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辽省1931之全境穿越 > 第22章:第一混成旅的首秀
换源:


       沈阳城东,郊外的集结地上一片肃杀。

新番号第一混成旅的旗帜,在清晨的寒风中第一次展开,猎猎作响。

旗帜之下,是一支成分复杂、气质迥异的军队。

部队的骨架,是那些来自2025年的解放军士官。

他们如同沉静的磐石,默默检查着士兵的装备。

从枪管的清洁度到水壶是否装满,一丝不苟。

他们话不多,但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不容置疑的专业。

部队的主体,则是王铁山和李大海带来的东北军旧部。

这些人刚刚换上崭新的军装。

领到了保养精良的汉阳造和刚从兵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子弹。

他们的眼神里混杂着新奇、不安,还有一丝藏不住的油滑。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特殊的年轻人。

他们是军政学校第一期的实习学员,赵铁锤和李敢就在其中。

他们被分散到各个连队,担任见习排长。

带着一脸的紧张和无法抑制的兴奋。

出征前夜的气氛,将这支混编部队的内部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处背风的土坡后,几个东北军老兵缩在一起,压低了声音。

听说了吗?这次是去打抚顺,硬骨头啊。

一个老兵咂了咂嘴,露出一口黄牙。

他娘的,刚过几天安生日子,又要玩命了。

另一个唉声叹气,不过发的子弹倒是足,管够!

给的子弹足有啥用?我瞅着这些新来的长官,年纪轻轻的,嘴上毛都没长齐,让他们指挥,我这心里直打鼓。

可不是嘛,让他们在后面拿望远镜看看还行,真要拼刺刀,还得看咱这些老家伙。

不远处,一个解放军班长正蹲在地上。

用一根树枝给手下的新兵们讲解着什么。

他手下的兵,大部分都是李大海带来的旧部。

都看好了,这个叫三三制进攻队形。

班长在地上画出三个代表士兵的圆圈,又画出进攻箭头。

我们以战斗小组为单位,互相掩护,交替前进。

前面机枪一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窝蜂地往上冲,那是拿人命去填!

二号和三号负责掩护,一号突进,明白吗?要学会动脑子!

他说的口干舌燥,下面的老兵们却大多听得云里雾里。

只有一个兵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小本子记着,正是赵铁锤。

军校学员李敢也在观察着这一切。

作为旧东北军军官的儿子,他既能理解老兵们的畏惧与油滑。

那是在旧军队里保命的法则。

又被解放军士官们展现出的全新战术理念和官兵平等的态度深深吸引。

他感到体内的血液在沸腾。

他要证明,自己和父辈不一样。

随着集结时间的临近,旅长王铁山在政委张承志的陪同下,走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

台下,数千人的队伍已经按照新的编制整齐列队。

装备着车载迫击炮和高射机枪的猛士突击车排在队列两翼。

散发着冰冷的钢铁气息,让所有原东北军的士兵们心生敬畏。

总指挥陆铮亲自到场。

他没有多言,只是在万众瞩目之下,将那面崭新的第一混成旅军旗,郑重地交到了王铁山的手中。

王铁山双手接过军旗,转身面向台下数千名士兵。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嘶吼起来。

兄弟们!

声音有些沙哑,但整个集结地瞬间安静下来。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心里在犯嘀咕!又他娘的要打仗了!又是去啃硬骨头!

王铁山的声音里带着一股粗犷的豪气。

以前,咱们给张家打,给这个大帅、那个大帅打,稀里糊涂地赢,不明不白地死!

打赢了,大帅们吃香喝辣;打输了,咱们当炮灰!

台下,许多老兵的眼神黯淡下去,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但是,今天!

王铁山猛地一顿,将旗杆重重地杵在讲台上。

今天不一样了!你们睁大眼睛看看你们的军装,摸摸你们手里的家伙,想想你们吃的热乎饭!

我告诉你们,这一仗,不为哪个大帅,不为哪块地盘!咱们身后,就是沈阳城!就是咱爹咱娘,咱老婆孩子!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如同惊雷滚过平原。

日本人把刀架在了我们家人的脖子上,他们想让我们当亡国奴!让我们给他们当牛做马!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回应的声音稀稀拉拉,但充满了血性。

他娘的都没吃饭吗?我再问一遍,你们答应不答应?!

不答应!这一次,吼声如雷,气冲云霄。

赵铁锤和李敢喊得脖子都红了。

好!

王铁山举起手,指向东方。

抚顺,就在那里!打下它,咱们的工厂就能冒烟,咱们的坦克飞机就能吃饱!

我们就能造出更多的枪,更多的炮,把所有小日本都赶回老家去!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一仗,就为咱爹娘兄弟,能挺直腰杆活下去!

为了子孙后代,不用再戳着我们的脊梁骨,骂我们是孬种!

现在,我命令:全旅——出发!

是!

震天的回应声中,数千名战士的士气被彻底点燃。

老兵们眼中的油滑和畏惧,被一种名为尊严的火焰所取代。

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和整齐的脚步声。

第一混成旅,这支由新旧血液交融而成的军队。

如同钢铁洪流般,向着抚顺的方向,发起了他们的第一次主动进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