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一统中华版图 > 第五十八章 太湖查账,渔家乐里觅西洋踪
换源:


       正月初三的太湖,晨雾还没散尽,像一层薄纱裹着湖面。沈渊、徐妙云带着青禾,乘一艘漕帮的乌篷船往西山岛去,船桨划开平静的水面,溅起的水珠沾在船篷上,凝着细碎的冰碴——冬日的太湖虽冷,却清得能看见水下的芦苇根。

“沈大人,徐姑娘,尝尝刚煮的银鱼羹!”撑船的漕帮老舵手王阿公,从舱里端出一个粗瓷碗,乳白色的羹汤里浮着银鱼,撒了点葱花,热气裹着鲜香味飘出来。永宁公主不知何时从船舱里钻出来,揉着眼睛抢过碗:“我也要!我在京城从没吃过这么鲜的鱼!”

徐妙云无奈地笑着递过勺子,看着公主烫得龇牙咧嘴还不肯放下碗,想起昨日赵五送来的信——老夫人身边的嬷嬷偷偷传话,说徐府族人最近常与“黄头发的洋人”接触,还往西山岛运过木箱,“像是与渔家乐有关”。这也是沈渊今日要去西山岛的原因:不仅查火器库的残余,更要摸清徐府与西洋商人的关联。

乌篷船靠岸时,晨雾渐散。西山岛的芦苇荡枯黄一片,风一吹就沙沙响,藏在芦苇丛后的“太湖渔家乐”露出一角木屋,屋檐下挂着的渔网还滴着水,几个穿短打的汉子正蹲在门口擦刀,见有人来,眼神立刻警惕起来。

“几位是来吃鱼鲜的?”一个汉子上前搭话,手却按在腰间的刀上。沈渊笑着递过一两银子:“听说你们这儿的太湖白鱼最鲜,特意来尝尝。”汉子接过银子,脸色缓和些,引着众人往屋里走。

渔家乐的大堂摆着四张木桌,墙角堆着几个空酒坛,空气中混着鱼腥味和淡淡的火药味。徐妙云不动声色地打量四周,见后厨的门帘下露出半截西洋商船的帆布,心中有了数。王阿公趁机去后院“方便”,实则按沈渊的吩咐,查看是否有隐藏的库房——漕帮在太湖讨生活多年,对渔家乐的暗格设计最熟。

“客官,鱼马上就好!”汉子端来一壶劣质米酒,刚要退下,永宁公主突然指着他腰间的玉佩:“你这玉佩和上次那个西洋商人的一样!上面都有大船的图案!”

汉子脸色骤变,刚要伸手拔刀,青禾已快步上前,短刀抵住他的咽喉:“老实说,你们和西洋商人做什么交易?库房里藏的是什么?”

屋外的汉子听到动静,纷纷冲进来,却被漕帮的兄弟拦住——王阿公早已悄悄发出信号,埋伏在芦苇荡里的漕帮兄弟瞬间围了上来。沈渊走到后厨,掀开帆布,里面果然藏着一个地窖,打开地窖门,一股铁锈味扑面而来:里面堆着十几个空木箱,箱底还残留着西洋火器的火药残渣,墙上挂着一张残破的账本,上面记着“葡萄牙商船,火器五十箱,银三千两”。

“这账本是谁给你们的?”沈渊拿起账本,指着上面的签名“柳”字——正是恒昌号东家柳万山的笔迹。被制住的汉子哆哆嗦嗦地说:“是柳老板让我们在这儿接应西洋商船,上个月刚运走一批火器,说是要送给……送给台州湾的倭寇。”

徐妙云立刻拿出之前查获的恒昌号商船记录,比对账本上的日期,发现柳万山竟从去年开始,就通过渔家乐中转,每月给倭寇送一次火器。“柳万山还在牢里,他的手下肯定还在运作。”徐妙云对沈渊道,“我们得立刻回苏州,提审柳万山,问出他在台州湾的联络人。”

刚要离开渔家乐,王阿公突然从后院跑进来:“沈大人,芦苇荡里发现一艘小渔船,船上有个嬷嬷,说是徐府老夫人身边的人,要见徐姑娘!”

徐妙云心中一紧,跟着王阿公跑到芦苇荡,果然见一艘小渔船停在岸边,一个穿灰布衣裳的嬷嬷正焦急地张望。“徐姑娘!”嬷嬷见到她,连忙递过一个布包,“老夫人让我偷偷送来的,说这是徐阶早年和西洋商人交易的账本,里面记着他们的联络方式。老夫人还说,徐府族人要在正月十五,把她送到台州湾交给倭寇,换柳万山出来!”

徐妙云打开布包,里面果然是一本泛黄的账本,上面详细记着徐阶与葡萄牙商人的交易明细,还有倭寇头目的名字“松浦隆信”。她攥紧账本,眼中闪过寒意:“徐府族人竟为了柳万山,不惜把老夫人送给倭寇!”

沈渊拍了拍她的肩:“别慌,我们还有十二天时间。先回苏州提审柳万山,摸清台州湾的倭寇据点,再制定营救计划。”

返程的乌篷船上,永宁公主凑过来看账本,虽看不懂上面的交易明细,却指着“松浦隆信”的名字问:“这个人是坏人吗?我们要不要去抓他?”沈渊点头:“他是倭寇的头目,我们不仅要救老夫人,还要把他和他的倭寇都消灭掉。”公主立刻挺起胸膛:“那我也要帮忙!我可以帮你们看住徐府的坏人!”

船划过太湖,晨雾彻底散去,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波光。远处的渔船渐渐多了起来,渔民们开始撒网捕鱼,吆喝声在湖面上传得很远。徐妙云望着眼前的景象,轻声道:“等把倭寇和严党都清理干净,太湖就能永远这么太平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