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16章
换源:


       第十六章 AI辩题的攻防博弈与锐思的暗手

聚光灯下,林溪的一辩陈词刚落,京华中学的一辩便立刻起身。对方是个戴金丝眼镜的男生,语气沉稳,一开口就直指核心:“对方辩友将AI比作‘加剧不平等的剪刀’,却忽略了AI技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普惠价值。去年,我国‘AI支教’项目已覆盖1200所乡村学校,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接触到优质课程;AI辅助诊断系统在县级医院的普及率达60%,有效弥补了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这些案例难道不是AI缓解社会不平等的有力证明吗?”

台下响起轻微的议论声,评委们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江熠悄悄在纸条上写“拆解‘普惠价值’的局限性”,推到林溪面前。林溪会意,在攻辩环节开始前,快速梳理出应对思路——对方只强调AI的理想应用,却回避了“技术可及性”的核心矛盾。

攻辩环节,京华中学二辩率先向张弛提问:“对方辩友认为AI加剧不平等,那如何解释我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AI算力资源向西部调配?这难道不是在主动缩小数字鸿沟吗?”

张弛早有准备,起身时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政策报告:“首先感谢对方辩友提到‘东数西算’,但我们需要看清数据背后的现实——截至今年一季度,西部省份AI算力的实际利用率仅为38%,远低于东部的72%。为什么?因为西部缺乏能操作算力设备的技术人才,也没有匹配的产业场景。就像给偏远山村送去一台超级计算机,没有会用的人,没有能用的场景,最终只能沦为‘摆设’。这恰恰说明,AI技术的分配不均,本质是‘技术 人才 产业’的多重不平等,单纯调配算力,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他的回答逻辑严密,还引用了最新的算力利用率数据,台下评委纷纷点头。京华中学的二辩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张弛会准备得如此细致。

轮到林溪向对方提问时,她将矛头对准了“AI就业替代”的问题:“对方辩友提到AI的普惠价值,那请问,我国制造业中,AI机器人已替代了约200万传统岗位,其中80%是农民工群体。这些群体普遍缺乏AI相关技能,再就业难度极大,这难道不是AI加剧阶层固化的直接体现吗?”

京华中学的一辩试图反驳:“但AI也创造了新的岗位,比如AI训练师、数据标注师等,去年这类岗位的新增数量超过150万。”

“可这些新岗位中,65%集中在一线城市,且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林溪立刻跟进,拿出手机展示教育部的调研数据,“而被替代的农民工群体,82%学历在高中以下,且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他们既无法到达岗位集中的地区,也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技能,新岗位对他们而言,只是‘看得见、够不着’的海市蜃楼。这种‘替代’与‘创造’的不对等,难道不是在加剧就业市场的不平等吗?”

这一轮攻防,林溪他们凭借扎实的数据和精准的拆解,占据了明显优势。自由辩环节开始后,双方的交锋更是激烈到白热化。京华中学三辩提出“AI在精准扶贫中识别贫困对象的精准度达98%,有效避免了扶贫资源的浪费”,江熠立刻回应:“但某省的调查显示,有12%的偏远农户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进入AI扶贫识别系统,最终错失帮扶机会。当技术将‘不会用智能设备’的群体排除在外时,它带来的不是普惠,而是新的‘排斥’。”

王婷则抓住对方“AI缓解医疗不平等”的论点,补充道:“去年某县医院引进AI辅助诊断系统后,误诊率确实下降了15%,但系统的维护费用每年需要20万元,这相当于该县医院全年医疗经费的8%。为了维持系统运行,医院不得不减少其他医疗设备的采购,导致普通门诊的就诊效率下降。这种‘为了AI而牺牲基础医疗’的情况,难道是缓解不平等的初衷吗?”

自由辩的每一个回合,林溪他们都紧扣“技术可及性”“资源匹配度”“群体适配性”三个核心,用具体案例和数据打破对方的理想主义论述。而京华中学虽然气势不减,但在密集的现实问题面前,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总结陈词环节,京华中学四辩试图回归“技术发展的长远价值”,强调“AI初期可能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会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王婷则在总结时,将话题拉回“人的需求”:“我们讨论AI与社会不平等,不能只谈技术的‘长远未来’,更要关注‘当下的人’——那些被AI替代却无法再就业的农民工,那些因不会用智能设备而被排除在帮扶之外的老人,那些为了维护AI系统而牺牲基础医疗的患者,他们的困境,不是‘阵痛’,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难题。”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声音坚定:“真正的技术进步,不该是让一部分人‘先跑’,而让另一部分人‘掉队’;不该是用‘长远价值’掩盖‘当下困境’。AI要缓解社会不平等,首先要解决‘技术如何适配不同群体’的问题,要让技术向‘不会用、用不起’的群体倾斜,而不是让群体向技术妥协。这,才是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的意义所在。”

