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来零零散散触发了许多救人任务,苏晨是铁了心一个也没救,金币是挣了不少,但亏欠的心情却越来越重。
也不知道是朱允炆的情绪在作祟,还是自己的。
所以在听到铁铉的名字之后,苦恼了几天的问题又出现了。
当真,一个都不救吗?
系统罕见的没有发布任务,让苏晨悄悄松了一口气。
妹发就当不知道。
“那我侄儿的下落呢。”朱棣沉声问道,语气中带有明显的不悦。
就在你旁边啊陛下,苏晨在心里调侃了一句。
负责搜捕的几名大臣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颤颤巍巍的回答道:“回禀陛下,我等分派两千士卒日夜搜寻,每个角落都不曾放过,但连具可疑的尸体都没寻到,说不定人已经逃出京城了...”
不,我没有,你瞎说。
“逃出京城?”
朱棣的语气中并没有透出疑问,他从书桌后站起来,用双手撑住身子,低头盯住他们:“几千个人,连一个人都寻不到,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臣...臣有罪。”几个大臣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这几日朱棣的手段诸位有目共睹,再给不出结果,轻则流放,重则脑袋搬家。
“你准备什么时候找到他?是不是要等他带着天下人,围在京城门口的时候啊?”
御书房中保持着诡异的安静,此时没有一个人敢触他的霉头,就在气氛逐渐降到冰点时,大明战神李景隆忽然向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我觉得他并没有离开京城。”
这话刚一出口,刚刚还怡然自得的苏晨身体瞬间就僵住了。
不能吧!
李景隆还有这能耐?
他是从哪知道我在京城的?!
被震惊的人还有朱棣,之前他就找人问过道衍能不能算算朱允炆的下落,谁知老搭档始终不肯出手,最后让人软磨硬泡了半晚上,才换来了“尚在京城”四个大字。
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他当即下令封锁京城,各个出口严防死守,又派出两千精兵挨家挨户搜寻,可惜一无所获。
如今李景隆这边似乎有解决办法,朱棣自然高兴无比,面露喜色的问道:“你知道他在哪?”
“臣不知道,不过...”李景隆抬起头,脸上洋溢着自信:“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觉得他既然在宫中放火,定是想把我等的注意力先集中在皇城。”
“等我们搜查没有收获,再朝外搜寻时,他便彻底安全了!”
“如此计谋,确是一招好棋,不过他瞒得住别人,却瞒不住我!”
一名大臣听的连连点头,旁边的人不动声色的踢了他一脚,斜眼看了过去,一副看傻子的表情。
他的话你也敢信?
朱棣听完眼角跳了跳,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怎么感觉完全在胡扯呢?
他不死心的问道:“那依你之意,人现在躲在何处呢?”
“我想,寝宫之下必有一条密道,若派人仔细搜查,必然能找到他的下落。”
朱棣和苏晨同时瞪大眼睛战术后仰。
人的脑回路居然能奇特到这份上吗?
李景隆的话如同石子投进了湖泊,除了少数几个智商在线的无动于衷外,其它大臣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京城不可能有密道存在,朱棣十分笃信这一点,因为这些藩王都拥有自己的情报网,早在朱标奄奄一息时就已经布置好了。
毕竟当时有可能涉及储位之争。
但凡京城内有风吹草动,皆会在第一时间呈送给他们,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谁先掌握信息谁便能掌握主动权。
而在宫内修建密道需要运送砂石、木料等等,以皇城的规模来看,想要挖出去最少也要百人的施工队伍,就算做的再隐蔽,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
要不然换个人来挖,肖申克?
在皇宫里有资格修密道的,只能是朱元璋,以朱棣对自己父亲的了解,他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洪武时期四大案就能充分说明,朱元璋并不是什么心怀慈悲之人,如果他认为藩王会对皇权不利,与其修一条可怜巴巴的密道作为孙子的后路,削弱藩王实权才更像是他杀伐果断的作风(他确实没给藩王留反抗皇权的实力)。
综上所述,李景隆不但是军事白痴,连个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
就在此时,系统任务突然来了。
“叮,请保持沉默五分钟,任务奖励:200金币。”
苏晨收到这条奇怪的任务,就知道自己不能在沉默下去了。
因为通过这段时间的潜伏,他渐渐发现了系统的正确用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