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狠心”的母亲,不是因为她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她太爱孩子,是因为她骨子里觉得对孩子的爱当如是。
9岁的小女孩,独自去外地求学,陈平的“狠心”,也换得她后来对女儿无尽的思念。
直到女儿读大学,每次女儿短暂的回家相聚,离别时,顺便把妈妈的思念也带走,陈平只得在微信上说:“再牵也要回.....再幸福也要分别.....”她的意思是再思念,女儿也要回BJ。
只有女儿放假回来时,才感到小棉袄的存在是无比温暖的。
属于母女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很短,母女俩去泡温泉,享受生活,在温泉里尽显母女情深。
可温馨的时光,随着女儿的离去,变得伤心不已和极其短暂,而且越大越担心。
女儿虽是妈妈的小棉袄,但也是妈妈小心脏所难承受的担心。
尤其如花似玉的女儿不在身边生活,那种担心和纠结是她掉发的根源,是她衰老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她活着的意义,即便是这样,她永远也不后悔把女儿送出去读书的决定。
庆幸女儿没有成“无娘崽”。
照顾女儿的生活,虽不算无微不至,但她是女儿坚强的后盾,是女儿最后的避风港。
每当在女儿关键时期,比如参加各级别的考试前一两月,必须放下工作,放下家庭,离开老公,义无反顾去到女儿身边照顾她。把女儿当公主样伺候,这是她一生最愿意付出的人。
小艺在考研的道路上也非常艰辛,目标是早就定好的,只是实现却很难。
当母亲的为了女儿,工作同样艰辛,管理店铺,跟各方人士打交道,去参加经销商的联谊或培训大会,要不断地学习。还要配合厂家的文化理念和发展需求,适当做些公益活动。
如支助贫困大学生一些学费,冬天慰问环卫工人,寒冷阴湿的冬天,带着露水的清晨,给环卫工人送去一碗热粥,并送些米油等慰问品。
植树,慰问伤残退伍军人,有农村失火或遇洪水冲毁房屋的人家,他们知道消息后,也要去慰问。
或在“六、一”儿童节给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送些图书和书包,每次也要花几千上万元左右。
总之他们家的店也常在公益路上前行。
她的朋友圈发得最多的是女儿的一次次成长和进步,认为每一次进步都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另外就是每次做的公益活动,也必须发朋友圈,这可能是厂家需要的宣传效果。
不管怎样,至少人家还是做了,总比有些商人,一辈子都没做过公益好。
妈妈在努力工作,努力挣钱,女儿在学文化,学专业知识,读书也非常苦,即便她很努力了,第一年还是没考起研究生。
有时想放弃,跟妈妈说:“考试太苦太累,要不是看妈妈的辛苦和殷切期盼,都想放弃了。
可陈平比女儿还执念。
一定要女儿继续考的,发微信给女儿:“记住你是个女孩,高傲是你的象征,自信是你的资本,微笑是你的标志。你要奋斗的不是在一个男人面前委屈求全,让他看到你的努力,好好努力,等待数年后那个单膝跪地,给你无名指戴上戒子的男人。”
这就是她这个还算成功的女人,一再要求的,女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解释。
觉得她一生做到了,所以希望女儿也一定要那样做。
女儿也听了妈妈的话,继续留在BJ,继续学习准备考研。因有个比较好的家庭,有个吃苦耐劳的母亲,咬牙也要挺下去。
妈妈见女儿读书太辛苦,他们一家决定来一次冬天去南方海边过年的旅行
一大家人开着几辆车,浩浩荡荡向南边出发。
做生意的人,要想经常出去旅行,要舍得放下,经常去旅行钱不是问题,丢不下的是生意。
2018年,家族倾巢出游还是第一次,这里边的大家长是冯老师和她亲家母,她是小儿媳的母亲,她跟这个亲家母要投缘一些。
而亲家公在前一年去世了,子女们也是为了陪两位妈妈去散心。
而这群人里,唯独没有杨正毅的身影,他是工作特殊,也不好随便跟一家人出行。
陈平累了大半辈子,也觉得该享受生活了。第一次冬天去到南方游玩,是她小时无法想象的事。然而通过自己努力,她做到了。
她希望女儿明白,要想更美好的生活,那就得更加努力奋斗。
她的奋斗目的,也是到了极致,可以到“MT酒下牙签肉串,在农村的火坑边惬意地喝MT。”
旅行回来不久,她跟女儿和一个朋友及朋友的女儿,报名去泰国旅游,第一次出国,带着女儿到普吉岛,母女俩穿着绚丽的薄纱裙子,戴着墨镜和白色草帽,形同姐妹,在豪华旅店的游泳池嬉戏,在蔚蓝海边的沙滩上漫步,在游艇的夹板上,享受海上阳光。
陈平此时觉得很快乐和幸福,比很多女人幸福了。
当然,她更希望女儿比她还幸福。女儿的路还很长,她的人生是随着女儿的幸福而幸福,所以她既担心又是希望地活着。
她一个无娘崽,能走到今天,不幸中有许多幸运,与她的坚持和坚强是分不开的,然而也是这个时代给她很多机遇,只是她抓住了一次次机会。
从普吉岛回来后,女儿仍然去BJ努力奋斗了,妈妈从热带地方感受的气息还未褪去。又投入到挣钱的奋斗中。
这是她和女儿默契的决定,母女俩好像都在成全对方,也鼓励对方。生活的美好一定是不要懒惰,哪怕有钱了,还是要继续前行。
在她50岁生日来临之际,小艺跟爸爸策划一场妈妈的特殊生日活动。
