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基地地下实验室的气氛,因“放射性”和“能量武器”这两个词而骤然降至冰点。那微弱的放射性残留,像是一丝从地狱缝隙中渗出的寒气,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脊背发凉。
霍枫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动用了基地里所有能用的检测手段,对那点泥土样本进行最精密的成分分析。过程极其小心,样本被放在铅屏蔽的容器内操作,研究人员都穿戴了简易的防护装备。
“确定了!”一天后,霍枫顶着浓重的黑眼圈,拿着一份薄薄的报告,语气却沉重如山,快步走进杨兴辰的办公室,“是铀!而且是经过初步提纯的铀矿石残留!”
铀!
这个词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杨兴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作为重生者,他太清楚这个元素背后所代表的毁灭性力量了!哪怕“星火”只是在试图弄最原始的核裂变装置,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纯度如何?量有多大?能判断用途吗?”杨兴辰连珠炮似的发问,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紧绷。
“纯度不高,远达不到武器级,更像是采矿后粗炼的产物。量也非常非常微小,只是环境残留。”霍枫快速回答,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少帅,这明确指向了两点:第一,他们确实在研究和尝试利用放射性物质。第二,他们有一个能够处理这种危险矿石的场所,也就是那个‘熔炉’!”
他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这种粗铀矿,处理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和电力进行粉碎、研磨和初步化学分离,会产生大量具有放射性的尾矿渣和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很难完全隐藏。”
“水和电……大量……”杨兴辰立刻走到墙边巨大的东北地区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标注的河流、湖泊以及主要的电力设施。“‘熔炉’……这个名字也很形象。符合高耗能、可能靠近水源的特征。”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范围可以缩小了。重点排查奉天周边、特别是我们控制区内,近期电力消耗异常激增、靠近水源(最好是河流,便于取水和排放废水)、且相对偏僻的工业设施或废弃厂矿!”
这个判断方向立刻为大海捞针般的搜寻提供了关键坐标。
命令下达,整个东山军的情报机器和后勤部门被秘密动员起来。凌锋的“暗龙”负责外部侦察和可疑地点排查,而负责电力调配和工业管理的内部部门则开始秘密调阅近期的用电记录,寻找那些用电量莫名其妙大幅飙升或者无法合理解释的用户。
与此同时,对那三名俘虏的审讯也加大了力度。在反复的心理攻势和有限的药物辅助下,其中一个精神防线较为脆弱的俘虏终于崩溃,断断续续地提供了一个模糊的线索:他曾经无意中听到押运的队长提到过一次,说去“熔炉”的路很绕,要过“老铁桥”,还能看到“一个大烟囱,但从来不冒烟”。
“老铁桥”?“大烟囱,从来不冒烟”?
这两个特征进一步缩小了范围。情报人员立刻在地图上标记出所有被称为“老铁桥”的废弃或仍在使用的铁路桥,并重点排查其周边区域拥有大型闲置烟囱的废弃工厂。
双管齐下,效率惊人。
仅仅过了两天,一份来自电力部门的绝密报告被送到杨兴辰案头:位于奉天东南方向约八十公里外,浑河支流畔的“原奉天第三化工厂”(因经营不善已废弃五年),近三个月来的用电量异常飙升,远超其历史峰值,甚至超过了停产前的最高用电负荷!供电线路检查员曾想去查看,却被厂区新的“保安”以“军事重地,闲人免进”为由强硬阻拦,上报后也不了了之。
几乎同时,凌锋派出的侦察小组也传回信息:该化工厂附近确有一座废弃的铁路桥,被当地人称为“老铁桥”。工厂厂区内耸立着一根巨大的砖砌烟囱,确实多年未见冒烟。侦察小组使用高倍望远镜远距离观察,发现厂区外围警戒明显增强,巡逻人员穿着非制式服装但行动整齐划一,且厂区周边河流的一段水域,颜色似乎有些异常浑浊,岸边的植被也出现了不正常的枯萎现象。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这个废弃的第三化工厂!
“就是这里!”杨兴辰一拳砸在地图上那个小小的点上,眼中寒光四射,“‘熔炉’!终于找到你了!”
目标锁定,下一步就是如何行动。
“强攻吗?少帅!”凌锋请战,麾下的“暗龙”已经磨刀霍霍,“保证拿下!”
杨兴辰却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不,不能贸然强攻。”
他指着地图和分析报告:“第一,我们不确定里面到底在进行什么。如果他们在处理大量放射性物质,强攻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第二,我们不确定‘雷光’原型是否在里面,又到了什么阶段。万一狗急跳墙,对方启动或者破坏那东西,同样极其危险。第三,那个神秘的观察者和他使用的设备表明,‘星火’可能还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底牌。”
他沉思片刻,做出决断:“先进行最高等级的周密侦察。凌锋,你亲自带队,挑选最精干的小组,渗透到极限距离,不惜一切代价,搞清楚里面的具体情况:布局、守卫力量、关键设施位置、是否有放射性物质存放、是否有疑似能量武器的装置、工人的活动规律等等。记住,绝对不要打草惊蛇,安全第一!”
“是!”凌锋领命,他明白这次侦察任务的重要性与危险性远超以往。
“霍枫,你们立刻着手准备防护装备,简单的防化服、防尘面具、检测辐射剂量的盖格计数器,能弄多少弄多少!一旦需要行动,我们的士兵必须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是!我们尽快想办法!”霍枫感到任务艰巨,这个时代的防护手段极其有限。
就在凌锋精心挑选队员,准备渗透侦察装备时,杨兴辰再次连接了系统。他需要为这次危险的侦察,再增加一道保险。
他在商城的“特殊装备”栏位中仔细搜索,忽略掉那些价格高昂的战斗装备,最终目光锁定在两样东西上:
【微型远程侦察机器人(1960s技术水平):仿甲虫形态,体积微小,具备基本光学变焦和音频采集功能,无线遥控距离500米,可持续工作1小时。兑换积分:300/个。】
【长效微型信号发射器(1960s技术水平):米粒大小,可附着于物体表面,持续发射微弱信号,有效距离10公里。兑换积分:50/个。】
虽然积分再次大幅消耗,但杨兴辰认为这非常必要。机器人可以潜入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观察,而信号发射器则可以用来跟踪从里面出来的车辆或人员,或许能找到其他关联据点。
【兑换成功。消耗积分:700。物品已发放至系统空间。】
杨兴辰将这两样东西也交给了凌锋,并简单说明了用法。凌锋看着那几只几乎以假乱真的机械甲虫和那盒比米粒还小的发射器,再次对杨少帅层出不穷的“海外渠道”感到震惊和庆幸。
夜幕降临,一支由凌锋亲自带领的六人“暗龙”侦察小组,如同真正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奉天城外,向着东南方向那个被称为“熔炉”的死亡之地潜行而去。
他们携带了最新的侦察设备,肩负着揭开“雷光”秘密的重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未知风险。
而在第三化工厂那高墙之内,巨大的烟囱沉默地矗立着,仿佛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厂房深处,隐约传来机械的轰鸣和一种低频率的、令人心悸的嗡鸣声。穿着厚重防护服的人员穿梭其间,没有人知道,在那看似废弃的厂房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疯狂而危险的计划。
“熔炉”已锁踪,但它的真面目依旧笼罩在铀矿的阴影与能量的低语之中。最终的较量,正在迅速逼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