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2之我的双轨人生 > 第47章 蓉城生活网初步蓝图
换源:


       最近林晓宇去网吧的次数变多了些,不是玩儿那些远古游戏,而是去浏览网页。2006年的中文互联网,正处于爆发前夜。论坛、博客、社交网站开始崭露头角。他看着那些设计粗糙、但人气火爆的本地论坛,一个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他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未来的“敲门砖”。一个能在大学时期,直接对接成都高校市场的线上平台。课间休息结束的铃声把他拉回现实。下午最后两节是计算机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等于就是免费上网课。

老师在上面讲着基础的Word和Excel操作,下面的学生早已心猿意马,偷偷登录QQ或者打开小游戏网站。林晓宇打开了浏览器,却没有玩游戏。他打开了几个成都本地的论坛和资讯网站,仔细地研究着它们的板块设置、发帖内容、活跃程度。又搜索了“大学生”、“校园网”、“成都高校”等关键词,结果寥寥无几,且大多陈旧。

机会!巨大的市场空白!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手指在键盘上无意识地蜷缩又放开。一个清晰的构想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

蜀州的冬日清晨,总是裹着一层湿冷的薄雾,像是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磨砂玻璃。不到七点,天光还未完全透亮,陶科已经准时醒来。不同于许多同龄人需要闹钟反复轰炸,他的生物钟精准得像瑞士手表。

轻手轻脚地起床,洗漱。镜子里的少年,黑框眼镜后的眼神带着一丝尚未完全驱散的睡意,但更多的是惯常的冷静和审视。他仔细地抚平校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就像每天都会校准仪器的科学家。

早餐桌上,母亲已经摆好了稀饭和泡菜。父亲看着早报,眉头习惯性地皱着,谈论着单位里那些陶科并不感兴趣却又听得一清二楚的人事调动和经费问题。陶科安静地吃着,耳朵却在自动过滤和存储信息,偶尔能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一丝可能与未来经济形势相关的模糊信号。

“我吃好了。”他放下碗筷,声音平静。

“路上慢点,钱够用吗?”母亲总是这一句。

“够的。”陶科点点头,背上那个洗得有些发旧但十分干净的书包。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有他那本从不离身的硬壳笔记本和一個功能简单却足够用的计算器。

走出家门,冷空气扑面而来。他没有像张超那样奔跑追赶公交车,也没有像唐鹏那样一路和认识的人打闹。他习惯性地选择步行,因为这能让他有更多时间观察和思考。

他的目光扫过街边陆续开门的店铺:那家早餐店今天排队的人比昨天多了三分之一,可能因为天气更冷了;报亭新到的杂志封面是哪个当红明星,预示着最近学生间的流行话题会是什么;菜市场的菜价似乎又微微上涨了一点……所有这些信息,像涓涓细流,汇入他的大脑,进行着无声的处理和分析。这是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一种试图通过庞杂表象捕捉世界运行规律的本能。

他曾以为自己是孤独的。在遇到林晓宇他们之前,他习惯于用计算和观察来保持一种安全的距离,觉得周围大多数同学都幼稚得可笑,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他看来缺乏逻辑和效率。他像一台精密但孤立的仪器,默默运转,却找不到与之匹配的系统。

直到被林晓宇不由分说地拉进那个小团体。

想到这里,陶科推了推眼镜,嘴角难以察觉地向上弯了一下,回想起昨天下午的事。

“眼镜,有个新项目,搞不搞?”林晓宇开门见山。

陶科推了推眼镜,来了精神:“啥项目?比卖功能饮料还有搞头?”

“长远来看,搞头大得多。”林晓宇压低声音,“我们做个网站。”

“网站?”陶科愣住了,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做那个干嘛?能赚钱?”

“现在不赚钱,甚至要投点小钱进去。”林晓宇看着远处踢球的人群,目光却放得很远,“这是给以后铺路。你想,我们以后肯定要去成都读大学,大学里那么多学生,吃喝玩乐、交友、找工作、租房子……需求多了去了。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做一个针对成都本地,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站,先把人气和名气做起来,等我们到了大学,是不是就比别人快了一大步?”

陶科听得有点懵,但“大学”、“成都”、“快人一步”这些关键词还是击中了他。他脑子灵活,很快跟上了林晓宇的思路:“就像……提前占个坑?”

“对!就是这个意思!”林晓宇赞赏地拍了拍他,“我们不搞大而全,就搞本地生活资讯,特别是年轻人关心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蓉城生活网’。”

“蓉城生活网……”陶科咀嚼着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但是……怎么做?我们俩也不会弄网站啊?”

“技术问题我来想办法,可以找现成的论坛程序,或者花钱请人搭个简单的框架,花不了太多钱。”林晓宇早有打算,“前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是内容!是人气!”

