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2之我的双轨人生 > 第51章 高二下期开幕,“苏屿”团队梦想启航
换源: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散去,蜀州的空气中还残留着爆竹的硝烟味和腊肉的余香。高二下学期的开学日,崇庆中学的老槐树依旧光秃,但树下已然恢复了往日的喧闹。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像归巢的鱼儿,汇入熟悉的校门,脸上带着过年养出的圆润和几分对假期的留恋。

林晓宇踩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手自行车,驶入校门。一个寒假过去,他身上的青涩似乎又褪去一分,眼神里的沉稳却多了几许。他停好车,目光习惯性地在人群中扫过,很快锁定了正勾肩搭背吹牛的张超和唐鹏,以及旁边推着眼镜、若有所思地看着校园公告栏的陶科。

“宇哥!这儿!”张超眼尖,挥舞着胖乎乎的手臂,嗓门洪亮,“过年吃胖没?我感觉我这腰带都快抗议了!”

唐鹏笑着捶了他一下:“你那不是吃胖,是膨胀,幸福的膨胀!”

林晓宇走过去,笑着跟三人碰了碰拳:“年过得咋样?压岁钱没被老妈‘代为保管’吧?”

“切,藏得好着呢!”张超得意地拍拍书包,又凑近压低声音,“宇哥,咱那‘苏屿奶茶’大计,啥时候开工?我这浑身力气都快闲得长毛了!”

陶科推了推眼镜,冷静地补充:“准确地说,是闲置资本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正在不断增加。我们需要尽快将计划付诸实施,抢占春季学期的消费窗口期。”

唐鹏也摩拳擦掌:“就是!剧本…啊不,商业计划书都有了,就差开干了!”

林晓宇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兄弟,心里那股创业的火苗也蹿得更高。他点点头:“急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下午放学,老地方,天台开会!叫上苏晚晴她们。”

“得令!”张超和唐鹏异口同声。

下午放学后,教学楼那处少有人至的天台。夕阳将西边的天空染成暖橙色,也给天台上几个年轻人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除了林晓宇、张超、唐鹏、陶科这铁三角加一智囊的核心组合,还多了三位女生——苏晚晴,以及她的两位闺蜜,性格开朗大方的陈薇和心思细腻沉稳的赵倩。

寒风有点料峭,但每个人脸上都透着兴奋和期待。

“人都齐了,”林晓宇站在中间,像是个即将发布作战任务的指挥官,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今天这个会,就一个主题——‘苏屿奶茶’项目,正式启动!”

没有过多的废话,他直接从书包里掏出几个笔记本和一份手写的计划书。

“首先,明确一下我们的启动资金。”他看向陶科。

陶科立刻打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上面是他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表格:“根据年前统计,我们目前能动用的资金总额是12580元。其中,晓宇6000,我2000,张超1500,唐鹏1500,晚晴1000,陈薇300,赵倩280。”他报出的数字精确到个位,显示出极强的规划性。

陈薇吐了吐舌头:“哇,陶科你记得也太清楚了吧!我就凑个热闹,没想到还真能成。”

赵倩也轻轻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数字。

“钱不多,但精打细算,开个小店起步足够了。”林晓宇肯定道,然后进入下一个议题,“接下来是最重要的,股权和分工。”

气氛稍微严肃了一些。涉及到利益和责任,即使是学生团队,也需要明确。

“我的想法是,”林晓宇看着大家,“股权不按出资比例完全平均分。我提议,我占35%,陶科20%,张超15%,唐鹏15%,晚晴10%,陈薇和赵倩各2.5%。大家有意见吗?”

