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2之我的双轨人生 > 第16章 晚自习后的零食摊经济学
换源:


       初中的作息制度与小学截然不同,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变化便是增加了晚自习。对于走读生而言,傍晚放学后,像归巢的鸟儿一样匆匆飞回家,囫囵吞下母亲准备好的、往往已经不算太烫的饭菜,又得立刻背上沉甸甸、塞满了习题册和课本的书包,再度返回被夜色笼罩的校园,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继续伏案两小时,这无疑是对精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

而到了晚上八点半,当象征解放的晚自习结束铃声尖锐地划破校园的宁静时,正是少年人们肠胃空空、饥肠辘辘的时刻。从各栋教学楼里涌出的人流,汇聚成一股喧闹的洪波,涌向百米开外的校门。这段不算长的林荫道,在夜晚八点半这个特定时刻,瞬间变成了嗅觉和味觉的黄金赛道,上演着最原始也最真实的供需大战。

精明的商贩们早已用他们灵敏的鼻子,嗅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每天晚自习结束前十分钟,校门外的围墙边就开始暗流涌动,如同战前的寂静。一些小贩推着经过改装、加了防雨棚的三轮车,车上放着烧得正旺的蜂窝煤炉子,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深褐色的茶叶蛋、酱色的卤香干、或者汤色浓郁、冒着滚滚热气的关东煮,浓郁的香气能飘出老远;有的则挎着巨大的、裹着白色棉被的泡沫箱子,里面是烤得外皮焦脆、内里软糯滚烫的烤红薯,那焦甜的香气对于空瘪的胃袋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更多的是挎着竹篮或提着大塑料袋的小贩,里面装着各种廉价却刺激味蕾的袋装零食:五毛一包油汪汪的辣条、一块钱一包硬邦邦的牛肉干(更多的是面粉)、五毛钱两个甜腻腻的油炸麻圆、还有各种色素勾兑的便宜饮料。

铃声如同发令枪响,学生们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出校门,这些早已严阵以待的零食摊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七嘴八舌的讨价还价声、以及买到食物后满足的咀嚼和吸溜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无比、烟火气十足的“晚自习后经济生态图”。

林晓宇推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手自行车,和张超、唐鹏一起随着缓慢移动的人流往外走。空气中混杂的各种食物香气强烈地刺激着唾液分泌,但他更多的注意力却放在了观察和分析上。他那经过重生洗礼的大脑,像一台精密扫描仪,快速记录着各个摊位的客流、销量、商品种类和顾客群体。

“宇哥,你看,卖烤红薯那老头,生意真他娘的好!这一晚上,得卖出去几十个吧?这得赚多少?”张超使劲吸着鼻子,眼睛死死盯着那个收零钱收到手软、脸上笑开花的老汉,语气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羡慕。

“嗯,成本低,需求刚性。一个烤红薯卖一块五,成本(煤、红薯)大概五六毛,单个利润接近一块。一晚上卖出四十个,毛利就有四十块,扣除其他损耗,净赚三十问题不大。”林晓宇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开始心算,给出了一个相当精确的估算。

“我……我靠!三十块?!”唐鹏也惊了,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他虽然家里条件不错,零花钱比张阔绰,但也从没想过一个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老头,一晚上摆摊能净赚他大半个月的零花钱。“这比我爸厂里工人一天工资还高?”

“差不多。但你看他,”林晓宇看得更深入,目光里带着超越年龄的审视,“风吹日晒,雨打不停,还得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躲着城管突击检查,不容易。这钱是辛苦钱,是风险钱。”

他的目光继续扫过其他摊位:卖茶叶蛋和卤香干的,利润薄但走量大,胜在稳定;卖辣条饮料等预包装食品的,利润率高,但竞争也最激烈,同质化严重;卖关东煮的,附加值高,汤汤水水能卖上价,但准备工作极其繁琐,需要带的家伙事儿也多,汤底、炉火、串签,搬运不便……

“鹏哥,超子,你们发现没,”林晓宇忽然压低声音,如同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眼神闪烁着敏锐的光,“这些摊子,卖的东西核心逻辑就一个:顶饱、解馋、便宜,针对的是‘饿了’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但好像……少了点什么。”

“少了啥?”张超茫然地挠挠头,在他看来,有吃的就不错了,“肉?都是素的,确实不经饿。”

“不只是肉,”林晓宇摇摇头,引导他们的思路,“是层次。你们想,饿是真的饿,但天天吃茶叶蛋、烤红薯、辣条,会不会腻?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有些女生,或者像鹏哥你这样手里零花钱宽裕点的,可能并不满足于只是填饱肚子,他们想吃点‘不一样’的,更好吃的,哪怕贵一点。”

他想起昨天下午,在教室后排看到班上一个家里开饭店的男生,神秘兮兮地从书包里掏出一盒从家里带来的、包装精美的进口巧克力威化饼分给几个哥们,那一小条据说就要三块钱,周围围了一圈羡慕的眼神。还有那种小瓶装、口味多样、看起来比普通汽水“健康”一点的品牌酸奶,在小卖部也要卖到两块五,买的人也不少。

“你的意思是……”唐鹏脑子转得快,似乎捕捉到了林晓宇话里的商机,眼睛微微亮了起来。

“咱们能不能也来这夜市分一杯羹?但不跟这些大叔大妈在同一个维度竞争。”林晓宇的思路逐渐清晰,语速加快,“咱们卖点他们没有的,附加值更高的,针对……嗯,算是‘消费升级’群体吧。”

“消费升级?”张超对这个词感到无比陌生,小眼睛里满是问号。

“就是手里有点闲钱,愿意为了更好吃、更好看、或者更特别一点的东西,多花五毛一块的同学。”林晓宇用最直白的话解释,“比如,那种进口的威化饼、小瓶酸奶,或者……‘欣欣西饼屋’的肉松面包?”

