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次日清晨,阳光尚未完全洒进文化台的玻璃幕墙,凌霄正靠在办公室沙发上,捧着一杯凉透的咖啡发呆。
昨晚那道贯穿天穹的青金光柱仿佛还烙在视网膜上,耳边回荡着系统冰冷的提示音与弹幕炸裂的喧嚣。
他本以为终于能喘口气,哪怕只是十分钟。
可命运从不给他喘息的机会。
“霄哥!咱们后台……炸了!”小林导林小满猛地撞开办公室门,手里攥着一叠打印信件,脸色发白,呼吸急促。
凌霄一激灵,差点把咖啡泼在裤子上:“别吓我,是服务器崩了还是弹幕又刷‘霄哥娶我’?”
“比那严重!”她“啪”地将一沓信拍在桌上,纸页散开,全是手写信、村委盖章证明、农田照片——黄褐色的土地龟裂如蛛网,枯黄麦苗东倒西歪,有些甚至烂成黑泥。
“全国上百个村子!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全在反映今年春分不暖、谷雨无雨,种下去的麦子全烂在地里!”小林导点开一段视频,画面晃动,背景是干涸的田埂。
一位满面风霜的农妇跪在地头,声音嘶哑:“专家说气候异常……可我种地四十年,从没见过这邪门事儿!你们讲星宿,能不能问问老天爷,啥时候该种地?!”
镜头一转,她抬起布满裂口的手,指向灰蒙蒙的天空。
“我们不信鬼神,但……是不是老天爷不认时节了?”
视频结束,办公室陷入死寂。
凌霄怔住了。
他盯着屏幕,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祖传星盘。
那团来自氐土貉的星火似乎还在掌心跳动,温热未散。
他忽然想起那夜星宿虚影中的低语——
“人道之基,在于五谷;星辰所照,皆为命脉。”
不是神话,不是传说。星宿,真的在管人间生计。
他猛地站起身,椅子“哐”地撞上墙。
脑海里电光石火般闪过一个念头:古人观象授时,难道不是靠经验,而是靠星宿指引?
节气错乱,真的是因为气候变化?
还是……星辰的节奏,早已被人遗忘?
他翻出《开元占经》的电子版,手指飞快滑动。
终于,在“氐宿”条目下,一段被历代注疏轻描淡写带过的文字跳入眼帘:
“氐者,根也;土者,养也;貉者,护也。观星布种,顺天而作,乃得丰年。”
凌霄呼吸一滞。
观星布种……顺天而作。
这不是迷信,是古人的天文农学!
他们不是靠口耳相传的谚语,而是仰望星空,与星辰共振,确定播种的“天时”!
正思索间,星盘突然一震,一道幽蓝提示浮现眼前:
「检测到‘星种’活性波动,建议植入‘春生共鸣’场域」
他一愣,转头看向星盘旁——那粒老农星使临别时赠予的“星种”,正静静躺在丝绒布上。
原本灰扑扑的种子表面,此刻竟浮现出细密的绿纹,如脉络般缓缓跳动,像是在呼吸。
凌霄心头狂震。
他立刻拨通南宫旋的电话,声音压得极低:“南宫老师,我想做个实验——用角木蛟的‘春生之力’激活这颗星种,看它能否感应正确的农时。”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键盘敲击声,清冷而专注。
“如果这颗种子真能响应特定星位频率……”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波动,“那它可能不是植物种子,而是某种‘生物钟载体’——记录着星辰节律的活体数据存储。”
“什么意思?”
“意思是,”她缓缓道,“它可能记得,真正的春天,该在什么时候醒来。”
她调出近十年气象与星象叠加图,画面在凌霄平板上同步展开。
两条曲线并行——一条是地球自转倾角与太阳黄经计算出的传统节气,另一条则是氐宿与角宿在春分夜的“星轨共振点”。
两条线,本该重合。
可从本世纪初开始,它们逐渐偏离。如今,已错开近18天。
“自2003年起,”南宫旋低声说,“氐角二宿的‘农时共振点’持续后移。而全国各地小麦播种期紊乱的时间节点,恰好与这18天偏差完全吻合。”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我们可能……一直在用错农历。”
空气仿佛凝固。
凌霄望着窗外灰蒙的天空,忽然觉得,那不是云层,而是被撕裂的天道经纬。
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种下的不只是粮食,更是与星辰共舞的文明节奏。
而如今,节奏乱了。
星宿沉默,大地哀鸣。
他握紧星盘,指节发白。
“那就……重新校准。”
当晚,演播厅地下实验室灯火通明。
老周戴着护目镜,正盯着频谱分析仪,嘴里念念有词:“把‘春生之力’的频率从14.7Hz调到13.9,模拟汉代春耕夜的星轨环境……必须精准到小数点后四位,否则就是催熟剂变毒药。”
小林导在旁记录:“情感锚点锁定王婶,公益合作已对接三省农业厅,特别企划标题就叫——《星宿助农:问天何时耕》。”
南宫旋站在玻璃墙外,星辰吊坠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她望着那颗静静躺在培养皿中的星种,轻声道:“你在回应什么?是角木蛟的呼吸?还是千万年来,大地对春天的渴望?”
