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的指尖刚触到回车键,准备执行溯源脚本的瞬间,主控屏左侧弹出一连串红色警告。
“D-03账号:操作异常,收益功能已限制。”
“D-07账号:行为模式疑似批量操控,提现通道关闭。”
“E-12账号:登录环境风险,账户冻结。”
一条接一条,像被无形的手推着,不断跳出。三台显示器上的数据流同时出现断层,原本平稳跳动的收益曲线直接塌陷成一条横线。
陈小胖猛地坐直,手机差点滑进键盘缝里:“怎么回事?怎么全挂了?”
计算机系同学已经调出后台状态面板,手指快速滚动列表:“不是个别问题……我们这轮部署的二十八个活跃账号里,二十三个被标记‘高危行为’,只剩五个还能操作。”
林凡没说话,迅速切换至平台风控日志界面。系统没有推送具体原因,只在备注栏写着“综合行为评估触发安全机制”,连申诉入口都没有开放。
“不是误封。”他低声说,“是精准打击。”
陈小胖盯着自己负责的子账号群组,声音有点发紧:“昨天还好好的,第三期视频流量还在涨,评论区也热着,怎么说封就封?他们是不是看了我们那条草稿视频才动手的?”
林凡摇头:“封号时间集中在三点十七分到三点二十四分之间,那会儿没人发布新内容。而且你看这些账号的共同点——”他拖动筛选框,将所有被封账号按登录信息排列,“全部通过校园网出口IP登录,时间间隔不超过四分钟。”
计算机系同学立刻反应过来:“IP集中暴露了。”
“对。”林凡放大网络拓扑图,“我们一直用宿舍路由器做中转,虽然换了设备指纹,但出口地址始终是同一个。之前流量小,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账号权重上升,再这么干,等于主动送上门。”
房间里的空气一下子沉了下来。
陈小胖抬手揉了把脸:“那就意味着……咱们之前所有操作,在系统眼里都是从一个地方发出来的?一群人共用一台电脑那种?”
“差不多。”计算机系同学苦笑,“哪怕内容再真实,行为逻辑再合理,只要底层网络特征太统一,就会被判定为集群操作。”
林凡盯着那串相同的IP地址,眼神逐渐冷下来:“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上一次有人频繁访问草稿视频,不是偶然探路,是在确认我们的部署结构。”
“所以这是连锁反应?”陈小胖咬牙,“先偷看内容,再分析模式,最后上报系统统一清剿?”
“不一定需要上报。”林凡声音很平,“平台自有检测模型。只要我们的操作突破了正常用户的地理分布阈值,自动风控就会启动。只不过……有人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推了一把。”
三人沉默了几秒。
陈小胖忽然问:“那现在怎么办?总不能一个个拿手机出去连WiFi重新注册吧?我们哪有那么多实体机?”
林凡没答,而是转向计算机系同学:“那个程序还能用吗?”
对方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你是说上次做的虚拟定位模块?”
“就是它。”林凡点头,“当时是为了测试跨区域任务适配性,做了八个城市的模拟节点。现在得让它真正跑起来。”
计算机系同学皱眉:“原版本只能单机切换,而且每次切换要重启应用进程。要是强行多开,容易崩。”
“那就改。”林凡打开本地代码库,“你现在负责扩展并发支持,我来调整任务调度逻辑,避开同步上线的时间窗口。陈小胖,你把剩下的五个可用账号整理出来,优先恢复基础任务链。”
陈小胖应了一声,立刻开始筛选账号权限和任务进度。
计算机系同学调出原始脚本,快速浏览后说道:“如果要支持多账号独立运行,必须给每个实例分配独立的虚拟网卡和时区配置,否则还是会暴露关联性。”
“加上随机延迟。”林凡补充,“第一批上线的账号,间隔控制在三到七分钟之间,模拟不同城市的真实用户登录节奏。”
“还得换掉DNS解析路径。”计算机系同学一边敲命令一边说,“不然就算IP变了,流量路由还是能追溯到同一出口。”
林凡点头:“走公共代理池,别用私有线路。另外,所有账号的任务类型也要错开——北京节点刷短视频,成都节点接问卷,广州的搞本地生活打卡。让系统觉得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独立操作者。”
三人分工明确,键盘声骤然密集起来。
二十分钟后,第一版改造完成。
计算机系同学按下运行键,终端界面跳出八行连接提示:
【节点A|杭州|IP伪装成功】
【节点B|重庆|时区同步完成】
【节点C|沈阳|DNS路由切换】
……
五分钟后,五个备用账号陆续在不同城市标识下重新登录平台。
林凡紧盯D-03账号的首页加载过程。页面顺利进入,任务列表正常显示,右上角的“可提现余额”数字虽未恢复,但已不再提示“受限”。
“成了。”他松了口气。
“不止。”计算机系同学指着后台日志,“刚才有个新手任务自动派发给了沈阳节点的账号,说明系统已经开始接受这个登录环境。”
陈小胖咧嘴笑了:“真动起来了。”
“别高兴太早。”林凡调出风控评分面板,“目前只是初步通过验证,真正的考验是接下来二十四小时的行为稳定性。如果多个账号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相似任务,或者互动频率过于规律,还是会再次触发审查。”
他转向主控台:“接下来,所有人暂停高频操作。每个账号每天任务量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优先选择非热门类目。等系统认定这些是‘普通用户’后,再逐步加码。”
陈小胖点头:“明白了,低调养号。”
计算机系同学则继续优化脚本,加入动态行为扰动算法——让每个账号的滑动速度、停留时长、点击位置都产生细微差异,避免动作模板化。
又过了半小时,剩余可用账号全部迁移至新架构。
屏幕上,原本死寂的数据墙重新亮起微光。十几个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虚拟节点缓慢运转,像暗夜里悄然点亮的灯火。
林凡靠在椅背上,目光仍没离开主屏。
“这次是侥幸。”他说,“IP集中问题早就该解决,是我们太依赖现有流程,忘了平台一直在进化。”
陈小胖挠了挠头:“可咱们也不是没想过办法,只是之前没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现在到了。”林凡站起身,走到窗边拉了下窗帘。外面天色依旧昏沉,远处教学楼还亮着零星灯光。
他转身回来,语气变得坚定:“从今天起,所有账号必须默认使用虚拟定位。不只是防封,更是为了让它们看起来‘像人’——会在不同时间醒来,去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
计算机系同学抬头看了他一眼:“你是想建立行为人格模型?”
“没错。”林凡点头,“光改IP不够,还得让每个账号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比如早上六点半刷新闻的,晚上十一点看剧的,周三固定参加答题活动的……越具体,越不容易被当成机器。”
陈小胖眼睛一亮:“那我可以给每个账号设个‘人设’?比如学生党、上班族、宝妈之类的,连头像和昵称都配套?”
“可以。”林凡坐下,“但重点不在外表,而在行为惯性。我们要让系统相信,这些账号背后是真的活人,在自然使用,而不是为了赚钱刻意刷任务。”
他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列出分类维度:地域偏好、活跃时段、内容倾向、互动方式……
房间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风扇低鸣。
某一刻,林凡忽然停下动作,看向屏幕角落的一个监控条目。
某个刚激活的南京节点账号,在登录后第七分钟,自动跳转到了一条未订阅的本地团购活动页,并停留了整整四十二秒。
他的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这不是预设行为。
也不是脚本指令。
更像是……一次真实的兴趣转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