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她带着县里更加实质性的支持承诺,林金果再次来银行找到了朱向阳主任。这一次,她不再仅仅讲述梦想,而是将担保函、推荐函等“硬核”材料一一呈上。
朱向阳仔细审阅着文件,严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神色。他推了推眼镜,微笑地说到:“林总,看来您和您的项目,确实得到了地方的高度认可。有了这些增信措施,我们就可以重新评估,走绿色通道快速上报。”
他顿了顿,补充道:“您的执行力和专业,让我佩服。希望我们这次合作愉快。”
走出银行,林金果长舒一口气。这场贷款风波,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支持。
银行的贷款批复仍在流程中,但林金果深知时间不等人。她像一枚高速旋转的陀螺,她马上回上海,要投入到另一条战线的开拓中——寻找技术合作伙伴与搭建核心团队。
第二天一早,林金果将回乡前就准备好的辞职报告从抽屉拿出来,当时张出差她没来得及交给他,现在她敲开了张总办公室的门。
张总接过那份薄薄却分量不轻的文件,目光在“辞职报告”四个字上停留了片刻,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他是公司里第一个仔细阅读过那份山茶林商业计划书的人,也是最初在董事会上为她争取合作机会的支持者。此刻,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的下属,心中既有欣慰,也涌起些惋惜。
“金果啊,你决定回乡创业了?”张总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语气沉稳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看到你终于要为自己梦想奋斗,我为你感到高兴。你的那份计划书,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个人看好‘钰果生辉’的前景。”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些许无奈,“只是很遗憾,董事会的决策趋于谨慎,让我们公司与这个好项目无缘了。”
“张总,我上次回乡前就想和您报告的,当时您刚好出差了,所以……”林金果解释道。
张总沉思良久。最终,他抬起头,目光温和却坚定地看向林金果:“这样吧,金果。你的这份心意,我先收下。但你暂时不必走正式的离职流程。你先把致远集团的案子交接好,不要造成客户不满,毕竟你是他们指定的联络人和执行人,要为客户着想。这也给你自己也留一段缓冲期,好好考虑清楚。”
林金果听出了张总话语中的爱护与挽留之意,那份真诚的关怀让她心头一暖。
她现在急需留在上海找合作伙伴,更要先把稳住致远案子,不要让客户失望,工作要慢慢交接给自己团队的人。”于是,她感激地点头应允:“谢谢张总的理解和支持,那我就先按您说的办。”
林金果开始把致远集团的事交给李俊凯去负责,他带恒通的专家团队去致远集团推进企业管理咨询案落地。有意无意地跟致远集团王副总裁,人力资源梁总监他们透露自己的山茶林商业计划。
周末,林金果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去见微微推荐的几家业内知名的化妆品公司。然而,商场如战场,她很快便尝到了其中的冷暖。
第一位接洽的是业界一位声名显赫的吴总。在其气派的办公室里,他翻阅着林金果的商业计划书,目光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
“林小姐,”吴总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诚恳,“你的眼光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这份计划书,更是我近年来见过最具潜力的。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集团?我们可以将‘钰果生辉’作为高端子品牌来运作,凭借我们的资源和资金,必能迅速打开市场。你个人也能获得极好的发展平台。”
这番话对求职者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为她铺就了一条安稳的康庄大道。但林金果没有任何动摇,她微笑着,语气坚定:“非常感谢吴总的厚爱,但我更想亲手将家乡的茶油品牌立起来。独立发展,这是我们的底线。”
吴总眼中的欣赏瞬间淡去,化作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他靠回椅背,淡淡地说:“年轻人有闯劲是好的,但也要认清现实。单打独斗,会很难。”初次接触,便在看似友好、实则根本性的分歧中结束。
接下来的拜访,则更直接地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一位创立仅四年的化妆品公司邱总,在听完成介绍后,苦笑着摊牌:
“林总,不瞒你说,你的计划书做得非常专业,前景也令人心动。但你看我这公司,表面光鲜,实则已在盈亏线上挣扎。我自己都资金紧张,实在是泥菩萨过江,无心也无力再投资新的项目了。从零到一,再到成功,这里面的艰辛,远超你想象。”
林金果还想争取一下,试图说明山茶油产品的独特竞争力或许能帮他打开新局面,用新品留住老客户带动新客源。但邱总无奈地摆手打断:“我们是同病相怜,都在找救命稻草,可惜,互相都给不了。”
这句话打破了林金果心中残存的些许幻想。她意识到,在资本面前,空有好的创意和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与技术合作方的洽谈陷入僵局,设备采购则需更加精打细算。
了解过程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设备供应商李老板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诚恳建议:“林总,创业初期,现金流是命脉。我建议你先上一条小型、灵活的生产线,既能满足前期研发和小批量试产,投入也可控。等市场反馈好了,再迅速扩容不迟。”
林金果感激地记下这个建议,同时细致地询问售后、培训等每一个细节。她发现,创业后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真金白银,再也不能像在大公司时那样“试错”了。
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人才的匮乏。作为初创企业,“钰果生辉”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她只能靠描绘愿景和未来的股权激励来吸引同道中人。她首先想到了在恒通呆过的几位年轻有为的旧同事。
她非常看好的一位半个老乡小强,在听了她的邀约后,虽然眼中闪过向往,却最终还是无奈拒绝:“金果姐,我真心佩服你的魄力,这个项目也特别棒。但我刚买了房,月供压力太大,实在不敢换工作……”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几次,其他人也不敢冒这个险。
林金果没有去问李俊凯,她深知这位与她同期进入恒通、已晋升主管的老同事正前途似锦,而自己创业的不确定性太大,不能耽误别人。她并不知道,李俊凯对她暗藏的情愫,以及那份因她忙碌于事业而始终未能找到机会表白的遗憾。
接连的拒绝让她信息受挫,但她想可能是寻找的人群不对。她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范围:大学校友录、行业专业论坛……她像猎手一样,搜寻着任何可能的目标。
终于在坚持不懈中出现一位在大型农产品企业有多年运营经验的经理人对她的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
更让她温暖的是,好友倩倩在得知她的困境后,主动打电话给她:“金果,全职加入我还做不到,但我可以兼职帮你把财务体系搭建起来,规范账目,帮你度过最难的起步阶段!”
“谢谢你,倩倩。”林金果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林金果在残酷的商业博弈中,感受到了坚实的力量。
然而,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恒通的邢总监察觉到她正在经营“副业”,正在全力收集证据上交董事会,想让林金果受到惩罚。她不知道,林金果早已提交了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