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上次在集邮市场被那枚“金猴”的价格闪得眼冒金星,林晓宇心里就跟有二十五只老鼠在挠——百爪挠心。那感觉,就像一个资深老饕明明知道满汉全席的菜谱和地址,兜里却只揣着俩钢镚,只能蹲门口闻味儿,憋屈,太憋屈了!
但他林晓宇是谁?是能用五毛钱启动资金倒腾出十几块巨款、被张超封为“商业鬼才”(虽然带点水分)的男人!买不起整版的猴票,还玩不起别的品种吗?集邮这潭水,深着呢,底下藏着不少还没被发现的金疙瘩!
于是,连续几个周末,他都生拉硬拽,拖着满脸写着“我情愿去搬砖”的张超,泡在了那个光线常年不足、空气中漂浮着旧纸张和淡淡霉味的集邮市场里。美其名曰:“带你来接受一下艺术的洗礼,感受一下方寸之间的国家大事和历史文化,提升一下你的格调,别整天就知道街机拳皇和烤红薯。”
张超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宇哥,我觉得我的格调在‘极速世界’和校门口烤红薯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和满足。这地方一股老头味儿,而且他们看咱俩的眼神跟看贼似的,瘆得慌。”
“你懂个屁!这里头遍地是黄金!只是他们不识货!”林晓宇眼睛像探照灯一样,闪烁着资本主义的精光,锐利地扫视着一个个玻璃柜台,那架势,不像来买邮票的,倒像是来收购整个市场的。
他当然不是无头苍蝇乱撞。他有自己的一套策略。先是假装闲逛,实则精准地蹲守在几个看起来生意最好、谈吐最像“大佬”的摊位旁边,耳朵竖得跟天线一样,偷听他们和熟客之间的对话,疯狂吸收行业术语和行情信息。
什么“JT票”(纪特邮票)、“编号票”、“文票”、“XX票”、“品相”、“全品”、“轻贴”、“筋票”、“版张”、“方联”……一大堆专业术语夹杂着价格数字,噼里啪啦砸过来。张超听得眼皮直打架,脑袋一点一点像小鸡啄米。林晓宇却听得两眼放光,手里拿着个小本本(物理上没拿出来,全记在脑子里了),疯狂做着重生以来的第一份“行业分析报告”。
几天“潜伏”下来,他基本摸清了些门道:猴票(T46庚申年猴)那是神话,是图腾,暂时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但早期的一些JT票,比如七八十年代发行的《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西厢记》、《桂林山水》、《万里长城》等等这些题材经典、设计精美、发行量相对较少的邮票,价格还没飞上天,正处于价值洼地,未来升值空间巨大。甚至一些90年代初发行量少、设计不错的邮票,也大有搞头。
“宇哥,咱听得差不多了吧?我腿都站麻了,咱能去吃点东西吗?我听说市场门口那家肥肠粉贼地道……”张超有气无力地哀求。
“吃吃吃,就知道吃!我们在进行市场调研!严肃点!”林晓宇恨铁不成钢,“肥肠粉才几个钱?我们要是摸准了,以后天天请你吃烧鸡!”
“真的?”张超的眼睛瞬间恢复了一点神采,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可宇哥,咱听得再多,没钱不也白搭吗?”
这话戳中了林晓宇的痛处。本金!一切都是本金的锅!他清点了一下自己的“战略储备金”——暑假卖冰棍、开学卖零食辛辛苦苦攒下的,加上以前倒卖卡片剩下的一点老底,满打满算,总共也就五十多块巨款。这在初中生里算得上是土豪级别,但扔进邮票市场这潭水里,估计也就听个响,刚够着门槛。
行动日。林晓宇经过精心筛选,瞄准了一个看起来面相相对憨厚、顾客不多、似乎比较好说话的老板摊位。摊位上散放着不少零散的JT票,正是他的目标。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老手,指着玻璃柜下一套品相还算端正的《西游记》邮票(1979年发行的T43)问道:“老板,这套《西游记》,什么价?”