当时蜀州街上刚刚兴起一两家西饼屋(面包房),里面卖的那种裹满了金黄肉松、沙拉酱香甜、面包体极其柔软的肉松面包,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奢侈品级别的存在,要两块五一个,但它的味道和口感,远非普通摊贩卖的馒头包子能比,是无数学生垂涎却难以轻易得到的美味。

“肉松面包?!”张超和唐鹏几乎同时狠狠地咽了一口口水,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那玩意儿对他们这个年纪的吃货来说,吸引力是核弹级别的。

“对!咱们可以去西饼屋批量买,算个批发价,然后加价五毛或者一块,就在这里卖。利用信息差和便利性!”林晓宇越说越觉得可行,脉搏都有些加速,“还有那种独立包装、看起来高级一点的牛奶片、牛肉粒(真肉含量高点的),都可以试试。咱们不摆摊,就跟同学说,是‘代买’或者‘匀几个’。”

这个思路一下子撞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不需要自己生产,只需要做“渠道”,做“二道贩子”,利用信息差(很多学生不知道西饼屋具体位置或者懒得特意跑一趟)和便利性差(晚自习后西饼屋早关门了),赚取中间的差价。而且这种模式,看起来更像是同学之间的帮忙代买或分享,姿态更隐蔽,更不容易引起老师和管理人员的注意,安全性高得多。

“干!宇哥!我觉着这路子行!绝对有搞头!”唐鹏第一个用力一拍大腿,积极响应。他零花钱相对最多,可以出大头入股,而且他对这种“高端”零食本身就有巨大需求。

“我也干!宇哥你说咋干就咋干!肉松面包啊!”张超一想到能近距离接触甚至经手那么多肉松面包,动力瞬间爆表,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诱人的香气。

执行力是他们的最大优势。说干就干。第二天,三人小组紧急凑集了第一笔“战略资金”——总共二十块钱(林晓宇从他卖冰棍和代购的利润里出了十块,唐鹏出了七块,张超咬着牙掏出了三块积蓄),由心思最缜密的林晓宇负责采购。下午放学,他特意绕道去了市中心那家口碑最好的“欣欣西饼屋”,以每个一块八的“批量价”(零售两块五)一口气买了十个新鲜出炉的肉松面包,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些独立包装的牛奶片和品质稍好的牛肉粒。

晚自习结束后,三人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立刻冲向校门。他们磨蹭着收拾书包,等到门口第一波抢购高峰稍微回落,人流开始稀疏时,才不慌不忙地推车走到林荫道一侧相对僻静但又是人流必经之地的路灯下。林晓宇使了个眼色,张超立刻机警地四处张望,负责望风,注意有没有值周老师或校领导的身影。唐鹏则凭借其强大的社交能力和人气,负责悄声招呼相熟的同学或者那些看起来家境不错、有消费潜力的同学:“嘿,哥们,刚‘欣欣’出炉的肉松面包,还热乎着,要么?就剩这几个了,帮朋友匀出来的。”林晓宇则负责最关键的一环:保管资金、快速交易——他迅速打开书包拉链,露出里面排列整齐、散发着诱人肉松和沙拉酱香气的面包。

果然,这种“降维打击”式的“高端零食”一出现,立刻在小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我靠!肉松面包!‘欣欣’的?真的假的?”

“多少钱一个?”

“三块一个,绝对新鲜,假一赔十!就这几个,手慢无!”林晓宇报出价格,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虽然比西饼屋零售价贵了五毛,但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种美食的即时可得性、以及那诱人的香气,很容易就击溃了饥饿肠胃的最后防线,那一点点溢价瞬间变得微不足道。很快,十个面包被闻讯而来的几个“不差钱”的同学一抢而空,搭配销售的牛奶片和牛肉粒也卖出了不少。

整个过程也就十几分钟,干净利落。销售额达到三十多块,扣除二十块本金,净赚接近十块!利润率接近50%!而且几乎是无本万利(时间成本除外)!

初战告捷!三人强压着兴奋,推着车快速离开“战场”,躲到远处一个僻静的巷口才开始分钱。虽然每人最终分到手的只有三块多,但这种高效、精准、几乎空手套白狼的新型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功感和刺激感,让他们肾上腺素飙升,兴奋不已。

“晚自习后的零食摊经济学”,被他们无意中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更精致、利润也更丰厚的“消费升级”赛道。林晓宇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开端。如何优化选品(下一步或许可以尝试饭团、寿司?)、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能不能直接找西饼屋老板谈长期合作?)、如何更精准地定位和扩大客户群(女生市场或许潜力更大?)、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模仿者……这一切,都需要更多的摸索、智慧和胆识。

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已深,但林晓宇的脑子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和活跃。那条熙熙攘攘的林荫道,在他眼中已然不再是简单的放学的路,而是一片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等待他进一步探索和规划的“新大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