陈平每天忙得,很难想起自己的生日,只是女儿的生日,她每年牢记着。
这天她下了班,女儿因为只是在自由学习中,她想妈妈了,也可以回来看看妈妈。
妈妈生日这天,邀请妈妈去到县里一家“不见不散”的休闲餐厅的一包间,说是妈妈50岁生日,一定要陪她过。
陈平一听女儿提起生日,想,妈呀!一晃就老了,不觉感叹,岁月如此快,快到没得时间想到自己人到中年,即将进入晚年时光,不觉有些淡淡神伤。
这时包间的灯突然熄了,她正想:“这么倒霉,好不容易跟女儿共进晚餐,而且还是她生日,就停电了。”
这时包间里响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只见老公推着一架放有一个大蛋糕,蛋糕上燃烧着蜡烛的餐车缓缓向她走来,女儿欢呼唱着生日歌。这时,包间的灯也亮了。
老公从餐车下一层,拿出一大束玫瑰花,单膝跪下,把花举起,激动说道:“老婆,生日快乐,你辛苦了。”
陈平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她从未想到,已经开始谢顶,平时爱跟她对着干,古板的老公还有这么浪漫的一面,她哭了,她为这个男人不知哭过多少回?而只有今天,是笑着哭的。
她接过老公手中的花,平时伶牙俐齿的,此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倒是哽咽起来,也许今天是浪漫了,说不定,明天还继续为些琐事跟老公吵架。但此时此刻,她一家是最幸福的家庭,人生也不过如此幸福罢了。
老公继续说:“小艺,你能有今天,全是你妈妈的辛苦付出,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你一定要孝敬你妈妈。”
女儿也含泪道:“嗯,谢谢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世上,而且你们都爱我。我很幸运,幸运当你们的女儿。你们我都要孝敬的!”
一家人相拥在一起,一路走来,很久没这样在一起了。也是第一次隆重给陈平过这个生日。
2019年,小艺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如愿考上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故事到这也算结束了。
..........................................................................................................................................................................
作者后记:
这篇小说,我今天把它完结了,虽然写得不好,但我也努力完成我的处女作,一天没断更,一部毫不起眼的书。
作为一个进入中年才开始学写作的低学历普通妇女,写作有些晚了,但也完成我5年前的愿望,只是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
5年前,很多字我都写不起,常常是拿着字典,一遍一遍的翻阅,每个句子,要反复念,读起来通顺不?尤其我们南方人,说不标准普通话,打拼音要打好几遍,字才出来,真的写文字很难。一切都是自学。
这只是我写小说的开始,依然会再写,因为后面还有几个故事,值得写。我只是个偏远小县城的高中毕业生,30岁时,为了生计,参加全国的成人高考,考起贵州财经学院的成人会计大专班。
多年来,也是做些简单的会计工作,可会计工作没好好干下去,到中年才爱上文学。
这得缘于初中遇到个好语文老师,在年级表扬我两次作文写得好,还把作文拿在年级班上念过,那时我就有个朦胧的作家梦了。
可是后来,现实让我梦碎得一地,如泼出去的水,捧都捧不起来。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得去打工,一个打工妹,没家里一点帮助和支持,那还有文学梦,生存是最大的问题。
我觉得,要不是得到老天菩萨保佑,我应该死过几回了。
一个没人心疼和贫穷的打工妹,婚姻也好不到哪里去。
尽管年轻时,也算有些样貌,然而自身条件差,刚出来,胆子又小,如老鼠样过得畏畏缩缩的。
小姑姑把我接到省城,给我爸爸卸了重担。没成想,青春亮丽的我。到高中毕业,却成了爸爸和姑姑的负担。
爸爸觉得我在省城干扫地工作都是幸运的,当然姑姑眼光比爸爸高些,她觉得给我找个食堂做饭也是我的幸运了。她果然在省城给我找了份包吃的工作,在省城一家中专学校食堂,淘米、煮饭、切菜、烧灶火。
那大炉膛的灶火总是炙烤着我洁白如玉的脸庞。有个一同工作的小伙心疼我这秀气,戴着眼镜的小身板,他常帮我干活,因为活都是分工各干各的。
我还是这个食堂唯一戴眼镜,文化最高的人,连一个字不识的同事阿姨觉得我书读得不值,重点高中毕业生跟他们煮饭,书都读牛屁眼里。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值,现在想来,是老天爷的安排,到处打工,才有写作的素材,经历的人和事多,经历的人世冷暖也多。
我后来也在一家公司,当上主管,也是靠亲戚关系,自己也努力工作,非常吃苦耐劳,居然混到小公司里“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还经常去几个大城市参加订货会,常年坐飞机出差。
