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
李云龙把书扔出门外
“别糟践古人!”
他忽然压低声音,像是说给所有人听
“知道老子为什么从来不信国民党?
就因为他娘的全是这种穿绸缎的孬种!”
孔捷提着驳壳枪冲进来
“老李!师部来电问咱们看法!”
“看法?”
李云龙拎起捷克式轻机枪对着天幕虚扫一梭子
“告诉师长!我独立团就算打剩最后一人,也他娘的要脸!”
……
楚云飞隔江怒喝:“此等行径,军人之耻!”
旅长拍案而起:“传令全军,以此为戒!”
……
李云龙喘着粗气望向南京方向,声音突然沙哑:“三十万啊,够老子打一百次平安县城了。”
……
【南京最终城破,满眼是壮烈战死者的尸体。】
【后人总是以为南京保卫战打得太过软弱】
【但实际上,在南京沦陷前,国军将士们的抗击无比顽强】
【雨花台一战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3位牺牲】
【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
……
龙国网友们看着天幕上的文字
顿时炸开了锅
一个年轻男子猛地拍桌而起,眼眶通红地指着屏幕。
“都看见没有!谁说咱们先辈不敢打!”
他声音颤抖着,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旁边戴眼镜的老者缓缓摘下眼镜,用衣角擦拭镜片。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重而缓慢。
“八十八师……我记得史料记载,他们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老者身旁的少女忍不住抽泣,手机从掌心滑落。
“三位旅长牺牲两位,六位团长阵亡一半……”
她哽咽着说不下去,泪水滴落在手机屏幕上。
一个穿着军绿色外套的退伍军人猛地站得笔直。
他举起右手,向天幕敬了个庄严的军礼。
“全军过半将士殉国,这才是真相!”
他声音洪亮,引得周围人都看向他。
咖啡店里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上的文字,神色肃穆。
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猛地推开笔记本电脑。
“我要把这些史料发到网上,让所有人都知道!”
他手指飞快地在手机上打字,神情激动。
一位中年妇女擦着眼泪,声音哽咽。
“我爷爷的哥哥就是八十八师的,再也没有回来……”
她身旁的同伴轻轻抱住她的肩膀。
穿着校服的少年握紧拳头,眼睛闪闪发亮。
“原来我们误会了先辈这么多年!”
他转头对同学说,声音里满是懊悔和敬意。
一个历史博主立刻开启直播,镜头对准天幕。
“家人们看好了!这才是南京保卫战的真相!”
他激动得声音发颤,镜头都有些不稳。
论坛上瞬间冒出无数新帖子,标题都带着感叹号。
“原来我们错怪了先辈!”
“雨花台战役真相大白!”
“向八十八师英烈致敬!”
每条帖子下面都有成千上万的回复。
网友们纷纷转发着历史资料和照片。
一张黑白照片被不断转发,上面是年轻士兵的笑脸。
照片下面写着:雨花台战役牺牲将士遗照。
很多人在这条动态下点亮了蜡烛表情。
一个认证为历史学者的账号发布长文。
“详细考证南京保卫战真实战况……”
这篇文章瞬间获得十万次点赞。
街边大屏幕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
大家都仰着头,安静地看着天幕上的文字。
有人默默献上鲜花,有人低头默哀。
几个年轻人自发唱起了国歌,声音渐渐汇成一片。
网络上开始流行起一句话
“他们战斗过,他们牺牲过,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
天幕画面刷新,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天幕上。
……
【淞沪会战这是在龙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役。】
【淞沪会战有多么悲壮,又有多么绝望?】
……
【这一战,百万精锐折戟沉沙】
【这一战,几十万中华儿郎血染黄浦江】
【这一战,我们以一天打光一个尸为代价,粉碎了日寇想要在三个月灭我中华的春秋大梦】
【他就是被称为东方绞肉机和血肉磨盘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这是在龙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战役。】
【淞沪会战有多么悲壮,又有多么绝望?】
【让我用一组数据来告诉你,淞沪会战,全国将近1/3的兵力涌向这部战场绞肉机】
画面一变
只见密密麻麻的灰色身影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扛着老旧的步枪,脚步却坚定无比。
从四川来的将士们跋涉千里,草鞋早已磨破,双脚血迹斑斑。
广西子弟兵唱着山歌踏入战场,歌声很快被炮火淹没。
湘军汉子们红着眼眶,想起家乡的父老,握枪的手更紧了几分。
中央军德械师装备精良,却第一个冲向最危险的阵地。
东北军将士含着热泪,终于等到了向鬼子报仇的机会。
各省方言在战壕里交汇,却都喊着同样的誓言。
“誓死保卫上海!”
