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基地深处,一座新划出的、戒备等级提升至最高的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得几乎要掀翻屋顶。
与外面冬夜的严寒截然不同,这里充斥着仪器运转的低鸣、焊接的滋滋声以及研究人员激动难抑的讨论声。
霍枫和梅文渊眼睛布满血丝,却兴奋得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的孩子,围着那两套缴获的“夜瞳”单目红外成像仪以及那一箱珍贵的文件和零配件,几乎是不眠不休地研究了整整两天。
“妙啊!真是巧妙的思路!虽然材料和处理工艺粗糙,但基本原理是对的!
利银-氧-铯阴极进行光电转换,通过电子倍增管放大……”梅文渊捧着一份日文操作手册的译文,手指颤抖地指着上面的电路图,嘴里喋喋不休。
霍枫则更专注于那实体设备,他小心翼翼地拆卸着外部壳体,露出里面错综复杂的线路和粗大的真空管:“电池组电压高得吓人,续航时间肯定短得可怜,成像模糊,重得像块砖头……但无论如何,这是实实在在的夜间优势!鬼子居然真的把这东西弄出来了!”
那名被俘的日军技术员(经过初步审讯,得知其名为小林信夫,原为东京某大学物理学助教,被强制征召进入此项目)在一旁瑟瑟发抖。
但在霍枫和梅文渊偶尔用生硬日语夹杂着技术术语的追问下,还是断断续续地透露了一些关键信息:操作距离、电池续航、成像特点、易损部件……
“少帅!”看到杨兴辰亲自来到实验室,霍枫立刻拿着初步检测报告迎了上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大收获!绝对是大收获!这东西技术路径明确,但工艺落后,我们完全有能力仿制,甚至改进!”
“哦?详细说!”杨兴辰精神大振。
“首先,我们拿到了完整的设计图纸和部分核心部件的制造工艺说明!虽然鬼子用的材料我们一时半会搞不到一模一样的,但系统商城……”霍枫压低声音,“肯定有替代品,甚至更优的选项!”
“其次,我们有了实物和俘虏,彻底了解了其优缺点。成像距离约300米,在完全无光环境下效果最佳,但遇到强光或浓雾效果大打折扣。
电池只能支撑一小时左右,重量主要集中在电池组和成像管上。”
“最关键的是,”梅文渊插话,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找到了其技术弱点!它的图像增强管对suddenintenselight(suddenintenselight(突然的强光)极其敏感,极易发生过载甚至永久性损坏!
强光手电筒直射或许就有效果!而且,它的视场角很窄,观察范围有限,反应迟钝者佩戴后甚至容易产生眩晕感!”
杨兴辰眼中精光爆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有可能很快拥有自己的夜视装备,还立刻找到了反制它的有效方法?”
“没错!”霍枫用力点头,“给我们一点时间,利用系统资源,我们甚至能搞出更轻便、续航更长、成像更清晰的‘夜瞳-II’型!至于目前的土办法反制,立刻就可以推广!”
“太好了!”杨兴辰用力一拍手,“立刻将强光致盲的战术下发所有部队!命令后勤部门,集中所有大功率手电筒、探照灯,甚至汽车大灯,配发到一线!晚上鬼子再敢用这玩意儿,就照瞎他们的‘狗眼’!”
【叮!分支任务【科技猎取】已完成。奖励:积分 5000,“基础红外夜视技术”研发选项已解锁。】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杨兴辰毫不犹豫,立刻将大量积分投入新解锁的研发选项,并授权霍枫和梅文渊可以有限度地调用系统资源,加速“夜瞳-II”的研发和量产进程。
技术的天平,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东山军倾斜!
……
前进指挥部。
杨兴辰看着沙盘,心中已有决断。日军失去了夜间优势(至少是暂时和局部的),技术装备被缴获,士气必然再受重创。
而东山军则士气高涨,反制手段到位,新装备也在路上。
“是时候了。”他沉声道。
指挥部内所有军官立刻肃立。
“命令!”
“一、全军结束休整,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所有作战单位,按第三号攻坚方案,进入指定攻击出发阵地!”
“二、炮兵集群,明日拂晓起,进行为期三天的火力准备!重点覆盖双龙山、黑石岭日军所有已知表面阵地、疑似指挥所、炮兵阵地、以及交通枢纽!炮弹不限量,给我把山头犁一遍!”
“三、空军部队,全力争夺制空权,伺机对敌纵深目标进行轰炸,特别是弹药库和补给点!”
“四、‘暗龙’部队,配合敌后游击队,加大破袭力度,切断其最后的地下电话线和补给通道!”
“五、政治部,将秃鹫谷大捷及缴获敌军新式装备的消息,以最鼓舞人心的方式传达至每一名士兵!我们要挟大胜之威,一举砸碎敌人的乌龟壳!”
巨大的战争机器,发出了总攻前的最后轰鸣。无数的士兵、坦克、火炮开始向预定位置机动,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大战前的紧张和期待。
……
国际社会,风起云涌。
杨紫珊主导的舆论攻势,在经过初期的滞涩后,终于开始显现效果。
《曼彻斯特卫报》和《纽约时报》相继刊登了措辞严厉、细节详实的报道,强烈谴责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并质疑日本政府所谓的“澄清”。
国际红十字会正式照会中日双方,要求派出调查组进入战区。
虽然日本政府依旧矢口否认,并反唇相讥,但国际舆论的压力明显增大。
更重要的是,这些报道和动向,通过各种渠道传回了日本国内,引起了一定的社会震动和反战情绪。
甚至部分日军下层士兵,也隐约听闻了这些消息,本就低落的士气更加动摇。
武藏信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前线技术装备损失、顾问被俘的消息被他严密封锁,但秃鹫谷遇伏和国际舆论的双重打击却无法完全掩盖。
士兵们窃窃私语着“恶魔武器”的报应和海外对帝国的指责。
他像一头困兽,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对面的东山军正在进行大规模调动和猛烈的炮火准备,意图再明显不过。
“命令各部,死守阵地!一步不退!将所有预备队投入一线!告诉士兵们,援军就在路上,只要守住,就有希望!”他发出的命令,连自己都感到苍白无力。
援军?在哪里?海上通道被彻底封锁,陆路?除非奉系的张雨亭突然发兵相助,但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绝望之下,他想起了一个危险的预案——那个由松本淳一提出,却被他暂时压下的、最后的疯狂计划。
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某个标注着特殊符号、位于防线最后方的秘密地点,眼神变得挣扎而疯狂。
……
大战前的最后夜晚,格外的寂静,只有远方东山军炮兵阵地上偶尔传来的零星试射炮声,如同沉闷的战鼓,敲在所有人的心头。
杨兴辰站在观察哨前,望着远方那片漆黑的山影。身后,是他磨利了爪牙的钢铁雄师。
“系统,”他在心中默念,“兑换‘重装合成旅’的先期支援——所有炮兵单位,明日拂晓,获得一小时的‘精确打击’加成。”
【收到。积分扣除。‘鹰眼’技能(炮击精准度大幅提升)已激活,有效期:明日0600-0700。】
杨兴辰握紧了望远镜。一切准备就绪。
风暴,即将来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