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无敌庶子 > 第1章 遭到诬告
换源:


       “爹,娘,相公!我没法活了啊!”

凄厉绝望的哭嚎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永盛钱庄后宅午后的宁静。

厅堂内,永盛钱庄老板陈守财的嫡长媳柳婉茹,正瘫坐在地上,云鬓散乱。

她一手捂着脸,哭得肝肠寸断,另一只手则颤抖地指向面前一个神情茫然的少年。

那少年约莫十七八岁,身形瘦削,正是陈守财那个因小时候逃学被失手打坏了脑袋、后又丧母而遭人嫌弃的庶出三子——陈昂。

“三叔他……他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就对妾身动手动脚,行那等猪狗不如的龌龊之事!”柳婉茹声泪俱下,“妾身拼死抵抗,他才未能得逞……但这让妾身以后还有何颜面见人啊!我不如死了算了!”

主位上,嫡母张氏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陈昂!你这个丢人现眼的东西,竟敢对你嫂嫂无礼?!我们陈家的脸都让你这傻子丢尽了!”

一旁的嫡长子陈弘,亦是满面怒容,指着陈昂的鼻子厉声呵斥:“你……你这蠢货!竟做出如此禽兽之行,我今日非打死你不可!”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滔天指责,陈昂只是茫然地站着。

他分明是当代的金融天才,正在做全球投资演讲直播时,头顶的吊灯砸了下来,再次睁开眼,便出现在了这里。

即便如此,他混沌的脑子里依稀记得,自己刚才只是觉得裤裆有些发痒,下意识地挠了挠……怎么就成了调戏嫂嫂?

周围的仆役丫鬟们投来鄙夷、厌恶的目光,低声议论着,无一不是站在那哭得梨花带雨的嫂子一边。

瞬间,他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卧槽……”陈昂内心暗骂,“穿越了?而且一上来就是古代版‘某大图书馆事件’?捡个账本就被诬陷性骚扰?这女人够毒!”

事情的真相在他融合的记忆中清晰浮现:片刻前,原主在回廊捡到了柳婉茹不慎掉落的一本蓝布账本。

柳婉茹去而复返找账本,见账本在原主手里,顿时大惊失色,先是软语央求索回,后来厉声威胁,无奈痴傻的原主执拗不肯,还说要把账本交给老爹。

正焦急间,恰见原主挠了挠裤裆,柳婉茹急中生恶智,立刻决定先发制人,用最恶毒的罪名彻底钉死这个傻子,以便掩盖账本的真实问题!

于是,便有了眼下这出恶人先告状的戏码。

此刻,嫡母张氏和嫡兄陈弘的呵斥还在继续。

“……还不跪下认罪!”张氏怒喝。

“家法!必须请家法!”陈弘咆哮。

柳婉茹的哭声愈发凄惨,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就在张氏准备下令拿人之际——

“冤枉啊!!!”

一声比柳婉茹方才更加凄厉、更加委屈的嚎叫,猛地从陈昂喉咙里爆发出来,盖过了所有声音!

这一嗓子,中气十足,悲愤欲绝,把所有人都震得愣住了。

陈昂猛地抬起头,脸上不再是痴傻,而是充满了被巨大冤屈笼罩的悲愤。

他伸手指着柳婉茹,声音颤抖:“恶人先告状!简直是血口喷人!爹,爹您要为我做主啊!嫂子她诬陷我,她是因为那个账本!”

他这一闹,动静极大,果然立刻惊动了就在不远处的钱庄老板陈守财。

陈守财皱着眉头,面容严肃地快步走进厅堂,目光扫过哭倒在地的大儿媳、脸色铁青的妻子长子,最后落在那个傻儿子身上:“吵什么吵!成何体统!发生什么事了?”

不等陈昂开口,柳婉茹立刻抢上前,将“猥琐庶子调戏嫂子”的戏码再次声泪俱下地演绎了一遍,添油加醋,极力渲染自己的委屈与陈昂的“不堪”。

嫡母张氏和嫡兄陈弘自然是极力帮腔。

张氏痛心疾首:“老爷,您看看,这就是您的好儿子!平日里痴傻也就罢了,如今竟生出这等龌龊心思!我陈家的门风都要被他败坏了!”

陈弘更是义愤填膺:“父亲,三弟此举必须严惩,以正家规!”

厅内的仆人也大多低着头,窃窃私语,氛围一边倒地指责陈昂。

陈守财听着,脸色越来越沉,看向陈昂的目光充满了怒火,这个儿子,果然是个祸害!他正要发作——

“父亲!”陈昂猛地抬头,声音清晰镇定,完全不同于往日的含糊木讷,“他们所言,尽是诬陷!嫂子她血口喷人,只因为我无意中捡到了她遗落的一本账册,她怕事情败露,便恶人先告状!”

“你胡说!”柳婉茹当即尖声反驳,脸色却白了三分,“什么账本,根本没有的事!爹,您别听这傻子胡说八道,他是在为自己脱罪!”

陈弘也急忙帮腔:“三弟,你休要胡言乱语。账本?你认得字吗?”

张氏冷笑:“就是,一个傻子,知道账本是什么东西吗?分明是砌词狡辩!”

陈昂却不理会他们,毫不犹豫地从自己怀里掏出了一本蓝布封皮的账册,上前几步,直接双手呈给了陈守财。

“你!”柳婉茹看到那账本,尖叫声戛然而止,脸上血色瞬间褪尽,下意识就想扑上来抢夺。

陈守财疑惑地接过账本,翻看了一下封皮和里面的字迹,眉头紧锁。

他认得,这确实是大儿媳柳婉茹负责管理的、府内后宅一应绸缎、首饰、珍玩采购及人情往来的专项账本。

这部分用度不小,但以往他并未过多插手。

“这……”陈守财看向陈昂,又瞥了一眼面如死灰的柳婉茹,心中已信了三分,但更多的是疑惑,“昂儿,即便你捡到了账本,又如何说婉茹是诬陷?这账本能说明什么?”

“父亲明鉴!”陈昂朗声道,“嫂子之所以诬陷儿子,正是因为儿子看出了这账本中的猫腻!”

“这账面上,仅过去半年,各类采购开销就高达近三千两,但其中至少有两千二百五十两银子对不上账!”

“做账手法颇为刁钻,虚报价格、以次充好、重复记账,甚至虚构采买事项,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