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寻你,一路向北 > 第四章 安置旧部
换源:


       一顿饭至月上吃完送杨娉几人离开,将屋里屋外收拾利索了再给大门上了栓,王大叔路过东厢房的窗棂子底下又大声叮嘱了柱子一句让他夜里睡觉警醒些当心后院晾着的鹿肉别被黄皮子叼走了后,才进了堂屋的东里间。

进来时,见自家媳妇正在解那个被杨娉塞到怀里的大包袱,包袱解开,上头赫然是一个红漆雕花的木匣子,喜鹊登枝的图样刻的跟真的似的,四角还镶了亮闪闪的螺钿,不知道比自己成亲时的妆奁匣子好看了多少倍,王婶子强自镇静地打开瞬间就被更闪亮的光闪着了眼,闪的她险些拿不住把匣子给丢出去。

“他爹,他爹,这,这……”

王富贵也傻了眼,匣子有两层,上层整齐地排着十个二十两一只的银元宝,下层是十件不知名的金银首饰,足足的分量、稀罕的式样,不管哪一件拿出来都可以给闺女或儿媳妇压箱底用。

再看看压在匣子下头的四块看不出料子的锦缎,一块鸦青、一块深红、一块深蓝、一块姜黄,柔滑的布面上像是闪着能流动的光,每一块都叠的足足有半拃厚。

沉默良久,王富贵才喘过气来慢慢地说话,“人这样送怕是就有这样的理儿,咱也别瞎矫情,你好好的放起来给孩子们留着……对了,咱家老大的事先不要说出去,主要是别让大张庄那头知道……这上来都让当掌柜不说还给这高的银钱,真是……多叮嘱大成,好好做事。”

“这不用你说我也知道,好歹在那铺子里做了七八年的工,做事上我倒不担心,就是这给的银钱,哎,平平那妮子也瞎掺和!”,王婶子念叨完,喘匀了气将包袱重新系好压到了炕头箱子的最下头又上了锁,才慢慢地盘腿坐在炕上,“你当我傻,送节礼那回说了几句,话里话外是嫌咱给的聘礼少了,哎,要不为着是他大姑做的媒那姑娘又长的水灵,你当我愿意跟他做亲家,就她那哥嫂,唉——等成了亲还不知道咋样呢!”

“再看看吧,老大的事咱先瞒着。”

“嗯,先看看,只要那闺女是个好的,让再加十两咱就加!”,王婶子沉沉点头,“他爹,你说程老哥是徐妹妹家的人?”

“嗯!”王富贵脱了鞋,用手将小腿一条条搬到炕上,“这事人不说,咱也别问!”

“我知道,我不问,这不就跟你说说!”,王婶子又往这边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说话,“现在想想,程老哥确实就是在徐妹妹他们来咱村后不长时间来的,平时也对他们姐三儿照顾的多,你不知道,今天一见徐家舅舅啊我都看傻了,那模样那样法,啧啧,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也就当年的杨家兄弟能比得上!你瞧见没,小斐跟他舅舅长的可真像,真是外甥肖舅!”

王富贵没说他夜里到杨家外头转悠的时候时常会遇到程老哥的事,抓了把懵成了木头疙瘩似的头后又用两只手交替的捏着自己的小腿,“可不,像!恐怕杨兄弟家不是普通的大户人家,这话咱都别问,反正杨兄弟两口子都是好人,杨兄弟教过咱家仨孩子念书,徐家妹子也没少村里人治病,人还救了咱娘的命……还有这个长青兄弟一看就是个了不得的人,说话也敞亮,人好心对咱,咱也好心对人家,大忙咱帮不上就帮点小忙……今儿给茂才哥送那鹿子的时候程老哥说想把后头这块地划了修处宅子……”

“修宅子?也是,都大了也不够住的,这时节天好,个把月就能干透……地里没啥活了,咱都去帮忙……”,王婶子说着又回到先前的话题,“哎,我也是看着三个娃子可怜,你看宜儿多好的女娃娃,咋就赶上了那该死的山洪!徐妹妹多好的人物偏偏就——唉,不能想,想想我就难受!”