只是老板命不好,公司成立15年后,他出事,公司自然垮了,我也面临失业,后来去到一所私立英语学校,在这里,才激发我想写小说的欲望,因为在这里学会电脑,学会上网,全是学校老师教我的,学电脑,居然没花我一分钱,虽然学校工资比我以前的工资少了一倍,每个月就2仟多,但我很知足。
不幸,去年疫情,学校没上班,我也就失业了。
想在家好好写书,然而,还是没写好。只是完成自己的小心愿,一次没有成功的心愿。
我还有一个愿望,想成为旅行作家,也不知能实现不?就是怕年龄成问题。
我想应该是遗传爸爸的一些文学基因,才让我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我爸爸是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才,他还是我们省的书法家,也爱画画,他还懂音乐,下棋,只是他一生很不幸,最后只是当个小学老师而已。
然而他很知足了,要不是他靠才华,也许他连婚都结不了,这个世界也不会有我的存在。
曾经我也在爸爸面前咆哮过:“你们对我又不好,为何要生下我,我并不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上。”我对爸爸妈妈都有怨气。
但是很多年后,我又同情爸爸,爸爸一生比我还活得痛苦不堪。家庭遭到重大变故,脚变成残疾,婚姻不幸。
当年他被拉去作“特殊教育学习”时,那个嫉妒他才华的同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得势,要他这个左脚锯了膝盖骨,不能弯曲,只能拖着残腿慢慢挪步的人,跟一帮那个时代认为有家庭出身问题的老师出早操,他要我爸爸跟那帮健全的老师跑步。
我爸爸不能跑,央求那同事放过他,行行好,可那人就是不答应。还辱骂他:“我日你X,你不跑,要是敌人的炮弹打下来,你比狗还跑得快。”
惹得其他学习的老师不满,大家咒骂那个人,我爸爸才躲过一劫,
我爸爸跟一些老师,成为那个时代最卑微的老师,真是“夹起尾巴”过了很多年。
很多年后,他才把这个故事摆给我听,我才知道爸爸从小到19岁,家庭优渥,而且他读书非常优秀,家里曾经供6个兄弟姊妹读书都没问题,我爷爷在旧社会也是教书的,在清朝末期,带着书童走路到省城读书,我没想到,我家曾是县里的读书人家。
然而,到我来时,我们家很萧条,日子过得艰难,我连复读,爸爸都舍不得拿钱供我读书,只要复读一年,我相信最起码考得起个大专学校,那个年代,只要考起大专,在县城找个好工作没问题,后来我的一些初中没毕业的同学,顶替父母,都当了司法官。
爸爸书教得好,工作稳定,在县里,我家还不算最苦的人家,我们最大的不幸,就是家里没个理事的母亲,但凡我母亲稍微能干一点点,或则心疼我们,我家也不会很糟糕。
从7岁后,我一个人就睡单人房间,那时在我们县城,一个女孩能单独拥有间敞亮的12个平方,看得见远方山脉的房间,是很幸运的,那时许多家庭孩子很多,住房窄,许多人家住在低矮潮湿的房子里,几个孩子挤在一间房子的都有。
这是爸爸给我的幸福,然而,我没争气,没好好读书,第一年没考上大学。导致一生经历坎坷,我们那个高中班,比我学习不好的有一半,可他们后来混得好的很多,许多都是公务员,还当了官,有的做生意发了,当然也有个别的在农村种田。
但现在想来,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不幸的地方。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坎坷,不幸和坎坷也是锻炼人意志的良药。
小说中,陈平有不幸,但也有她的快乐,也有她的忧愁和使命。
她把她的一生捆绑到女儿和丈夫的身上,那就是女儿和丈夫平安幸福,也就是她的幸福。
而我虽穷,但一生比她自由散漫一些。
今生想把自己的快乐捆绑在写小说上,这是我的一个小爱好,也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至于名利,那就只能讲个缘分了。
最重要的就是去做,“做”是“果”的本源。对我来说,做是快乐,果就只是结果而已。
自己学写小说后,才觉得自己知识极为匮乏,写小说,没毅力就莫谈了。勇气 天赋 喜爱 执着 历练,是写小说的必备条件,最最重要是坚持和能吃苦。
我很感谢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好多不懂的知识,不用跑图书馆和书店,在网上搜就可了解了。
我没生过小孩,第一章,就是看书,上网,问生过孩子的朋友,才写出来的,但写得都不如意,只是凭想象写。
我还问过,一些生小孩的朋友,她们居然说,生孩子很痛苦,但又无法给我形容那种痛苦。只说做女人真的很难,如果有来世,要投胎当男人。
但我只想,下辈子要能投胎,还是不要写小说,这是最累的脑力活。这辈子我尝试过就行了。
我由衷地感谢阅文集团的潇湘书院,感谢给我提供平台,我也要努力把下一本书写好。
明天开始,进行另一本书天马行空的创作,过段时间再慢慢发到网上。
我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人的精力,但是我有一颗如同年轻人的心,余生就是慢写,写到不能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