“把小鬼子赶出龙国!”
无数张年轻的面孔,带着稚气却目光坚毅。
他们中有的刚放下笔杆,有的才离开田地。
父亲送别儿子,妻子送别丈夫,都说着同样的话。
“打完仗早点回来。”
可谁都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
列车日夜不停地运送兵员,每节车厢都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新兵们还不知道战场残酷,兴奋地唱着军歌。
老兵默默擦拭枪支,眼神深邃而凝重。
码头上,民船冒着炮火运送补给。
船老大红着眼睛吼:“老子不要钱!给我多装点弹药!”
学生们组织担架队,白衬衫染成血红。
医生护士三天三夜没合眼,手术室外堆满伤员。
工厂日夜赶制军需,女工们边流泪边工作。
整个国家都在为这场战役流血。
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每分每秒都有新的生命填进来。
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却没有人后退一步。
因为身后就是家园,就是父母妻儿。
这场战役持续三个月,牺牲三十万将士。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都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面破旧的军旗上。
旗子上弹孔累累,却依然在硝烟中飘扬。
旗面上隐约可见四个大字:誓死不退。
——
大明紫禁城奉天殿
“三!三分之一?”
皇帝的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磨过
“全国三分之一的儿郎都填进去了?”
马皇后手中的针线活跌落在地,绣了一半的龙纹沾上了尘埃。
她怔怔望着天幕上如潮水般涌向战场的灰色身影,手指微微发颤。
朱标猛地站起身,衣袖带翻了案上的砚台
墨汁泼洒在奏折上,他却浑然不觉,只死死攥着拳头:“父皇!这比当年鄱阳湖!”
“闭嘴!”
朱元璋突然暴喝,眼睛赤红如血
“鄱阳湖才六十万!这可是!这可是举国之力啊!”
他踉跄着扑到九州舆图前
手指颤抖地划过长江流域
“上海!松江府!咱当年打张士诚的地方!”
画面中出现川军草鞋磨破的双脚,血水混着泥泞踩过焦土
朱元璋突然一拳砸在松江府的位置,震得地图簌簌作响。
“四川的娃儿都来了!他们走了多远的路啊!”
朱棣双目通红地指着天幕:“父皇您看!那些广西兵还在唱山歌!”
年轻的亲王声音突然哽住:“他们!他们不知道这是去送死吗?”
徐达猛地单膝跪地,甲胄铿锵:“陛下!若是我大明将士,也该如此!”
常遇春虎目含泪:“都是好儿郎!都是好儿郎啊!”
朱元璋突然转身,一把揪住朱标的衣襟:“老大多少兵马?”
朱标被父亲眼中的血丝吓到,颤声回答:“若按明初军制,全国约莫百万!”
“百万!”朱元璋嘶声吼道
“三分之一就是三十多万!三十多万条性命填进去!”
他猛地推开太子,踉跄着走向殿外
午门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仿佛天幕上的炮火真的灼烧着应天城。
“当年陈友谅六十万战船遮天蔽日!”
皇帝的声音突然轻下来
“咱都没怕过!”
马皇后轻轻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方丝帕
朱元璋这才发觉自己满脸是泪。
“重八,”皇后声音哽咽
“后世子孙!没给咱丢人。”
朱标红着眼眶道:“儿臣愿领兵!”