他顿了顿,解释道:“我占多一点,是因为这个点子最初是我提的,后期我需要投入最多精力去统筹和决策,承担主要风险。陶科20%,是因为他负责最重要的财务、数据分析和部分技术支撑,这是核心。超子、鹏哥要负责大量的体力活和后期的店面值守、物料采购,各15%。晚晴负责品牌形象设计、物料文案和后期可能的客户关系,10%。陈薇、赵倩前期参与研发、后期负责店面辅助运营和宣传,各2.5%。这只是初步方案,以后如果做大,可以再调整。”

这个方案显然是他深思熟虑过的,既考虑了出资,更考虑了未来的贡献度和责任。

张超第一个嚷嚷:“我没意见!宇哥你占大头应该的!让我动脑子比让我跑一万米还累!”

唐鹏也点头:“听宇哥的,怎么分都行,有事干就行!”

陶科推了推眼镜:“很合理的分配方案,我同意。”

苏晚晴轻轻“嗯”了一声,表示没有异议。陈薇和赵倩对视一眼,也笑着点头:“好啊好啊,我们也有份呢!”

“好,那就这么定了。”林晓宇松了口气,股权问题往往是团队散伙的第一道坎,顺利度过让他信心倍增。

“接下来是分工!”他提高声音,“我,总负责,对外联络、最终决策、战略方向。”

“陶科,财务总监,负责所有账目、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兼IT支持(比如以后可能需要的简单网站、小程序)。”

“张超,运营经理,主要负责店面日常值守、物料搬运、设备维护,兼安全保卫。”

“唐鹏,市场经理,主要负责前期宣传推广、线下活动、客户维系,兼张超的备用体力。”

“苏晚晴,创意总监,负责产品包装设计、文案撰写、品牌形象维护,兼口味顾问。”

“陈薇、赵倩,运营专员,协助店面运营、产品制作、宣传执行,兼氛围组组长。”

每宣布一个职位,被点到名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仿佛真的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张超听到“运营经理”和“安全保卫”,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唐鹏对“市场经理”这个头衔也非常满意。

“听着好厉害!”陈薇兴奋地拍手。

“好了,官封完了,接下来是具体任务。”林晓宇笑着压压手,“陶科,你这两天做出更详细的预算表,包括房租押金、装修预估、设备采购清单、首批原料成本。”

“晚晴,店名和LOGO设计要尽快出初稿。”

“张超、唐鹏,你们开始摸排学校周边和小东街的空铺,记录位置、大小、问询大概租金。”

“陈薇、赵倩,你们协助晚晴,也可以开始收集同学们对奶茶口味、价格的看法。”

“我负责统筹,并开始研究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和相关卫生许可的流程。”

任务一一分配下去,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大家都拿出本子认真记下自己的任务,就连最跳脱的张超也一脸严肃。

“最后,”林晓宇看着大家,眼神变得格外认真,“我们是学生,创业是为了积累经验,也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但前提是,不能本末倒置,学业绝对不能落下!尤其是高三的晚晴、陶科,还有我们几个,成绩必须稳住,这是底线,同不同意?”

“同意!”这一次,所有人的回答异常整齐和郑重。

“好!”林晓宇伸出手,掌心向下,“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苏屿’的招牌,在蜀州立起来!”

苏晚晴第二个把手放了上去,接着是陶科、张超、唐鹏、陈薇、赵倩。七只手叠在一起,年轻人的热血和梦想在掌心交汇。

“苏屿!加油!”众人齐声喊道,清脆的声音在天台上空回荡,穿透初春的寒意,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锐气。

夕阳彻底沉入远山,天边只留下一抹绚烂的晚霞。众人走下天台,脚步轻快而坚定。张超和唐鹏已经在激烈讨论哪里可能有便宜的好铺位;陶科捧着本子,嘴里念念有词地计算着数字;苏晚晴和陈薇、赵倩则商量着LOGO的风格和配色…

林晓宇走在最后,看着伙伴们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干劲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知道,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但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同行的伙伴,这场始于2005年春天蜀州的创业梦,已然正式扬帆起航。

“苏屿”,这艘承载着青春、友谊、朦胧情愫和商业梦想的小船,就要驶出温暖的港湾,去迎接它的第一次风浪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