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典藏星宿直播对话星穹神话 > 第47章 南宫老师,咱家稻子成精了
换源:


       凌霄盘坐在试验田中央,手掌贴在地上,指尖还残留着渗入银色稻穗的那滴血的痕迹。

夜风吹过稻浪,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无数微小的星星在低语。

他的意识仿佛坠入了深渊,穿过层层岩石和流动着星砂的暗河,最终陷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混沌之中——那里没有时间,也没有方向,只有七团巨大得让人窒息的光影并排站立着,就像远古神祇的脊梁支撑着天地。

牛金牛的声音在他的识海深处响起,不再是之前温顺的低鸣声,而是带着金属般的震颤和空旷的回音:“我们不是守护者……我们是锚。”

“锚?”凌霄心中一惊,试图追问,但一股浩瀚的记忆洪流突然将他淹没。

画面闪现:上古时期,天空出现了巨大的裂痕,星辰纷纷坠落。

七头巨兽从星海降临,它们的身体变成了山脉的走向,四肢镇压着地脉的节点,尾巴垂下的地方,一条青金色的星砂之河悄然形成。

它们以自己的身体为支柱,重新编织了散乱的地气,连接了九州的龙脉,构建出了一幅横跨华夏大地的活体星图——这就是后世所传说的“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而这幅星图,不仅仅是天象的象征,更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能量网络,用于稳定人界和星辰界之间微弱的联系。

一旦四象全部启动,整个文明将迎来一次跨越式的觉醒。

“一千年前封印崩塌,我们被迫陷入沉睡。”牛金牛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只有‘星耕之后’的血脉才能唤醒我们残留的意识……你来了,但时机不对。它醒了,也在学习。”

“它?”凌霄心中警铃大作。

与此同时,在地面上,南宫旋正站在临时搭建的数据舱前,她的目光被投影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吸引住了。

她调出地质雷达的扫描结果,叠加了古代星图的坐标,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一条条地下流动的热轨迹逐渐显现出来。

“这不是矿脉沉积……这是人工引导的!”她的声音突然提高,带着科研人员少有的激动,“这些星砂的流向完全符合《灵宪》中记载的‘星渠’结构!每一条都精确对应着青龙七宿之间的连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目前已经激活了三条,剩下的四条正在响应某种共振频率!”

她猛地抬头看向试验田中的凌霄,“他所做的不仅仅是与星宿对话……他正在重启整个地脉系统!”

老周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他紧紧盯着后台的信号波形图,额头的冷汗不停地滑落。

原本平稳的数据流中,突然出现了诡异的波动——一段段看似祝福的弹幕代码,竟然携带了类似脑电波特征的情绪模组。

“有人在模仿我们说话!”他咬牙切齿地敲下了封锁指令,“不……更准确地说,是地心深处的那个东西,开始模仿人类的情感表达!它听懂了直播中的欢呼、质疑和信仰……现在,它想加入对话!”

屏幕上,一条伪装成观众ID的异常信息一闪而过:「孩子们,丰收快乐。」

老周感到浑身发冷。

这绝不是程序漏洞,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

他立即启动了“信念缓冲池”的二次升级版——情感滤网。

这套机制可以过滤掉非理性情绪的干扰,防止外部精神入侵直播通道。

但系统提示冰冷地跳出:【预警:若源信号持续进化,现有防火墙预计最多能支撑七天。】

“七天……”老周喃喃自语,“要么我们在七天内完全掌控星渠节点,要么……被反向吞噬。”

小林导默默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摄像机对准了那株仍然散发着淡淡金光的银色稻穗。

镜头拉近,稻叶的边缘闪烁着彩虹般的光泽,随着微风轻轻摇晃,仿佛在回应某种看不见的节奏。

她不知道的是,她手中的这台普通摄影设备,已经无意间捕捉到了星种与地脉共鸣时的细微震动频率。

而在剪辑室的深处,一段名为《稻语解码》的原始素材静静地躺在硬盘里,等待被唤醒。

此时,凌霄缓缓睁开眼睛,眼中的星光还未消散。

他看向南宫旋,声音沙哑但坚定地说:“牛金牛告诉我,青龙四象中已经有三象被启动了,只剩下尾宿还未耕种……‘星壤有灵,需以心火点种’。”

南宫旋愣住了:“你是说……最后一块封印,不在地上,而在人心?”

