十分钟就得出结果。
当两人同时开始攻克最后一道题时,考场里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
诸葛大力专注地在草稿纸上画着时空曲率模型,忽然抬头看向林笙,发现她正盯着题目配图发呆,眼神里满是她从未见过的复杂情绪。
“林笙,怎么了?”她小声问,却被监考老师投来警告的目光,只好用口型示意“加油”。
林笙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道题或许是时空管理局的“提示”,但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
她快速调动脑海中的时空物理知识,结合古籍中的记载,将魂魄碎片能量波动的规律融入推导过程,竟意外地发现,题目要求验证的“引力波传播速度”,恰好与莫云琛失踪前最后一次传递的能量信号速度一致。
“叮——”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两人同时放下笔。走出考场时,诸葛大力迫不及待地问:“最后一道题的配图你看到了吗?是不是很像我们之前讨论的‘时空异常波动图’?”林笙点点头,刚想开口,却看到那个穿黑色风衣的人站在走廊尽头,冲她比了个“今晚露台见”的手势,随即消失在人群中。
第二天的实验操作考核更是暗藏玄机。
指定实验“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中,林笙发现实验台提供的“普通玻璃介质”,在激光照射下竟折射出淡紫色的光——这正是莫云琛魂魄碎片特有的能量光色。她不动声色地将一块介质悄悄收进口袋,却没想到诸葛大力也注意到了异常:“这介质的折射率不对劲,比标准值高了 0.3,难道是实验器材出了问题?”
“可能吧,先按正常步骤做。”林笙掩饰道,心里却明白这是时空管理局的“刻意安排”。
在创新实验环节,两人选择了“利用电磁感应测量魂魄碎片能量”的方案——虽然这个选题在中学生看来“过于奇幻”,但评委们却被她们严谨的实验设计吸引,尤其是林笙用古籍中的方法制作的“能量感应装置”,竟真的检测到了微弱的能量波动。
第三天的答辩环节,当诸葛大力展示“时空曲率与引力波的关联”研究时,评委席中突然有一位白发院士问:“你们的研究数据来源是什么?这些时空波动数据,连我们实验室都还未公开过。”
林笙从容地回答:“是通过对现有物理文献的整合与推导,结合理论模型模拟得出的。”
院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却在答辩结束后,悄悄递给林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晚露台,带你见一个人”。
当晚 8点,林笙和诸葛大力准时来到国家会议中心西侧露台。晚风微凉,那个穿黑色风衣的人早已等候在那里,身边还站着白天的白发院士——原来他竟是时空管理局在人间的“联络员”。
“林笙,莫云琛的魂魄碎片就在这届竞赛的‘跨校合作课题’中,”院士递过一份资料,“你们抽到的课题‘新能源能量波动研究’,实际上是寻找碎片的关键任务。”
诸葛大力站在一旁,终于明白了林笙的“秘密”。
她没有惊讶,反而坚定地说:“我也要帮忙!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应该一起面对。”
林笙看着她,眼里满是感动。
这时,远处传来竞赛组委会的通知声——跨校合作课题分组结果公布,她们两人被分到了同一组,课题编号正是“星云- 087”,与古籍扉页的符号完美对应。
月光洒在露台上,两人手中的准考证在灯光下泛着淡蓝色的光。
林笙知道,这场物理竞赛不仅是诸葛大力追逐梦想的舞台,更是她寻找莫云琛的关键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