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太学自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它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第一所中央国立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太学之事始于西周,年代不同称谓有所不同。五帝时太学名为成均,在夏时为东序,在商时为右学。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曾向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同时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以后太学成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战事连绵不断,洛阳太学也屡遭战火破坏,并多次重新修建。现在的洛阳太学是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即位于现在的河南偃师佃庄乡太学村。洛阳太学位于洛阳市的东北,距离市中心大约有二十公里。俯瞰图显示,洛阳太学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220米,占地面积有三万平方米。
早期的太学开设《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等五部经典。我们现在所学的课程除了五经之外,还有《公羊传》、《左传》、《周官》和《尔雅》等共九门经典。
太学生也叫博士弟子,学生来源最初主要是有太常选补和郡国举荐,从东汉开始官僚子弟直接入学成为主要来源。
现在是公元259年,潘安今年十二岁,我今年十四岁比他大两岁。自那次在树园门口偶然奇遇并帮他解围后,我们俩就成了好朋友。虽然他对我叫他潘安颇有微词,但基于那天关键时刻出手相助的感激之情,久而久之好像他也就默许了。当然,他不知道我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我早已习惯称呼他为潘安了,突然让我改口有些不适应。除了正常的上课外,我们俩还经常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学习心得。
与他在一起时间久了才知道,潘安并不是一个只顾贪玩的公子哥,在学习方面也是毫不含糊,非常认真刻苦。你看他拿着书静静地坐在那常常一看就是一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可以说是雷打不动。我也被他的这种精神所触动,并开始认真的对待学习。
据他的同班同学说,潘安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背诵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超一流的,深得博士(也就是老师)的赞赏。那时候的一个班有好几百甚至上千人,可不像现在一个班只有几十个人。
有一天下午,为了放松一下长时间紧张学习的情绪,又像是在提醒他,我突然冒出了一句:“哎,潘安,你好像好久都没有到树园去了。”
“嗨,那天你也看到了,那阵势我想起来都后怕,哪还敢轻易再去。”他无奈的向我诉说。
“没事,下次我陪你去,给你站岗放哨,她们就不会那么容易把你围住。”我说。
这时候就见潘安脸上的表情立马由阴转晴:“真的,那太谢谢你!有人陪伴正好也不孤单。”
第二天下午,做完功课之后,我们就一起出发了,我看到他手里还拿着一把像弓箭一样的东西,我问他拿弓箭做什么,他告诉我说不是弓箭是弹弓。
当然这弹弓和今天的弹弓不一样,想必今天的弹弓大家都知道,就是和手掌一样大小的一个v型树杈,上面系一根皮筋。当用石头或别的硬点东西放到皮筋中间,用力拉开皮筋,对准目标就可以进行有力的射击。
而潘安手里拿的弹弓却像今天我们的射箭运动员使用的弓箭,只不过射出的不是带羽毛的箭,也是用石头或硬块做子弹来实现击打目标的。
“你拿弹弓做什么?”,我问他。
“打鸟啊。”他说。可见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保护动物的环境保护意识。心想潘安若是生活在现在,他应该不会拿弹弓去打鸟。
大约经过二十分钟的路程,我们来到了树园门口。只见潘安面部表情开始变得严肃,眼神也变得警惕起来在四处张望,同时潘安立刻把弹弓交给我说“你先帮我拿着。”
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漫不经心的进进出出,没有发现异常情况,我们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入人流进了树园。
树园里的树密密麻麻,这些树都很高,最矮的都有三米,大部分是桃树和杏树,中间也夹杂一些梨树和别的什么树。潘安拿着弹弓随着鸟叫开始到处跑,一会儿忽东,一会儿又忽西,一会儿忽南,一会儿又忽北。潘安是不停的追逐,不停的拉弓。我呢只是在园中漫步,看看花,听听鸟叫,感觉这风景就是不一样。心想看来这趟园林之旅值得,同时也后悔在洛阳太学四五年了,怎么就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令人惬意的好地方。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小时,看到潘安满面红光满头是汗气喘吁吁地向我走来,他一边抹着头上的汗一边说“走,我们再到园中随便转转,怎么样,感觉是不是别是一般风景。”
看着他那张泛着红晕的秀气的脸,我们又正漫步在开满桃花的树下,我突然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来,我不禁哑然失笑,心说:这是我遇到的最美的人和最美的风景啊,难怪那些女的要围住他不放。
看到我半天不作答,潘安又追问了一句“感觉如何?”我像回过神来似的连连回他说:“好的很,非常好。”
我们俩闲逛了约一刻钟的样子,感觉时间也不早了,我说该回去了,他说好。我们开始向树园门口走来,这时潘安也没有忘记要把弹弓交给我,我接过弹弓和他开玩笑地说“那你先走吧。”
他立刻板着脸的对我说“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啊,说好的给我放哨呢。”
“好,我答应你,那我先走,你跟在后面。你先在里面不要出来,等我消息。”他点了一下头。
我们俩一前一后来到了树园门口,我的手里还拿着弹弓。一到门口就看见有不少女的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但看到是我,他们都愣住了。这时就听一个女的发了话“哎,怎么换人了,虽然你也确实帅,但比起檀郎还是差一截,檀郎呢?”虽然我不知道檀郎是谁,但猜想她们说的肯定是潘安,就对她们说“他早已经走了。”听我说潘安早就走了,她们黯然神伤,无奈地渐渐散去。
看到刚才那些女的已经走远,我立马折回来,叫上潘安就快速地离开了树园。
我问他“她们为什么把你叫檀郎?”
他不好意思地说“檀郎是我的乳名”
我对他说“她们把你叫的可真亲切啊!她们是怎么知道你的乳名的?”
他反问我到“我怎么知道?”此时我真有点羡慕嫉妒恨了。
回来的路上,我想:一个大男孩,正值活拨调皮的年龄,是要认真学习,但也不能一味地只是苦读书,让自己变成书呆子。按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观要求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每个学员都应该像潘安这样,有时候静若处子当然是在学习的时候,有时候要动若脱兔,在学习之余。劳逸结合,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从那以后,我们经常结伴到树园来,潘安打他的鸟,我欣赏风景,放松心情。虽然偶尔也有让那群女人堵在门口的时候,但次数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