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尚书之子,十年颠沛流离 > 第17章 南京吏部主事(求收藏鲜花)
换源:


       过了几日后,于谦等人到了汴河的岸边,他们望见此时的汴河已经是河水干枯了。

而后于谦等人下马后,他们朝着河边走过去。

此时于勉有些惊讶,他知道这汴河在唐宋时期可是一条大河,可如今水也都干涸了。

而秦瑶望着于勉一脸的惊讶,对着其道:“于公子想必是没有来过这里,如今汴河早就没有了当初漕运的景象了。”

而此时于勉失望是失望,可他们还得尽快赶路。

而后于谦对着于勉道:“勉儿,快上马吧,不要在此处久留了。”

而后于勉招呼着众人迅速上马,要继续赶路了。

而后几人策马从干枯的汴河中驰骋而过。

此时他们已经过了开封府,马上就能到达南直隶的地界了。

接着当众人一路疾行无阻时,此时凤阳城中的知府官衙内,知府等官吏也如同各地的官吏们一样,接到了朱祁镇再次登基的消息。

而且这次朝堂之上腥风血雨过后,也让各地的官吏恢复了正规。

之前因景泰皇帝病重,许多传达给各地的政务都停滞了。

而朱祁镇再次即位后,便也想着要大力整顿军政要务。

而他即位后,迅速派遣左右佥都御史及一些六部侍郎,到各地去巡察。

此时凤阳知府也接到了来自应天府上级的指示,除了整顿吏治民生。

应天府尹还秘密要求各地知府寻找于谦。

这个应天府府尹,也听到了朝廷不杀于谦的消息。

所以应天府尹想要见一次于谦,不仅是与其有一些往来的关系,他还想着要询问一些事。

此时凤阳府知府就坐在府衙的书房内,周边也围着一些官吏。

而后他突然间抬起头对着众人问道:“应天府那边来话了,说要我们密切关注于谦于大人的动向。”

而后众人都是议论纷纷,他们都说着于谦已被罢官,要找到此人南下的踪迹,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过知府此时已经派出了一些骑兵,在河南到南直隶的一些地域内,进行搜寻。

而此时知府又道:“于谦此人,按照我这几日的考虑,于谦等人若是一路无阻,也就快到南直隶了。”

从夺门之变到此时,已经是半月有余了,只要于谦等人行动迅速,日行百里不是问题。

而后知府说罢,有个人对着其拱手道:“于谦于大人眼下辞官回乡,按理说只要他们进城,各地官府就能知晓他们的踪迹。”

当然知府心中也有这样的想法,可他依然很是不解。

而后知府又道:“无论如何多派些人手,去找到于谦,这可是应天府的那些上级官吏们交代的。”

此时在河南与南直隶的边界上,于谦等人正在一处空地上歇息。

于勉与其父背靠在一棵树下,俄而他对着其父道:“父亲,我们已经走了多日了,这里风景相比之前好了不少。”

此时他们都在群山怀抱之中,而且这里有山有水。

而后于谦也道:“父亲虽是南方人,可半生都在北方,如今能重回故里,实在是心情激动啊。”

于谦话音刚落,秦瑶从远处走过来,拿着两壶水对着于谦与于勉道:“于伯伯和于公子,你们也喝点水吧。”

而后于勉接过水后,对着秦瑶道:“秦姑娘的马术真是不错啊,即使与男子相比也是不差分毫。”

“那是当然,我父亲从小就教我们骑马打猎,我自然是对骑马特别娴熟。”

秦瑶说罢,于谦便说道:“不知秦姑娘在应天府的亲旧是你什么人啊?”

“不瞒于伯伯,我有个舅父在应天府,此人也是南京吏部中的一个主事。”

于谦一听,便来了兴趣。

接着他又继续问道:“那是吏部里面的什么衙门啊?”

“是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

秦瑶说罢,看到于谦思绪纷纭,便又继续道:“我舅父虽然官位不高,可为官清正,在数年的仕途间也算是做了不少的好事。”

而后于谦便道:“既然秦姑娘有家人在南京吏部,那我们到时候辞别也就放心了。”

而后秦瑶点了点头,便走到另一边了。

而于勉对着于谦便道:“父亲在南京吏部有熟人吗?”

“并没有。”

虽然此时于谦否决了,可于谦也知道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职能也不小了。

考核官吏政绩,对各级官吏中有显著政绩的人进行擢拔。

而后于谦正想着,此时远处来了一个车队。

而后众人即刻开始躲藏在树背后,对远处的车队观察起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