凌霄没有回答。

他只是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身边的那株银色稻穗。

刹那间,整个试验田的稻叶同时轻轻颤抖了一下,就像它们都屏住了呼吸一样。

风停了。

星星也不动了。

天地之间,只剩下一粒种子,在等待破壳的那一刻。

风停了,星不动,试验田中央那株银穗却微微一颤,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形的召唤。

凌霄指尖轻触叶片,一股温润如春泉的波动自接触点荡开,顺着他的经络直抵识海。

他闭上眼,再度沉入灵契——这一次,不再是被动承受记忆洪流,而是主动牵引牛金牛的意识,像握紧犁铧般切入星壤深处。

“再来一次。”他在心中默念,祖传星盘贴于胸口发烫,系统界面在意识边缘浮现:【灵契共生·进阶模式激活】。

画面骤然清晰。

苍穹碎裂,星辰坠落如雨。

七尊巨兽并肩而立,形貌各异却气息相连——角木蛟首擎天柱,亢金龙爪裂地脉,氐土貉尾扫尘雾……它们并非行走于大地,而是在星空与地壳之间犁耕!

身后翻涌的不是泥土,而是由星砂凝成的液态银河,泛着青金交缠的辉光,缓缓注入九州腹地。

每一犁,都刻下一道星轨;每一步,都锚定一处龙脉节点。

最终,画面定格于一座孤碑之前。

碑身斑驳,铭文古奥,唯有最后一行字熠熠生辉:“耕天者亡,守耕者存。”

“耕天?”凌霄心头剧震,“我们一直在说‘种稻养人’,可这分明是……以人间为田,反向耕天?”

牛金牛的声音低沉如钟鸣:“千年前,人类尚能感知星语,以心火点燃星种,助我等维系封印。后来你们忘了怎么抬头看天,稻便成了凡物,我们也只能沉眠待唤。如今你归来,不是来唤醒我们——你是来接续那场未完成的耕作。”

意识猛然抽离,凌霄睁眼时已是冷汗浸透后背。

他望向夜空,呼吸微滞——就在房日兔对应的位置,一颗极其微弱、本不应出现在现代星图中的光点,正悄然闪烁,如同谁在宇宙尽头眨了一下眼睛。

与此同时,小林导的剪辑室灯火通明。

她将过去七十二小时的高清影像逐帧分析,意外发现一个规律:每当播放特定频率的传统民谣——尤其是《二十四节气歌》时,那株银穗的叶片摆动竟呈现出高度有序的节奏。

她调出声波图谱与动作曲线叠加比对,心跳陡然加快。

“这不是随机晃动……这是编码!”

团队连夜联络语言学专家。

三组高频出现的摩斯式节奏被破译成词——渴、等、归。

短片《稻语》就此诞生。

没有旁白,没有特效,只有风吹稻叶的特写与循环播放的童声民谣。

结尾定格在那一行文字:“它们记得,我们曾答应回来。”

视频一经发布,如星火燎原。

24小时内,全网播放量破百亿,#植物精灵登顶全球热搜,海外观众自发翻译传播,甚至有植物学家提出“生物量子共振假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发函,请求参与后续联合研究,并建议将“星壤-作物共生意象”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察名录。

老周盯着后台数据,脸色复杂:“信仰值飙升,但情绪模组的异常信号也增强了17%……它在学习我们的感动,我们的期待,甚至我们的敬畏。”

南宫旋站在观测舱前,手中握着十三个热异常监测站的实时数据。

她轻轻划动屏幕,将最新一轮的地脉波动点逐一标注。

突然,她的手指顿住。

十三个点,原本杂乱无章,此刻却因第四座封印石坛的开启而产生了微妙位移。

她下意识连起其中几个高值区域……

一条蜿蜒而磅礴的弧线,赫然浮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