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牛自在和贾思维在地铁口掀起“无序煎饼”热潮时,公司里的鲍爆正陷入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清洗卫生间,尤其是马桶,这项任务对于天性热爱创造大场面、厌恶琐碎细节的鲍爆来说,无异于一种酷刑。程无序的“随机任务分配器”还非常“贴心”地规定了标准:光洁如新,无污渍,无异味,且要求“具有艺术性”。
“艺术性?!”鲍爆对着马桶哀嚎,“难道要在里面养金鱼吗?!”
钉钉荡过来监督进度:“鲍哥,牛总说了,混乱中也蕴含着美。你可以尝试用清洁剂泡沫画点东西?”
“画个锤子!”鲍爆没好气地说,但还是忍不住尝试了一下。结果泡沫喷得太多,差点把自己淹没在薄荷味的海洋里。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鲍爆终于放弃了“艺术加工”,认命地开始老老实实刷马桶。重复的、机械性的劳动,反而让他的大脑进入了某种放空状态。四周只有刷刷声和水流声,与平时办公室里吵闹混乱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种诡异的宁静中,一些平时绝不会思考的问题,开始钻进他的脑袋。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刷马桶?”
“我的人生意义就是引爆市场,而不是引爆马桶里的水花?”
“无序……到底是个啥?就是想干啥就干啥?但为啥我现在不想干却还得干?”
“这随机任务也太随机了!一点逻辑都不讲!”
而被迫待在办公室优化自己代码的程无序,也时不时溜达过来,靠在门框上,看着鲍爆苦大仇深的样子,顺便讨论一下算法问题。
“爆哥,你说这随机性是不是也得有点约束?完全随机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和体验感变差啊。”
“闭嘴!再废话我把刷子塞你嘴里!”鲍爆怒吼。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自己嘀咕:“不过好像也是……完全随机,跟失控也没啥区别了……”
牛自在和贾思维回来时,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景象:卫生间被打扫得确实光洁如新(甚至有点过于闪亮),鲍爆瘫坐在角落,眼神空洞,身上沾着点点水渍,手里还握着马桶刷,仿佛经历了灵魂的洗礼。程无序则在旁边跟他讨论着“基于员工偏好加权随机”的可能性。
“怎么样,爆爆?有何感想?”牛自在笑着问。
鲍爆缓缓抬起头,语气深沉:“牛总……我悟了。”
“哦?悟到什么了?”
“我悟到了……”鲍爆举起马桶刷,如同举起一把火炬,“绝对的混乱,就是绝对的虚无!没有一点点约束的随机,就像这哗啦啦冲下去的水,除了暂时带走点东西,啥也留不下!我们需要的是……有创意的混乱!是带着思想的随机!”
牛自在和贾思维惊讶地对视一眼。
贾思维点头:“鲍爆的观点触及了混沌理论的深层含义:混沌并非完全无序,而是确定性混沌,看似随机,实则内蕴秩序。我们的‘随机任务’也许需要引入一些初始变量和反馈机制。”
程无序兴奋地拍手:“对对对!就像我的算法,不能真随机,得是伪随机,但种子值可以来自大家的情绪指数或者项目进度!”
牛自在看着脱胎换骨般的鲍爆,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得好啊,爆爆!这次马桶刷得好!刷出了水平,刷出了境界!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公司的‘首席哲学官’……兼任卫生间维护顾问!”
鲍爆:“……能只当首席哲学官吗?”
当晚,牛自在真的在内网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帖子,题为《论抽水马桶与精神消亡的关系》。他从抽水马桶的循环冲刷,联想到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作业和现代职场的精神内耗,论证了只有在重复性劳动中放空自我,才能触及创新的本源,最终提出“每周强制进行一小时无意义劳动(如刷马桶)以激发有意义创造”的倡议。
这篇帖子在公司内部引起了热烈讨论(主要是争论谁该多刷几次马桶),甚至被一些员工偷偷转发到了外面,又被一些猎奇的社交媒体账号发现,冠以“神秘公司奇葩文化:刷马桶刷出哲学高度”的标题,小火了一把。
当然,这一切又被郝正经记录在案:“目标公司成员行为持续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无证经营、疑似进行不明液体操作、发表具有消极导向的怪异言论。其影响范围正在扩大,危害性增加。必须再次提请业主委员会高度重视!”
他并不知道,他眼中的“异常”和“危害”,正是“无序之徒”们在进行自我迭代和哲学探索。厕所里的哲学思辨,让“随机任务”这个玩法,开始从纯粹的胡闹,向着更深层次的、试图在混沌中寻找内在规律的“有序混乱”演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