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四合院:我何家二叔,一路进部! > 第二章:初见傻柱,你这桌子修歪了!
换源:


       白色的蒸汽嘶吼着,从火车头两侧喷涌而出,将站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汽笛声被拉得极长,穿透了四九城初秋的薄雾,带着一种宣告般的决绝,又夹杂着一丝归来的疲惫。

何志远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军用行囊,肩带深深勒进他那身硬挺的军装里。他随着拥挤的人潮走出车厢,脚踏上坚实站台的那一刻,心脏沉沉地向下一坠。

八年。

他回来了。

记忆中的四九城,是一座灰色的巨兽,城墙高耸,威严而沉默。眼前的城墙还在,但城市的心脏已经换了血。街上跑着许多铁皮盒子,发出沉闷的引擎轰鸣声,人们叫它“汽车”。行人的衣着更是五花八门,蓝色的工装,学生的布衣,与他离家时那满街的长衫短褂,已是两个世界。

熟悉,又陌生得让人心慌。

他没有驻足感怀,军人的天性让他目的明确。他攥着旅长亲手写下的地址,步履沉稳,径直穿过几条街巷,找到了我军在四九城的临时驻地。

门口的警卫身姿笔挺,眼神警惕。

“同志你好,我找王建军负责人。”

何志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在战场上淬炼出的穿透力。他从内衬口袋里取出证件,递了过去。

警卫看到证件上“营长”的职衔和钢印,眼神瞬间变化,立正敬礼,转身快步跑了进去。

负责人王建军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步伐矫健,眼神锐利,手掌宽厚有力,一看就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

“是何志远营长?”

他听闻是前线回来的战斗英雄,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热情,亲自迎了出来。

“王负责人,打扰了。”

两人握手,何志远简明扼要地说明来意,想打听大哥何大清的下落。

王建军一听,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志远同志,你先坐,喝口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们在前线为我们流血牺牲,我们后方要是连个家人都帮着找不到,那还叫什么人民子弟兵!”

他亲自给何志远倒了杯滚烫的热水,然后转身就去通讯室打电话,那雷厉风行的劲头,让何志远紧绷的心弦稍稍松弛了些。

等待的时间并不算长。

大约一个小时后,王建军拿着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任务完成的喜悦。

“找到了!找到了!你大哥何大清,现在在南锣鼓巷95号院住,是个厨子!”

何志远猛地站起身,接过那张薄薄的、却重若千斤的纸条。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在他的心上。

他郑重地向王建军敬了一个军礼,道了声谢,便转身告辞。

南锣鼓巷。

青砖灰瓦,槐树的枝叶在头顶交错,将阳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洒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

何志远按着纸条上的地址,一步步寻找。空气中弥漫着煤烟、饭菜和老槐树混合的味道,这是独属于老四九城的味道。

95号院。

他找到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大杂院,院门敞开着,一眼能望见里面交错晾晒的衣物和堆放的杂物。

院门口,一场争吵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两个半大的小子,正围着一张掉了漆的方桌子,吵得面红耳赤。

一个少年长相敦实,眉眼间透着一股倔强的憨厚,正满头大汗地弯着腰,试图把一块碎石头塞进一条桌子腿下面。

“我就不信了,还垫不平了!”他嘴里嘟囔着,脸憋得通红。

另一个少年瘦高个,吊梢眼,一脸机灵相,正抱着胳膊在旁边看热闹,嘴里的话像是淬了毒的针,专往人痛处扎。

“傻柱,你行不行啊?这桌子让你垫得都快跳舞了!我看你不是手笨,是脑子笨!”

“许大茂你给我闭嘴!有能耐你来!”

被叫做“傻柱”的少年猛地抬起头,怒目而视。他又找了块砖头片,狠狠塞了过去。

结果,桌子晃得更厉害了,桌上的一个豁口茶壶差点被直接晃飞出去。

何志远就站在一旁,目光落在那张摇摇欲坠的桌子上。

只一眼。

他的视线便穿透了表象。问题根本不在桌腿的长短,而是其中一条桌腿的卯榫结构松了。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处,出现了肉眼难以察觉的虚位。

用石头垫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力道不均,自然越垫越晃。

他迈步上前。

两个正在争吵的少年被这个突然出现的军人惊得同时住了嘴,愕然地看着他。

何志远没有看他们,径直走到桌前,蹲下身子。

“让一下。”

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何雨柱和许大茂,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半大孩子,竟下意识地就向后退开,让出了位置。

何志远没带任何工具。他的目光在满是尘土和杂物的地面上扫过,最后定格在一块烧制过的碎瓦片上。

他捡起瓦片,置于掌心。

食指与中指并拢,对着瓦片的边缘猛然发力。

“咔!”

一声极清脆的轻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