“他们明天该是会去给杨兄弟两口子上坟,你早起捏点饺子预备上!”,王大叔又叮嘱。

“不用你说我也知道!木耳都发上了,荤的素的我都捏上些,徐妹妹爱吃韭菜木耳鸡蛋的……”,王婶子说着又抹泪。

这厢灯下,徐长青示意程伯将宜儿带出去后用鲜少严肃的神态看着姐弟两人说话,“小斐也十岁了,今后要自立起来,不能只让你姐姐顶在前头,我今天就要与你们说些大人的事。头一个就是你们外祖父叮嘱我务必要把宜儿带回去,她的心疾得抓紧医治;第二个,后头的大山我看了,可以按娉娉说的做,杨家军的残兵目前有一部分被家里安排着随商船出了海,一部分进了影帮,还有一部分被咱们找到后就近安置到了一些个庄子上,现在要解决的是那些零零散散无家可归或是沦落成了山匪的人,这不是个小数目,其中还有一大半的伤残之人,要将这些人聚拢并安置起来需要冒多大的风险需要耗费多大的气力你们姐弟可想好了?须知开弓没有回头箭,银钱一块你们自是不用担心,但是要耗费的精力和要扛起的责任却是个长长久久之事,非银钱所能为,一旦开始,期间的运筹调度安防经营生存都将摆到你们面前,关键是要能够恒久坚持,不是十年八年更不是三年五载!”

“舅舅放心,我们明白!”,姐弟俩一同点头,“将军府虽然没了但绝不能让这些跟随祖父伯父上过战场的军士无家可归沦为山匪,这是我们的责任,从来都是!”

“好!”,徐长青拍拍二人的肩膀点头,“既如此我就先写一封信回去让家里着手开始准备,倒也不必太过有压力,山里我看了,能打猎、能倒腾原木,山洼里也能垦出几块薄田出来种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山本身就是天然的屏障,安全性是能保证的,起码好过他们落草为寇……只伤残之人甚多需要仔细照顾,再就是安防一块还需另外商讨。”

“……家里同意娉娉的这个想法其实也不只是因为这个,你们都明白,利益不均、纷争不断是世间常态,便是如今看似无甚动荡但天灾人祸甚至地域性的冲突也从来不少。原是想着等外头无虞了就把你们都接到芳菲谷去,但芳菲谷的位置太过优越又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你们姐弟的身份尚且敏感很难避开所有的视线且不说,另外一旦祸起那里必首先受到冲击……这里则不然,云州酷寒是多数人不愿意踏足的化外之地,隐且远,只此一点就胜却芳菲谷无数。”

“‘扎实根基,伺机兴业’是来时你们二舅舅让我带给你们的话……你们大舅舅进京这一趟必会为咱们争取一些机会,表面上的东西能布置起来就布置起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可遇而不可求,地利已有,下面便是人和,和睦相邻、教化乡民、泽福百姓方能为咱们赢得长足生存和兴业的时机……这也是你们二舅舅说的!”

“是,杨娉(杨斐)听从舅舅教诲!”,姐弟认真点头。

听了教诲的姐弟,第二日便让王大叔父子三人帮忙从县城拉了些东西过来,半车粗布两车粗粮,不精贵但实在,里正王茂才和王家族里的几个上年纪的看着一样样给村民分了。

老族长是个七十多岁老者,人都叫其七叔祖,白到底的头发,白到底的胡子,手里常年拄着个磨出了包浆的榆木拐杖,此刻的老人家将拐杖在老槐树上敲了敲眯着浑浊却不失犀利的眼睛说话:“杨家娃子的娘舅大老远地拉了粮食过来,这情分,大得很!这是咱村的娃娃和杨家娃子的情分!粮食领回家去别都眯起来,也给娃子们吃顿饱的!不管你分家没分家,也不管你家几口人,礼都是一样多,多了少了的,谁要敢背地里多嘴多舌,哼,看老头子我能饶了哪个!”

人群中马上就有人相应,这个说:“那是,那是,咱们都感谢徐公子——”

那个说:“哎呀,平时咱也没大照应杨家几个娃娃,这,这也——”

“就是,徐家妹子还治好了俺娘的病了呢!”

“天冷了,俺们帮不上别的忙,改明儿咱们给娃娃们多砍些柴放起来——”

“对,对——”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