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爆的“免费拥抱”活动虽然虎头蛇尾,甚至差点又进局子,但确实在本地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市中心免费拥抱和快乐无罪的话题下面,充满了各种角度的讨论、照片和短视频。
大多数人还是抱着看热闹和调侃的心态:
“哈哈哈,那个程序员小哥哥好可爱,抱完还鞠躬!”
“那个哲学家范儿的大叔抱起来很有安全感!”
“那个上蹿下跳的爆炸头是主谋吧?最后被保安撵着跑笑死我了。”
“这是新型社交通灵仪式吗?”
“确定不是某种邪教在发展下线?警惕情感营销!”
但也有一些评论,显得与众不同:
“看起来很有趣啊!这是什么组织?‘无序之徒’?没听说过。”
“‘无序币’是什么?他们的内部货币吗?听起来很酷!”
“羡慕这种想干嘛就干嘛的氛围,还招人吗?”
“感觉他们是真的很快乐,虽然有点傻乎乎的……”
“用情绪价值锚定货币?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我喜欢!”
这些评论并没有立刻带来什么变化,大家一笑而过。牛自在甚至把一些好玩的评论截图打印出来,贴在了“文化墙”上,作为公司首次“出圈”的纪念。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一周后。
一个陌生的ID突然在鲍爆设立的那个简陋的“无序币交易所”共享表格里,挂出了一个求购单:
“求购1000无序币。报价:1人民币/1无序币。”
这个订单立刻引起了公司内部的骚动。
“有人要买我们的币?!”程无序第一个发现,惊叫起来,“还是按1:1的原始汇率!比我们现在0.4的汇率高多了!”
当时内部的汇率经过几天的缓慢回升,也才到0.5左右。这个报价简直是溢价收购!
“是谁?是不是恶作剧?”贾思维保持警惕。
牛自在却很兴奋:“看看留的联系方式!”
订单下面留了一个邮箱地址。鲍爆立刻发了一封邮件过去,询问对方身份和意图。
很快,回复来了。对方自称是一名独立游戏开发者,网名叫“M”,正在开发一款以“混乱快乐”为主题的沙盒游戏。他偶然看到了“无序之徒”的新闻和关于“无序币”的描述,觉得这个概念非常符合他的游戏内核。他想购买一些“无序币”,并非法用于现实(他知道这不太可能),而是计划将其作为游戏中的一个彩蛋或者特殊道具,赋予其类似的“情绪价值”功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话题性。他愿意按1:1的汇率用人民币支付,以示支持这个“酷毙了”的想法。
这个解释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们的币……真的要卖出去了?还是卖给做游戏的?”鲍爆有点不敢相信。
“这是一种……文化认可?”程无序挠头。
贾思维迅速评估:“从交易性质看,这属于一次性的知识产权许可或概念授权,而非真正的货币交易。风险可控。收益可观。1000元人民币可以补充我们的‘稳定基金’。”
牛自在一锤定音:“卖!当然卖!这是对我们‘无序理念’的肯定!M先生很有眼光!告诉他,我们还可以提供技术咨询(无序,你上),让他的游戏里的‘币’更逼真!”
交易很快达成。牛自在提供了自己的个人账户(公司没有对公账户),收到了1000元人民币。然后,程无序在后台操作,向M先生提供的那个游戏内的测试钱包地址,转账了1000个无序币。
这笔意外的交易,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无序币”系统。
首先,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虽然不多,但证明了“无序”理念似乎真的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其次,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内部信心。原来他们瞎捣鼓出来的东西,真的能被外部世界的人所欣赏,甚至愿意为之付费!
“无序币”的内部汇率应声上涨。贾思维顺势宣布:“基于外部积极信号和内部信心恢复,今日汇率上调至1无序币=0.8人民币!”
虽然还没回到原点,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鲍爆更是扬眉吐气,走路都带风:“看到没!我的营销还是有效的!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牛逼!这叫‘黑红也是红’!”
牛自在总结道:“看吧!混乱之中,自有机遇!我们不需要遵循传统的价值创造路径!我们的快乐,我们的疯狂,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资产!”
这次意外的交易,为“无序币”的第一次危机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号。它也悄然在众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也许,“无序”真的能成为一种可以对外输出、甚至产生价值的“产品”?
而这一切,都被对面大楼的郝正经用望远镜看在眼里。他看到那些人似乎因为某件事而重新变得兴奋和活跃,甚至开始击掌庆祝。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这种毫无规矩的“成功”。他合上笔记本,决定不再等待,要再次出击,这次必须找到更致命的武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