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大唐成纨绔少爷 > 第34章:幕后黑手:阴谋终暴露,真相大白时
换源:


       攥紧的指缝间,血蚕丝的暗红渗进掌纹。秦怀道被簇拥着走下台阶,人群喧声如潮水拍打耳膜,他嘴角维持着笑,眼神却已沉下去。袖口一动,那截丝线悄然滑回内袋,指尖掠过时,触到一丝黏腻——是昨夜巡检时蹭上的焦木与虫屑混成的污痕。

回府途中,他在马车上闭目假寐,实则低声交代幕僚甲:“北坛损毁的鼓架、围栏,所有残件,今晚提调入库。重点查虫蛀木料来源,尤其是南洋硬木的采买账册。”

幕僚甲垂首应下,声音压得极低:“大人刚得休沐,此时追查……”

“正因休沐,才没人会查。”秦怀道睁开眼,折扇从袖中滑出,垫在后颈,“谁会在赏赐里找破绽?可若真有人想让我倒,绝不会只用风雪。”

当晚,书房烛火未熄。幕僚甲带回三本账册,摊开在案上。秦怀道用银箸挑了挑灯芯,目光扫过墨迹。原定用于修缮北坛的南洋硬木,批文确由礼部主事赵元朗签押,但实际入库记录却是松木,且价格虚高两成。更蹊跷的是,这批松木标注“急用免检”,直接送入工棚。

“赵元朗?”秦怀道轻笑一声,“上月提议简化祭礼流程,被我以‘礼不可轻’驳回的那个?”

幕僚甲点头:“此人自视甚高,私下抱怨您‘沽名钓誉’。”

秦怀道靠向椅背,折扇轻敲掌心:“好啊,我不让他升官,他就让我摔跟头。”

次日清晨,秦怀道命人备了一辆不起眼的青篷车,让幕僚甲扮作采办商人,持伪造账本前往西市木行。午后,幕僚甲归来,眉梢带冷意:“店主亲口说,赵府仆役深夜来取过一批松木,叮嘱‘务必带虫眼,好叫它自己烂’。”

秦怀道眯起眼:“他还怕木头太结实?”

“不止。”幕僚甲递上一张纸条,“工匠口供也回来了。三日前夜,有穿七品官靴之人潜入工棚,踢翻油灯,导致六副鼓架受潮变形。值班簿上,那晚赵元朗签到后并未离岗。”

秦怀道盯着纸条,忽然笑出声:“他以为风雪能掩一切?可风雪不会在木头上留下虫眼,也不会让官靴印出现在不该去的地方。”

证据齐备,却不能直呈。李世民刚赐十日休沐,若他此刻入宫告状,反显得不安分。他思忖片刻,取出一封密信,连同染血蚕丝、松木碎片、伪造账本一并封入小匣,交由魏征旧部悄悄送入宫中。

翌日早朝,太极殿内群臣肃立。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百官,忽而开口:“礼部主事赵元朗,出列。”

赵元朗脸色微变,上前跪拜。

“北坛春社所用木材,为何以劣充优?”

“回陛下,采买时查验疏忽,实非有意……”

“疏忽?”李世民将小匣掷于阶前,“那为何商户供词称你家仆役特地索要‘带虫眼之木’?为何工匠指认你夜入工棚,故意损毁鼓架?又为何这截血蚕丝,出自南方禁用之物,竟藏于虫蛀柱芯?”

赵元朗浑身一震,抬头看向那截暗红丝线,面如死灰。

“你欲令秦怀道当众失仪,坏了朝廷体面,可曾想过,若典礼崩塌,伤及使节,边衅即起?”李世民声冷如铁,“你不过一介主事,竟敢以国礼为赌注,泄私愤于社稷之上!”

赵元朗扑地叩首,额头撞地有声:“下官……下官只求让他难堪,并无他意!”

“无他意?”李世民冷笑,“若真倒塌,你便是千古罪人!来人,革去其职,押送大理寺详审!”

金吾卫上前拖人,赵元朗挣扎回头,目光穿过大殿,直刺宫门方向。他知道,背后无人出手相救。

秦府书房,秦怀道正倚窗饮茶。幕僚甲推门而入,低声禀报:“赵元朗伏罪,大理寺已立案。”

秦怀道放下茶盏,瓷底与案面轻碰,发出脆响。他望着皇城方向,檐角铜铃在风中轻晃,却未听见声音。

这局棋,赢得太容易。

一个小小主事,敢动春社大典,仅因被驳回一项提议?若真只为泄愤,何必用血蚕丝这种明令禁用之物做标记?那是生怕别人查不到吗?还是……有人故意让他留下破绽?

他指尖摩挲茶盏边缘,忽然问:“那批松木,最后是谁验收入库?”

幕僚甲一顿:“是礼部员外郎孙敬安。”

秦怀道笑了。孙敬安,与侯君集同乡,素来低调,却总在关键处点头附议。

他缓缓合上案卷,窗外阳光斜照,映出书页上一道划痕——正是昨日翻阅《贞观八年行事历》时发现的三角刻痕,与赵元朗笔迹相似。

原来早在八年前,就有人开始埋线。

他起身踱步,折扇轻敲掌心。赵元朗是刀,但握刀的手,尚未现身。

幕僚甲欲言又止:“大人,是否继续深查?”

秦怀道停步,望向宫城飞檐。

“不急。”他声音很轻,“刀已出鞘,杀人者总会再伸手。”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而来,捧着一方锦盒:“陛下口谕,赏秦大人新制芝麻酥一匣,另传午时入宫,共进御膳。”

秦怀道看着锦盒,忽然明白——李世民不是不知道背后有鬼,而是等着他把鬼揪出来。

他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酥饼整齐排列,唯独最上一枚,裂开一道细缝,像被什么划过。

他用筷子轻轻拨开那枚酥,底部压着一片薄纸,上面无字,只有一道朱砂画的弧线,似月,似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