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决议如同一道明确的指令,让“星火”项目组的方向瞬间清晰,节奏也骤然加快。
二期工程——“玄龟”计划的立项文件以惊人的速度获批,选址在一个更深处的地下掩体工事内,保密等级和防护标准提升了数个量级。
与此同时,对“星火”技术应用方向的论证和对接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楚尧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微妙转变。
他依然是技术的总负责人,但苏晚晴和刘建明教授承担了更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让他能更专注于下一代特种电池的核心技术攻关。
沈忆寒的团队则全力配合,进行各种极端条件下的性能测试和失效分析。
这天,楚尧正在实验室里调整一种新型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场处理参数,试图在能量密度上实现突破,苏晚晴带着一份加密文件找到了他。
“楚工,总部来电,有一个紧急且重要的测试任务。”
苏晚晴的神色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严肃。
“西北某特种作战基地,他们一套新列装的高原山地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在极限测试中暴露出严重的动力瓶颈。原配电池在低温、高强度负载下,续航急剧缩水,无法满足预定作战时长要求,严重影响了系统效能。他们希望能尽快获得一批适用该系统的‘星火’特种电池进行实战评估。”
楚尧接过文件快速浏览。
这套单兵系统整合了外骨骼助力、夜视、通讯、无人机协同、小型武器平台等多项功能,对动力需求极高,尤其是在缺氧低温的高原环境。
原配电池是国内目前能拿出的最好产品,但依旧力不从心。
“他们的需求很明确,”苏晚晴补充道。
“电池包需要适应现有的接口和空间,但要求在零下三十度环境中,支撑系统全功能运行至少四十八小时,并能承受频繁的冲击和振动。时间非常紧,一周内需要提供首批五十套测试样品。”
这是一个极其苛刻的要求,几乎是现有电池技术的禁区。
但楚尧眼中却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这正是他想要的挑战,是检验FEET技术极限的最佳试金石。
“没问题。”楚尧合上文件,语气肯定。
“利用我们现有的21700特种电芯,重新设计成符合要求的电池包结构,优化热管理和抗震设计。核心是,我要对这批电芯进行一次‘超规格’的场处理,将它们的低温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推到当前理论的极致。”
所谓“超规格”,意味着他将动用LV3权限下更高级的模拟空间,对处理参数进行极限优化,甚至可能需要微调脉冲场的某些更深层次的特性,这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但楚尧有信心。
接下来的几天,楚尧几乎不眠不休。
他泡在升级后的模拟空间里,反复推演着在极端低温下,锂离子在经场效应重构后的纳米结构中的迁移动力学,寻找着那个能打破常规认知的最佳参数组合。
现实中,一条小型的、高度保密的手工示范线被紧急启用,沈忆寒亲自监督每一支电芯的处理过程,确保万无一失。
陈昊则负责整个流程的数据安全和样品押运方案的制定,他知道这批电池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
第七天傍晚,五十套散发着金属冷光的特种电池包整齐地码放在特制的恒温转运箱中,由一支精干的保密车队在夜色掩护下,悄然驶出基地,直奔西北方向。
又过了三天,楚尧正在分析一组新的材料数据,办公室的保密专线电话骤然响起。
他拿起听筒,对面传来一个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是负责此次测试对接的基地技术负责人王总工。
“楚工!神了!太神了!”王总工的声音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那股兴奋劲。
“电池收到了!立刻组织了极限测试!零下三十五度,连续全负载运行五十二个小时!系统各项功能正常!电池还有余量!而且你们电池的内阻几乎不随温度下降而升高,低温放电平台稳得像条直线!我们的战士背着这套系统,在野外潜伏了两天两夜,回来还能小跑!这……这简直是奇迹!”
王总工滔滔不绝地汇报着测试结果,各种数据详实而惊人。
“星火”电池不仅完全满足了要求,甚至大幅超出了预期。
它彻底解决了困扰该型单兵系统最大的短板,使其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楚工,我代表基地全体官兵,感谢你们!你们这是给我们的战士送上了最可靠的‘第二生命’啊!”王总工的语气充满了真诚的感激。
楚尧听着电话那头的激动话语,心中也涌起一股热流。
技术的价值,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实、最崇高的体现。
它不再仅仅是论文上的数据和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化为了守护国家、提升战士生存与战斗能力的坚实力量。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楚尧平静地回应,但内心的成就感无以言表。
这次成功的实战测试,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军方高层引起了远比民用领域更大的震动。
报告被迅速呈递到更高层级,几位原本对“星火”技术还持部分观望态度的高级将领,在亲眼看到测试报告和前线部队的反馈后,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立刻组织论证,将‘星火’电池优先换装到哪些急需的装备平台上!”
“给‘玄龟’计划最高优先级!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
“楚尧这个年轻人,是国宝!他的安全保卫等级,再提升一级!”
“星火”技术,以其无可辩驳的卓越性能,正式进入了国家最高战略视野的核心圈层。
楚尧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一份绝密的、仅有极少数人有权阅览的“国家战略科技人才核心名单”上。
然而,就在国内为此欢欣鼓舞、加紧布局的同时,遥远的海外,某些阴影也开始蠕动。
某国,一间光线昏暗的情报分析室内。
几张模糊的、似乎是从远程高空侦察平台拍摄的照片被投射在大屏幕上,照片背景是华夏西北的群山,隐约可见一些小型车辆和人员活动痕迹,但关键部分都被巧妙遮挡或处于分辨率极限。
一份标注着“高度可疑”的技术评估报告摆在桌上,里面零星提到了一些关于“异常能源表现”、“单兵系统续航能力显著提升”的碎片化信息。
“先生们,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些东西。”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
“华夏在基础能源领域,似乎取得了某种……非典型的突破。这不符合我们掌握的他们的技术发展路径。我需要知道,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另一处,一个跨国能源巨头的顶层会议室里。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传闻,关于一种性能惊人的电池技术……来源指向华夏。我们的技术部门认为,如果传闻有百分之一是真的,都将对现有产业格局造成毁灭性冲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搞清楚真相!”
无形的暗流,开始向着东方汇聚。
“星火”的光芒虽然初绽,但已足以吸引来自黑暗中的窥探。
楚尧对这一切尚不知情,
但他脑海中科技树界面上,一个之前一直灰暗的、名为【被动式全频谱低可探测性技术】的分支,似乎微微闪烁了一下。
那是系统根据宿主所处环境潜在风险,自动给出的提示。
新的挑战,已悄然临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