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经过一个多时辰的驰骋,来到汴梁郊外的桃树林中,慕容青璃的坟墓在桃林深处,赵珩从马上下来,把马系到旁边的桃树上,走到青璃的坟前,看到地上有一些脚印,墓碑顶上有一些桃花,看来是有人来看过青璃。青璃的坟头长满了野草,有那么高了。
现在是太平兴国六年,仲春(即公元981年3月),天气晴朗,时而有微风。空气中弥漫着桃花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
赵珩伸出手指抚摸着墓碑上那朵雕刻的小桃花,桃花刻痕经历四年的风吹雨打变浅了些,但依旧清晰。他用悲伤的语气说:“青璃,我回来了,来看你了,自三年前与你告别,我一直思念着你,你在那边还好吗?”
他用手轻轻地抹去墓碑上的灰尘,动作轻缓,生怕打扰了下面沉睡的人。一阵风吹来把树上的桃花吹落到地上,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朵最大的桃花放在青璃墓碑的顶上。青璃生前最喜欢桃花,喜欢吃桃花糕,桃花不仅香味好闻,还因为它的粉红色很高雅,一点不俗气,另一个寓意是爱情要来临。青璃小时候,心里就刻下了赵珩的身影,特别是赵珩十二岁那年在桃花树下那句“等我长大就娶你”一直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她不觉得那是一句玩笑,更像是一句承诺。
“青璃,我昨晚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姑娘,长相很像你,和你一样喜欢穿绿色裙子,我追了几座山坡没有追上,你告诉我,那人是谁?”
春风卷起花瓣和树叶,在空中飞舞,缓缓飘到青璃的坟前,赵珩伸出右手接住了一片桃花瓣,放在鼻子上闻了一下,有股淡淡的清香,很像青璃给他调的那盒“醉春风”香粉的香味。他睁大眼睛看着那片花瓣,喃喃自语:“青璃,你是在告诉我,那个绿衣姑娘和你有关吗?”
赵珩从右腰取下水壶,拧开盖子“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再盖上盖子挂在腰上,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垫在草地上,坐在青璃的坟前:“青璃,我在这里陪着你。”语气流露出一丝伤感。三年后怀着急切的心情重回故地,此刻的他心情十分复杂,既有伤感又有惊喜,故人已逝,怀念过去只会徒增伤感,他期盼事情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在发展。过去的一切早就烟消云散了,将来还有那个绿衣女子之谜等他去解开。
坐了半个时辰,思考了许多事,他释然了,站起来说:“青璃,我要回汴梁了,回去看看老嬷嬷她们,要向你告别了,你好好安息吧。”
赵珩解下缰绳,骑上马朝汴梁飞奔,阳光刺眼,快接近午时了。到了汴梁城外,他还是走以前那个城门,守城门的士兵还是之前那几个,看到他回来了,高兴地打招呼:“赵小将军回来了。”
“是,我回来了。”赵珩抱拳行礼。
经过简单地检查之后就放行了。赵珩骑着马慢慢朝西市走去,离开三年,似乎更热闹了,许多店铺换了新颜。到了西市附近,他从马上下来,牵着马往前面走,很快就看到了“凝香阁”胭脂铺,牌匾翻新过,那三个字依旧挺拔秀气,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门口的蓝色布帘也换成新的了。
赵珩把白马系在门前的树上,掀开布帘看到老嬷嬷正在柜台上拨着算盘,白发比三年前多了许多,脸上皱纹增多了,明显地苍老了许多。
她抬头一看,激动得手在颤抖:“小......小将军回来了。”
赵珩走进店铺:“嬷嬷,我回来了。”
老嬷嬷眼睛红了,急忙从柜台走出来,抓住他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终于回来了,在终南山三年受苦了吧?”
赵珩笑着摇摇头:“没有,我能习惯。”
老嬷嬷让他坐在椅子上,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赵珩捧着茶杯喝了几口,问:“青璃当年真没有留下什么话吗?”