总结陈词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评委退席讨论的十分钟里,林溪的手心一直攥着汗——京华中学毕竟是传统强队,即使在攻防中处于劣势,也可能凭借评委对“传统强队”的印象分逆转。

当评委代表宣布“正方(林溪所在队伍)获胜”时,训练室里压抑已久的兴奋瞬间爆发。王婷激动地抱住林溪,张弛和江熠击掌庆祝,李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走出赛场时,海州一中的四辩迎面走来,笑着说:“你们刚才的自由辩太精彩了,尤其是拆解‘AI扶贫’那一段,简直一针见血!”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回到酒店后,张弛突然发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上午训练时,他把电脑放在酒店大堂的休息区,去洗手间的功夫就没了踪影。“电脑里有我们接下来对阵锐思辩论队的战术预案,还有京华中学的弱点分析,”张弛急得满头大汗,“要是被锐思的人拿到,我们下一场就被动了!”

李哲立刻联系酒店安保,调取监控录像。录像显示,张弛离开后,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人走到休息区,拿走了电脑,而这个人的身形,与锐思辩论队的一名队员极为相似。李哲拿着监控截图,找到组委会投诉,但锐思辩论队的教练却矢口否认:“我们队员今天下午都在房间准备比赛,没有任何人离开过酒店。而且这截图这么模糊,怎么能确定是我们的人?”

组委会再次陷入“证据不足”的困境,只能承诺加强酒店的安保巡逻,却无法强制锐思辩论队配合调查。“他们肯定是故意的,”江熠气得一拳砸在桌子上,“知道我们下一场要和他们打,就用这种手段偷我们的战术!”

林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生气也没用,电脑里的资料已经泄露,我们必须立刻调整战术。张弛,你还记得预案里的核心观点吗?我们重新梳理,把原来的战术推翻,换成备用方案。”

张弛点头,努力回忆:“原来的预案是从‘AI技术的伦理风险’切入,针对锐思辩论队‘重技术效率、轻人文关怀’的弱点。备用方案是从‘AI技术的监管缺失’展开,强调‘缺乏监管的AI会加剧数据垄断,进而扩大不平等’。”

“那就用备用方案,”林溪立刻分工,“江熠负责整理‘数据垄断’的案例,比如某互联网企业利用AI收集用户数据,垄断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导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间被挤压;王婷负责找‘AI监管政策’的漏洞,比如当前我国AI监管主要集中在算法透明度,对数据使用的监管还存在空白;张弛负责计算数据垄断带来的收入差距——某平台的AI推荐算法,让头部商家获得70%的流量,而中小商家仅获得10%,这种差距正在逐年扩大。”

深夜的酒店房间里,四人围着桌子,重新构建战术框架。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映着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李哲则一直在联系组委会,试图为他们争取“延迟比赛”的机会,但组委会以“赛程已固定,无法更改”为由拒绝。

“明天就要和锐思辩论队比赛了,我们只有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准备,”林溪看着手表,“大家再加把劲,就算资料泄露,我们也要用实力赢过他们!”

第二天清晨,林溪他们带着新的战术预案走进赛场。锐思辩论队的队员坐在对面,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比赛开始前,锐思的一辩故意路过林溪身边,低声说:“你们的战术我们都知道了,这场比赛,你们赢不了。”

林溪没有回应,只是握紧了手中的辩稿。她知道,这场比赛不仅是辩论技巧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规则与底线”的较量。如果他们输了,不仅会失去晋级机会,还会让锐思辩论队的“暗手”得逞;如果他们赢了,就能用实力证明,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坚守底线、靠实力说话的人。

比赛的辩题是“AI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林溪他们是反方,持“弊大于利”的观点——这正是他们昨晚重新准备的“AI监管缺失”方向。

锐思辩论队的一辩率先发言,果然沿用了林溪他们原来的战术,从“AI技术的伦理风险”切入,列举了AI歧视、AI失业等问题。林溪心中冷笑,他们果然偷了原来的预案,却没想到自己早已换了战术。

轮到林溪发言时,她直接抛出新的论点:“对方辩友今天谈的AI伦理风险,只是‘表面问题’,而AI技术真正的‘弊’,在于其背后的‘监管缺失’导致的‘数据垄断’——当前,全球TOP10的科技企业,掌握了75%的AI训练数据,它们利用AI算法,将数据转化为垄断资源:在金融领域,某企业的AI信贷算法,让信用评分低的群体只能获得高利率贷款;在教育领域,某平台的AI推荐算法,让付费高的学生获得更优质的课程资源;在就业领域,某公司的AI招聘算法,暗中排除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这些‘数据垄断’带来的不平等,正在撕裂社会,而当前的监管体系,根本无法遏制这种趋势。”