“领什么兵!”朱元璋突然暴怒
“你没看见吗?火器!全是火器!你那刀枪顶个屁用!”
他指着天幕上日军的炮火:“倭寇的船坚炮利!比当年方国珍厉害百倍!”
画面切换到民船运送弹药的场景,船老大嘶吼着老子不要钱
?朱元璋突然大笑,笑出了眼泪。
“好!好!这才是咱大明百姓的血性!”
但当看到学生们组成的担架队
白衬衫染成血红时,他的笑声戛然而止。
“娃娃们也上去了!”
皇帝的声音突然苍老
“连娃娃都!”
朱棣突然拔剑砍断殿前蟠龙柱
“父皇!给儿臣十万铁骑!儿臣去平了倭寇老巢!”
朱元璋缓缓摇头,目光仍钉在天幕上
“不一样的!老四!不一样的!”
他伸手触摸天幕上一个个年轻的面孔
手指却在半空停住
那些穿着陌生军装的身影,分明又是他最熟悉的农家子弟模样。
“三十万!”朱元璋突然对徐达说
“比你当年带的所有兵都多。”
徐达沉声应道:“皆是忠烈之士。”
夕阳西下,天幕上的战火愈发惨烈
朱元璋忽然转身,对秉笔太监喝道:
“记!今日起,大明军制增设火器营!
水师倍饷!通商口岸严查倭船!”
他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声音如寒铁碰撞:
“咱不能让后世子孙!再用血肉之躯去填炮火!”
最后一句几不可闻:
“填怕了!真的填怕了!”
——
【各路军阀不可谓不团结一致,他们纷纷派兵支援上海】
【这是中华将士向4万万同胞乃至向全世界的一战,这一战】
【百万热血儿郎誓死冲锋,30万英烈魏国捐躯】
【这其中将军就有点14位平军每天打掉一个师,7天牺牲一位将军,一个月内阵亡上千名团以上军官】
【老蒋王牌家抵德械师达到撤销编制】
【黄埔军官城渐至阵亡,指挥人员排长当团长,营长,党师长几乎断层】
【这一战,如果你打开上帝视角,整个华夏大地山海都是战士在赶路】
【他们有的穿草鞋,有的拿大刀,手里啃着窝窝头,也一刻不敢停前】
天幕画面上
无数双磨破的布鞋在黄土路上踏出绵长的烟尘。
战士们肩扛大刀,枪杆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有人边走边啃着硬邦邦的窝窝头,碎屑掉在衣襟上。
“快些!再快些!”
军官嘶哑的催促声在山谷回荡。
田野小径上,扛着红旗的士兵一瘸一拐却不肯停步。
十几岁的少年兵咬着牙,用草绳扎紧磨破的裤腿。
老兵默默将干粮分给同伴,自己舔了舔开裂的嘴唇。
“弟兄们!上海等着咱们!”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冲破暮色。
无数双脚板磨出血泡,在青石路上留下淡淡印迹。
有人拄着树枝当拐杖,喘着粗气追赶队伍。
每个路口都有百姓送水送粮,往战士怀里塞鸡蛋。
“一定要打赢啊!”老农抹着眼泪喊道。
月光下,没有人停下,没有人回头。
——
“看到那些磨破的草鞋我眼泪直接崩出来了”
“他们一边啃窝头一边赶路的样子真的破防了”
“这就是我们的先辈啊!边走边流血还要往前冲”
“眼泪根本止不住,键盘都打湿了”
“想象不到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这哪是行军,这是用血肉铺路”
“致敬!永远记得!”
……
大秦咸阳宫
“草鞋!大刀!”
嬴政喃喃自语,玄色龙袍无风自动
“这就是后世的军队?”
蒙恬猛地踏前一步,甲胄铮鸣
“陛下!这些士卒的装备连刑徒军都不如!”
李斯凝神细观天幕,忽然倒吸凉气
“但他们行军的速度!每日恐不下百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