他继续勾勒蓝图:“我们需要有人去收集信息。成都哪里新开了好吃的馆子?哪个酒吧有优惠活动?哪所大学附近房子好租?甚至哪个电影院效果好……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整理好了发到网站上。一开始可能没人看,我们就自己注册账号,自己发帖,自己顶帖,搞得热闹一点。”

“就像……自娱自乐?”陶科有点迟疑。

“前期就是自娱自乐!”林晓宇肯定道,“但只要信息有用,慢慢就会有人来看。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对本地生活信息需求最大。我们可以先去成都各个大学的贴吧、论坛里发小广告,把他们引过来。”

陶科的眼睛渐渐亮了,他看到了这里面隐藏的机会,虽然模糊,但确实存在。这比卖奶茶听起来“高级”多了,更符合他对“搞事业”的想象。

“那我负责干啥?”

“你消息灵通,认识的人多,even在成都估计也有亲戚同学吧?”林晓宇看着他,“你负责当第一批‘信息采集员’和‘水军’。去搜集所有你能找到的成都吃喝玩乐信息,整理成帖子。再去各大论坛发帖拉人。以后网站做起来了,你就是元老,是内容总监。”

“内容总监?”陶科被这个头衔砸得有点晕乎,虽然现在还是个光杆司令,但听起来就很厉害。他顿时热血上涌:“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表哥就在川大读书,我让他帮我搜集他们学校周边的信息!”

“好!要的就是这个劲头!”林晓宇笑了,“启动资金我出,你负责出力。以后要是真做起来了,股份少不了你的。”

“谈啥股份,兄弟之间不说这个!”陶科难得地豪爽了一把,虽然心里的小算盘已经打得噼啪响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他们又找到了张超和唐鹏。这两人对做网站一窍不通,一听就头大。

“啥子网啊站啊的,听都听球不懂。”张超一脸茫然。“就是电脑上的一个地方,大家可以在上面聊天、看信息。”林晓宇尽量解释得简单。“那有啥子好耍的?不如打游戏。”唐鹏也表示兴趣缺缺。

林晓宇知道跟他们说长远规划没用,得来点实际的:“这个网站,以后主要是面向成都大学生的。上面会有很多漂亮女大学生的照片和联系方式……”

唰!张超和唐鹏的眼睛瞬间亮了,像探照灯一样。

“真的?!”“晓宇你不早说!”

“当然是真的!”林晓宇面不改色地画着大饼,“所以现在需要你们帮忙推广。你们不是加了好多QQ群吗?还有游戏里的公会?没事就在里面发一发我们这个‘蓉城生活网’的网址,就说上面有成都最新最全的玩乐攻略,还有……咳咳,交友信息。”

这个我擅长!”唐鹏一拍大腿,“保证发得铺天盖地!”“我也发!我公会里好多人!”张超也激动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女大学生的好友申请。

虽然动机不纯,但战斗力是可靠的。林晓宇满意地点点头。

................................................................................................................................................................................................

晚上回到家,林晓宇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服务。他毫不犹豫地注册了rongcity和cdlife两个域名,每年几十块的费用,在他看来是为未来投下的最划算的赌注。

他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提供现成论坛程序下载的网站,研究了大半夜,勉强搞懂了如何上传、安装、配置。对于一个经历过互联网时代洗礼的人来说,这些基础操作并不难,只是现在的网速慢得让人抓狂。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宇一有空就泡在网吧的角落,折腾那个简陋的论坛。陶科则兴奋地投入了“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搜罗成都的各类信息,甚至还像模像样地弄了个小本本做记录。张超和唐鹏则化身无情的广告机器,在各大QQ群和游戏公会里疯狂刷着“蓉城生活网,成都吃喝玩乐一网打尽!”的广告,虽然收获了大量吐槽和踢出群聊,但也确实引来了一些好奇的点击。

几天后,一个极其简陋,只有几个板块(“成都美食”、“校园地带”、“租房信息”、“灌水天堂”),背景配色土得掉渣的BBS论坛,终于颤颤巍巍地在互联网上线了。

首页最上方,是用蹩脚的PS技术合成的logo——“蓉城生活网”,下面一行小字:“爱生活,爱蓉城”。

第一个帖子是陶科发的——《川大北门小吃一条街不完全攻略》。第二个帖子是林晓宇发的——《欢迎来到蓉城生活网,新人报到请进》。第三个帖子是唐鹏用马甲发的——《有川师的妹子吗?交个朋友呗!》,很快就被张超用另一个马甲回复——“我是川师的,哥哥哪里的?”

看着屏幕上那寥寥几个帖子,和个位数的访问量,林晓宇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这只是一个粗糙的、可笑的开始。但他知道,这颗种子已经埋下。它现在弱小不堪,却链接着一个无比广阔的未来。

他关掉电脑,走出烟雾缭绕的网吧。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却吹得他心潮澎湃。

“蓉城生活网”,计划启动。

大学的战场,他已提前布下了一颗棋子。虽然微小,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