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者的离去,如同撤去了保护幼鸟的最后一道屏障,将人类文明彻底暴露在深邃而危险的星空之下。那份“预备火种”的身份,此刻显得如此单薄,更像是一种遥远的承诺,而非即时的保障。然而,李一凡在GODC(全球轨道防御指挥中心)那番斩钉截铁的讲话,如同一剂强心针,将恐慌和迷茫暂时压了下去,转化为一种背水一战的决绝。
“防火墙”计划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优先级,代号更为更具防御色彩的“量子堡垒”计划。整个红警基地的资源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向此倾斜。新建造的泰伯利亚聚变中心不再追求输出功率的极致,而是转向能量的极致纯净与稳定,以满足量子设备近乎苛刻的要求。作战实验室的核心区域几乎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量子实验场,来自全球(经过忠诚审查后)的最顶尖物理学家和信息学家在此汇聚,日夜不停地攻关。
基于“量子迷雾”原型机的成功经验,团队开始设计规模更大、效果更强的固定式量子共振塔。这些塔楼不再是简单的干扰器,其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关键区域的、持续存在的“量子概率基底”,使得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和物理规则都附加上一层“不确定性”,让模因感染体的扫描和克隆如同在浓雾中捕捉幻影。
同时,另一项更为大胆的子项目——“规则锚点”也在同步推进。该计划试图利用从议会数据库破译出的部分超维几何知识,结合泰伯利亚晶体对能量的独特储存和转化特性,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数个特殊的能量信标。这些信标不直接参与攻击或防御,而是像钉子一样,试图将地球周围的局部时空规则“钉牢”,增加其稳定性,以对抗模因感染体可能引发的“规则崩溃”。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火星轨道上,模因衍生体的汇聚速度明显加快,一个模糊的、由无数小型单元构成的巨大网状结构正在形成,中心区域的能量读数持续攀升,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接近“规则层面”的波动。
UPEIT内部,经过之前的清洗,表面上的反对声音消失了,但一种压抑的紧张感依旧存在。资源调配效率虽然恢复,但各国对红警基地的依赖感和隐隐的不安也在加剧。李一凡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通过有限的信息共享和共同防御项目的合作,来维持这脆弱的联盟。
就在第一座实验性“量子共振塔”在基地外围建成并启动测试的当天夜晚,模因感染体的反击,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到来了。
它不是直接的攻击,而是一种无形的渗透。
深夜,负责监控全球网络空间的诺拉,检测到一股极其隐秘、频率奇特的信号流,绕过了所有常规防火墙,直接侵入了几个主要国家的金融交易核心系统。这股信号流并未窃取资金或破坏数据,而是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轻微地、但系统性地修改了部分核心算法的随机数种子。
起初,这并未引起注意。直到几个小时后,全球多个主要金融市场开盘,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高频交易算法大面积失效,价格波动出现违背数学模型的极端异常,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肆意拨弄着市场的脉搏。短短一小时内,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数万亿美元价值的蒸发和市场信心的崩溃。
这并非经济攻击,而是一种示威,一种展示其能力的警告:模因感染体能够影响甚至扭曲人类文明赖以运转的、基于数学和逻辑的底层规则!金融系统只是它随意选中的一个测试场。
“它是在告诉我们,它不仅能复制我们的科技,还能扭曲我们社会的基石!”07号工程师脸色苍白地分析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规则层面的细微扭曲,极难侦测和防御。它不像病毒或黑客攻击那样有明确的恶意代码,而是更像一种“现实污染”。
“立刻启动‘量子共振塔’!将共振范围覆盖至主要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李一凡果断下令。虽然共振塔还未完全成熟,但此刻必须顶上去。
当幽蓝色的量子波动以共振塔为中心扩散开来,笼罩住几个金融中心的数据节点时,市场的异常波动开始逐渐平复。量子概率云带来的不确定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模因感染体造成的规则扭曲,使其影响变得模糊和不可预测。
第一次无形的交锋,人类依靠尚不成熟的新技术,勉强抵挡了下来。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模因感染体还在进化,下一次攻击,可能会指向电网、交通、甚至是军事指挥系统。
李一凡站在指挥中心,望着屏幕上那座散发着微弱蓝光的共振塔,又抬头看向星空深处。
仲裁者离开了,带走了短暂的秩序,却也迫使人类提前直面最高层次的威胁。
“加快‘规则锚点’的部署速度。我们需要更稳固的根基。”
“通知所有研究单位,重点分析模因感染体这次攻击的模式,寻找其规则扭曲的规律和弱点。”
“告诉UPEIT,这不是经济危机,这是战争!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规则层面的战争!”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中心回荡。
敌人已经将战火,烧到了人类认知和存在的边界。
在这片量子与规则交织的新战场上,红警基地的钢铁洪流,又将如何捍卫人类的明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