老板抬了下眼皮,见是俩半大孩子,也没太在意,随口报了个价:“那一套啊,缺了个‘取经路’,不算全了,便宜点给你,三十五块。”
林晓宇心里顿时一喜,有门!《西游记》题材永远是硬通货,群众基础无比雄厚,这套票设计又精彩,未来升值空间杠杠的。他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故意皱起了眉头,拿起那套票挑剔地看了看:“啊?缺一枚啊?那这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大战红孩儿’、‘三打白骨精’这些筋票虽然都在,但缺一个也不成套了啊。二十块吧。”
老板乐了,放下手里的报纸:“哟嗬?小朋友,可以啊!还知道筋票?像个懂行的嘛!二十块我本都回不来。这样,看你是个小行家,三十,最低了,不能再少了。”
“二十五!”林晓宇开始施展演技,表情诚恳又带着点可怜,“老板,我们都是学生,攒点零花钱真的特别不容易,就是真心喜欢《西游记》。您就当鼓励鼓励下一代集邮爱好者了?”同时他悄悄用胳膊肘捅了一下旁边的张超。
张超虽然脑子里还在想着肥肠粉,但接到信号,立刻戏精附体,苦着一张胖脸,声音那叫一个凄惨:“是啊老板,我们为了攒这钱,早饭都省了半个月了,天天饿得前胸贴后背……”
老板被这俩活宝一唱一和给逗笑了,摆摆手:“行行行,算我怕了你们了。二十八!图个吉利!再少真不卖了,我这就当交个朋友!”
“成交!”林晓宇怕他反悔,立刻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叠被捂得发热的零钱,飞快地数出二十八块递过去,仿佛慢一秒老板就会改变主意。一套未来可能价值数百甚至上千的邮票,就这么稳稳地落入了他的手中。他心里美得冒泡,感觉像捡了个天大的漏。
初战告捷,林晓宇信心大增。接着,他又凭借刚刚偷师学来的半吊子知识和小聪明的砍价技巧,花十几块钱陆续买了几套小型张(如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小型张)和几枚单票(如T69《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单枚),都是他根据模糊的前世记忆和现学现卖的判断筛选出的潜力股。直到把身上最后一个钢镚都花光,他才心满意足地罢手,换来一小叠用透明护邮袋精心装好的“未来财富”。
走出喧闹的集邮市场,张超看着林晓宇手里那几张轻飘飘的“小花纸”,再想想那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五十多块巨款,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五十多块钱啊!宇哥!就换了这?这够咱去‘极速世界’挥霍多少回了?够吃多少碗加双份肥肠的肥肠粉了?我的心,哇凉哇凉的啊!”
林晓宇小心翼翼地把邮票收进书包最内侧的夹层,仿佛那是传国玉玺,然后用力搂住张超的肩膀,开始画饼:“超子,眼光要放长远!Trustme(相信我)!现在你爱答不理,以后这些小花纸让你高攀不起!等以后它们身价翻倍,哥带你天天吃烧鸡,吃一只,扔一只!”
“真的假的?”张超表示极度怀疑,但“天天吃烧鸡”的画面太美,让他暂时压下了心痛。
两人正一边啃着林晓宇用最后几毛钱买的烤红薯(最小号的),一边晃悠着讨论烧鸡的N种吃法,迎面正好撞见了班长周婷和几个女生刚从旁边的文具店出来。周婷看到林晓宇,明显愣了一下,目光在他手里啃了一半的烤红薯和那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包上扫过,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似乎很难把这个形象和最近英语课上偶尔能接上老师提问、数学成绩一骑绝尘的“潜力股”联系起来。
“林晓宇?好巧,你也在这边啊?”周婷还是礼貌地打了个招呼。
“啊,周班长好!幸会幸会!”林晓宇满嘴红薯,含糊不清地回应,“我们刚……刚完成了一项课外调查研究,考察一下市场经济的最新动态。”
张超在旁边毫不犹豫地拆台:“研究烤红薯不同摊位的价格差异和口感对比!”
女生们顿时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周婷也忍俊不禁,笑着摇摇头,和女伴们走开了。
林晓宇没好气地踹了张超一脚:“就你话多!老子高大上的集邮文化产业战略布局,被你一说成街头美食测评了!档次瞬间掉光!”
但他心里却在快速盘算:看来这“课外研究”得搞点更显档次、更容易产生即时效益的项目才行啊。邮票好是好,就是变现周期太长,而且这玩意儿太小众,跟同学吹牛逼都没啥共鸣。是不是得搞点能快速产生现金流、又能顺便提升一下自身逼格、最好还能和广大同学打成一片的项目?
他的目光无意间掠过路边音像店里那张巨大的周杰伦《叶惠美》海报,看着海报上周董那拽拽的眼神,一个模糊的念头开始在他脑海里萌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