凌霄站在中央,星盘在掌心微颤。
是破阵之后的再战,是神话落地的开端,是星火燎原的第一缕风。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轻敲星盘。
刹那间——刹那间,演播厅地下实验室的空气仿佛被抽空了一瞬。
凌霄指尖轻敲星盘,那一声清脆如玉磬击石,在寂静中荡开涟漪。
星盘表面浮现出一道流转的符纹,自中心向外层层绽开,如同春水初生、冰面裂痕蔓延。
紧接着,那颗静静躺在特制土壤中的“星种”,猛地一颤——
一道翠绿色的光脉自种壳内迸发,如血管般搏动着向上延伸。
泥土簌簌翻动,一茎嫩芽破土而出,速度快得几乎留下残影!
更令人屏息的是,那初生的叶片并未随意舒展,而是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精准,缓缓转向东方,最终定格在天干地支中的寅位,叶尖微颤,似在朝拜初升之阳。
“动了!真的动了!”小林导压低声音惊呼,手里的摄像机死死对准培养皿,手指飞快切换多角度录制,“这芽……它认方向?!”
老周死死盯着频谱仪上稳定跳动的波形,额角青筋微微凸起,嘴里却忍不住笑出声:“13.9024赫兹……完美共振!我们还原了汉代春耕夜的星轨环境!这不是催芽,是唤醒沉睡四百年的‘天时密码’!”他猛地摘下护目镜,眼眶发红,“兄弟们,咱们刚复现了《齐民要术》里失传的‘观星布种’!”
凌霄怔怔地看着那株不过寸许高的嫩苗,心潮如浪。
它渺小,却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便撬动了千年尘封的文明齿轮。
他忽然明白,古人所说的“顺天而作”,不是迷信,而是建立在星辰运行与大地呼吸同步基础上的宇宙级农耕算法。
而今,这算法正在他们手中重新启动。
“剪!快剪!”小林导一边回放画面,一边飞速剪辑短视频,配文敲下:“家人们,这芽会认方向!#星宿助农#典藏星宿直播”。
上传瞬间,弹幕如潮水般涌来——
「不是植物,是星宠!」
「建议列入农业部标准!」
「王婶家的地能救吗?我愿捐一颗星种!」
「所以古代帝王祭天,其实是在校准农时?」
热度呈几何级攀升,热搜词条半小时内冲上榜首,#星芽认寅位#被疯狂转发,连国际天文论坛都出现讨论帖:“中国的神话科学项目可能会重新定义古代农学。”
就在此时,凌霄眼前忽地浮现出幽蓝色系统提示:
「星种萌发完成,解锁【星伏001】日志:星种现世,隐世派将动。」
「警告:氐土貉职能涉及‘天机授农’,属禁传之律。泄露者,遭星锁反噬。」
禁传之律?凌霄眸光一沉。
原来如此。
隐世派畏惧的从来不是世人知晓星宿存在,而是害怕凡人掌握天时——一旦百姓不再依赖天象官、不再仰赖钦天监,而是人人可借星律耕种,那套维系千年的“天命神权”体系,便会轰然崩塌。
他低头凝视那株依旧指向寅位的嫩苗,轻声道:“既然老天爷不按时办事,那就让咱们替百姓,问个明白。”
同一时刻,南宫旋站在观测台前,指尖在加密终端上轻点,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
星宿农律与气候偏移耦合模型
她望着窗外渐亮的天际,低声自语:“如果星种记得春天……那么,文明的节律,也该重启了。”
凌霄缓缓闭眼,掌心星盘微烫。他在系统界面中输入一串坐标——
西汉·太初元年·春社祭农夜,河洛农耕台。
星盘骤然震颤,虚空泛起涟漪,一道古老而庄严的星门轮廓,悄然浮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