她的发言完全超出了锐思辩论队的预期,对方的表情瞬间变得僵硬。攻辩环节,江熠抛出“数据垄断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案例:“某平台的AI算法,让头部主播的收入是普通主播的50倍,而这种差距的根源,是平台用AI将70%的流量分给头部主播。更可怕的是,平台还利用AI收集用户数据,精准推送头部主播的内容,让普通主播永远没有出头机会。这种‘AI 数据垄断’的模式,正在让‘马太效应’愈演愈烈,难道不是对社会的‘弊’吗?”

锐思辩论队的二辩试图反驳:“但监管部门已经在加强对平台的监管,比如要求平台公开算法原理。”

“公开算法原理,不代表能解决数据垄断,”王婷立刻回应,“某平台去年公开了推荐算法的基本框架,但核心的‘数据权重分配’仍未公开——比如用户的消费能力、地域信息等数据,在算法中占多少权重,外人根本无法知晓。这种‘表面透明,实质垄断’的情况,正是监管缺失的体现。就像给一个没有门的房子装了一把锁,看似有防护,实则毫无用处。”

自由辩环节,林溪他们步步紧逼,用“数据垄断”“监管空白”“社会撕裂”三个维度,构建起严密的论证体系。而锐思辩论队因为准备的是应对“伦理风险”的战术,面对“数据垄断”的新论点,完全陷入被动,只能反复重复“AI技术能提高效率”的观点,却无法回应林溪他们提出的现实问题。

总结陈词时,锐思辩论队的四辩试图挽回局面,却因为缺乏对“数据垄断”的准备,只能泛泛而谈“技术发展需要包容”。而林溪在总结时,将论点升华到“人的主体性”:“我们今天讨论AI技术的利弊,本质是在讨论‘技术该服务于人,还是人该服从于技术’。当AI技术被数据垄断者掌控,当监管无法保护普通群体的权益,当技术带来的红利只流向少数人,这样的技术发展,就算能提高效率,就算能创造财富,对大多数人而言,也是‘弊大于利’。”

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赛场:“真正的技术进步,不该是让少数人用数据和算法垄断世界,不该是让监管追在技术后面跑,更不该是让普通人在技术浪潮中被迫‘掉队’。我们期待的AI,是能让农民工在被替代后有新的就业机会,是能让偏远老人也能用得上智能服务,是能让中小商家不被数据垄断挤压生存空间的技术。只有当AI技术回归‘服务所有人’的本质,它的‘利’,才能真正大于‘弊’。”

当评委宣布“反方(林溪所在队伍)获胜”时,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锐思辩论队的队员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离开了赛场。走出赛场时,海州一中的四辩和其他队伍的队员围上来,纷纷向林溪他们祝贺:“你们太厉害了!不仅赢了比赛,还戳穿了锐思的小动作!”

李哲拿着一份新的监控报告走过来,笑着说:“组委会刚才收到了酒店补充的监控,拍到了锐思队员把电脑扔在酒店后门的垃圾桶里,现在证据确凿,他们可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林溪看着队友们兴奋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场比赛,他们不仅赢了战术,更赢了底线;不仅守住了晋级的机会,更守住了辩论这项运动的初心——用逻辑和事实说话,用观点和思考影响他人,而不是用旁门左道的手段获取胜利。

小组赛最后两场,林溪他们凭借稳定的发挥,先后击败了两支队伍,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淘汰赛。晋级名单公布的那天,训练室里挂满了队友们手写的加油标语,李哲还特意买了蛋糕,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

“淘汰赛的对手会更强,”林溪看着晋级名单上“京华中学”“海州一中”等熟悉的名字,“但我们已经证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对手用什么手段,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守底线,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江熠点头,拿起白板笔,在上面写下“淘汰赛目标:进入四强”:“接下来,我们要针对淘汰赛的辩题类型,提前准备更多预案,不仅要巩固‘数据’‘现实案例’的优势,还要加强‘价值升华’的能力,让我们的观点更有感染力。”

深夜的训练室里,灯光依旧明亮。林溪他们围坐在桌前,讨论着下一场的战术,偶尔传来的笑声,打破了赛前的紧张。他们知道,淘汰赛的赛场会更加残酷,暗涌也可能更加汹涌,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用实力说话,用初心前行,在全国赛的舞台上,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