老嬷嬷叹了口气:“姑娘当年说你要好好活下去,要忘了她。若是将来去了终南山学剑,得好好跟红叶道长学。那天晚上姑娘回到慕容府跟我说的。姑娘给红叶道长飞鸽传书让道长收你为徒,后来就出门了,再也没有回来,我第二天午后收到道长回信。”
“哦,对了,还有一样东西。”老嬷嬷从柜台下面的暗格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拿出一支桃木簪,尾部刻着一朵桃花,还未完成,“姑娘说,你日后若从终南山回来就把这个给你。”
赵珩接过一看,雕刻得很好,原来青璃在出事前还想着给自己刻个礼物,眼睛一下子红了,泪水在打转。“看来青璃早就知道自己那晚肯定活不成了,牺牲她自己救了我。”他突然想起那晚在地牢里青璃胸口的刀伤,像一根针在刺他的心,疼得他发抖。
他紧攥着桃木簪,克制自己的情绪,没有让眼泪掉下来,缓了缓心神,慢慢说:“嬷嬷,我昨晚在黑风口附近的树林中遇见一个姑娘,长相和青璃一样,穿着绿罗裙,声音也一样。”他从怀里掏出那根银簪,“她也有这根银簪。”
赵珩把银簪递给老嬷嬷,老嬷嬷接过去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这就是青璃的银簪,你看这里,珍珠和银簪的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缺口,一般人看不出来。”
赵珩凑近去一看,果然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嬷嬷,你确定是青璃的那根银簪?”
“错不了,下葬前,我亲手插在青璃头发上的。”老嬷嬷认真地说。
“这就奇怪了,那个绿衣姑娘到底是谁?她蒙着层白面纱,没有看清楚她的脸,一眼看去很像青璃。”赵珩心中充满疑问,望着老嬷嬷问。
“难道是......”老嬷嬷顿了顿,“长得像的两个人或者......青璃还活着?”
“青璃的坟墓没有人动过,完好无损,我刚从青璃的坟墓回来,在那待了半个时辰,坟墓旁有脚印,墓碑顶上有桃花,之前有人来看过青璃。”
老嬷嬷“哦”了一声:“我之前去看过青璃的坟墓,现在桃花开了,青璃特喜欢桃花,我摘了一朵桃花放在青璃的墓碑顶上,应该是后面有人来看她了。”
老嬷嬷拉了一把椅子坐下来,神情很忧伤:“慕容夫人在发配西北前交待过我要看好庄园,照顾好姑娘,夫人和少爷将来有机会还会回来。可是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夫人和少爷的消息,派人去打听也没有打听到,只怕......”
“不用担心,也许慕容夫人和慕容公子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方便和慕容家取得联系。”他突然想起了青璃的哥哥慕容青峰,十二岁那年在慕容府的花园里和青峰在一起玩耍过,青峰比他大一个月,那时他们兄妹无忧无虑,几年后慕容家就落难了。
赵珩接过银簪,把桃木簪和银簪一起装在怀里,待在“凝香阁”帮老嬷嬷照料胭脂铺,掌柜今天有事不在,他去终南山之前经常来这里帮忙照料店铺,待在这里,眼前会浮现那熟悉的身影,睹物思人。他以这种方式默默地守护在这里,捕捉空气中那股熟悉的胭脂香味-那是四年前青璃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淡淡的香粉味。
他中午在“凝香阁”和老嬷嬷一起进餐。
当暮色漫进“凝香阁”,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铺子里的油灯亮起来了,两侧的绸缎庄亮起了灯笼。赵珩守在这里,就像守着青璃,这里曾经留下了青璃的笑容、声音和身影,仿佛她就在身旁看着他。
当天色渐黑,街上都亮起了灯笼,老嬷嬷开始停业,锁上大门和赵珩一起回慕容府。赵珩牵着白马在巷子里走,这是曾经经过的地方,一切都那么熟悉,他的心里装满了东西,一时之间产生无限的感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